70年代基建工程兵伙食(读基建煤炭工程兵四O一团往事再现李培云书后感)
70年代基建工程兵伙食(读基建煤炭工程兵四O一团往事再现李培云书后感)中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煤用于发电,建材用煤的13%以上,水泥用煤最多。蒸汽机车用煤3%,一般还有工业锅炉用煤,还有用于炼钢用的炼焦煤,冶金动力煤,生活用煤……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工业产业高速度发展过程中,煤炭发电发光发热几乎是工业上的食粮,也是一种动脉血液在推动着社会建设各项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是担负着国家重要煤矿及附属设施的基本建设任务和国防工程建设的任务。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煤炭部队是在不断的工作中壮大的,从1966年8月的1个支队7个团开始,到1979年1月时发展了了4个支队,1个学校,17个团,总共拥有了71300人。这支队伍时刻听从党的召唤,转战了全国9个省12个矿区,先后承建了20座特大,大,中型煤矿。其中还有一座露天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产煤3120万吨,为开发煤矿,发展能源,加强战备,改进中国煤炭工业布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游戏新春创作纪#
朋友给我送来一本《往事再现》的书,让我阅读一下,我看后非常感动。虽然没有精彩的故事,却记录了煤炭工程兵建设祖国各大煤矿基地建起的历程。
这不是简单的回忆录,它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煤炭部队在诞生五十五周年的回忆写出。是李云培同志辛勤劳作的辛苦,笔下倾泻出了一幅幅工程中劳作的画面。用他的大爱与情抒,注入到了每个跳动的文字当中。
从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支从八一军旗下走来的队伍。有再现的军首长,有再现的的战友,再现的新矿山,再现的深井采煤掘进队,有大会战的标语口号,再现的驻地,剪彩的铁路,再现的军魂,都藏在那老照片里如影视剧一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是担负着国家重要煤矿及附属设施的基本建设任务和国防工程建设的任务。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煤炭部队是在不断的工作中壮大的,从1966年8月的1个支队7个团开始,到1979年1月时发展了了4个支队,1个学校,17个团,总共拥有了71300人。
这支队伍时刻听从党的召唤,转战了全国9个省12个矿区,先后承建了20座特大,大,中型煤矿。其中还有一座露天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产煤3120万吨,为开发煤矿,发展能源,加强战备,改进中国煤炭工业布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工业产业高速度发展过程中,煤炭发电发光发热几乎是工业上的食粮,也是一种动脉血液在推动着社会建设各项的发展。
中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煤用于发电,建材用煤的13%以上,水泥用煤最多。蒸汽机车用煤3%,一般还有工业锅炉用煤,还有用于炼钢用的炼焦煤,冶金动力煤,生活用煤……
当你知道后,是不是觉得山西煤海在全国的建设中的位置很重要。我老父亲是50年代北京矿业大学毕业的,58年到山西矿业学院当老师,每年都要带学生下到山西各大煤矿实习,我也下过矿山深井深有感触。
所以我对煤矿有着-种特殊的感情,在我写出曾经有一批太原“老三届“里,1969年有一批插队知青下到各大矿务局当矿工后。又从朋友给我的书中,知道这煤炭工程基建兵的建矿的事迹。
所以我不是在为我写文章,我也是在记录一段历史性的时刻,希望人们知道这真实故事和记忆中的历史。
从工程兵转到白手起家建立新矿山,基建工程兵四O一团,做到了一切听从党的指挥,我想到了一首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安家。”
在煤矿的三大灾害中人是渺小的,在矿山深处有水患,火险,瓦斯爆炸。在老百姓中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航海的人是死了没的埋,干煤矿的人是埋了没有死。”其意义说明了高度职业的危险性。
能做到一切听从党指挥,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就是“咱当兵的人。”青春芳华的年龄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锤炼,就有了一生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但多年后你也许会知道一代人的奉献是那么悲壮。
当我看到烈士登记表上三张纸上印的牺牲了的烈士名单时,不由的让人心情震撼,青春十七八岁,到二十多岁的年龄,人生的路最好年华刚起步,就牺牲倒在了建设矿山的路上。鲜血与生命化作开遍矿山田野的花草,长眠了在那里,战士把青春融进了祖国的山河。
而多年后工作环境也造成了一批矿山工作者的一些职业病,等到转业后有的战友发现患矽肺病而苦恼,却享受不了很好的治疗和待遇疗养。
后来经过各县市省的审批, 部队证明和体验专家鉴定。才得到了解决免费住院治疗。并且给有矽肺病的军人评残疾的国家政策,所需要的资金专款专用,并有了护理费。
这一及时解决了问题,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这批特殊的煤矿基建兵的复转退伍军人的关怀。看完了这本书就有了以下感想写出来了,也许是一种支持和点赞。
一部军史情意深,峥嵘岁月老兵传。
基建部队南北战,建设矿山掘乌金。
青春芳华融山川,一腔热血化春雨。
无私奉献胜利歌,换来祖国昌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