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舞有故事的舞蹈叫什么(把舞台跳热)
编舞有故事的舞蹈叫什么(把舞台跳热)坚守心中热爱李娜,浙江舞蹈艺术最高奖—第三届“浙江舞蹈奖”获得者,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金华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校艺术团舞蹈导师。原创舞蹈《跳魁星》《畲山春》分获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2017年度资助立项;《畲山春》《跳魁星》分获第九届、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展演“十佳作品”;《婺魁》《婺韵》《婺江号子》《畲山春》《婺狮者》《跳魁》《冉冉》《跳魁星》《畲娘》《幸福鼓》分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她用灵感诠释传承,用舞蹈演绎大爱将浙江风格带向更广阔的舞台她是音乐学院舞蹈系的李娜老师
她是多个“王牌”舞蹈的“幕后pd”
巡演足迹遍布全国及世界十多个国家
近日又携作品《跳魁星》亮相于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
十几年如一日
她用灵感诠释传承,用舞蹈演绎大爱
将浙江风格带向更广阔的舞台
她是音乐学院舞蹈系的李娜老师
李娜,浙江舞蹈艺术最高奖—第三届“浙江舞蹈奖”获得者,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金华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校艺术团舞蹈导师。原创舞蹈《跳魁星》《畲山春》分获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2017年度资助立项;《畲山春》《跳魁星》分获第九届、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展演“十佳作品”;《婺魁》《婺韵》《婺江号子》《畲山春》《婺狮者》《跳魁》《冉冉》《跳魁星》《畲娘》《幸福鼓》分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坚守心中热爱
她是文化传承的“引路人”
李娜由民间傩舞的“魁星步”创编出十几种舞蹈步伐,巧妙结合牵线木偶戏的表演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创新,也为婺剧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内心深处,李娜一直对民族舞“情有独钟”。在传承与创新传统舞蹈的道路上,她一走就是十多年。由她创编的舞蹈《跳魁星》,取材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民间傩舞“魁星点斗”,曾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舞蹈展演金奖。今年,它再度亮相于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的舞台,向更多人展现金华傩舞的独特魅力。
作品中“魁星”的形象源于婺剧《文武八仙》,传说“魁星”用朱笔点中的人即是来年的状元,直到现在,民间还有“请魁星”的习俗,以求对学子们的祝福。
“我在金华的村子里看过‘请魁星’的仪式,当时就被传统文化的表现力深深震撼了。”李娜由民间傩舞的“魁星步”创编出十几种舞蹈步伐,巧妙结合牵线木偶戏的表演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创新,也为婺剧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整个创编过程十分漫长,可以说《跳魁星》是真正‘十年磨一剑’的作品。”
舞蹈开场对“魁星”的介绍以婺剧念白引出,“魁星”戴着特制的传统傩面具,群舞演员们则以身体构建佛龛,细节之处尽显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我希望以‘魁星’的形象反映我们民族尊师重教的文化底蕴,同时启发人们热爱传统艺术,重视非遗的传承与挖掘。”
在李娜看来,年轻人身处现代浪潮,也应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用行动诠释传承,她也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李老师会带领我们去当地采风,看原版舞蹈的录像,先感受文化再学习动作。”毕业于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现2020级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研究生周柔儿表示,“老师的指导从不局限于课堂之内,而是鼓励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将特色舞蹈系统化、教材化。”一届届的传承、打磨,成就了现在的精品。
邂逅多彩民族
她是大爱的“守护者”
“我们的作品从服饰到舞步,都保留了当地的民族特色。唤回的不仅是母爱,也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愫。”
创编畲族舞蹈的灵感,缘起李娜在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所见所闻。一次带队比赛时,她碰巧赶上畲乡采茶季,由此创编了饱含丰收喜悦之情的群舞《畲山春》。“畲族人民伴着春风在茶园中劳作的画面打动了我,我希望通过舞蹈表现乡民们淳朴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感。”
在《畲山春》的基础之上,李娜走进金华武义畲族乡实地采风,了解畲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服饰,细细观察畲族舞蹈的律动状态,不断探索民族舞蹈更丰富的内涵。“当地有一幅农民画,画的是畲族母亲给刚刚成年的女儿穿上‘凤凰装’的情景。” 李娜说,“当时我也初为人母,感触很深,想借舞蹈表现重视亲情的主题,于是有了《畲娘》的初步构思。”
《畲娘》启幕于母亲给摇篮中婴儿盖上被子的画面,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模仿母亲穿针引线、下田劳作,一幕幕画面见证着畲家女的成长,也诉说着母女之间的渐行渐远。“舞蹈中有一幕是畲家女的成人礼,从女儿一出生,母亲便在为这一天准备,亲手为长裙做绣片,表达对孩子的祝福。”李娜介绍道,“穿上长裙不仅代表着长大成人,也是孩子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开始。”舞蹈最后,演员们以队形变换模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母女跨越时空,上演一场温情的反哺。
在创编《畲娘》的过程中,李娜将平时和女儿玩耍时的游戏动作也融入了舞蹈,作品中无处不流露着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爱意。“我的女儿也会跳一些片段,我们去龙州为支教团表演时,舞蹈的前几幕就由她完成。”李娜笑着说,“当时她刚好和舞蹈中畲家女儿的年纪相当,学步的动作把裤子蹭脏了,我的女儿还说‘舞蹈演员就该这样’。”
“我们的作品从服饰到舞步,都保留了当地的民族特色。唤回的不仅是母爱,也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愫。”李娜亲力亲为,设计纱裙、头饰,并由畲乡人民手工完成制作。同时,她以坐蹲步、悠荡步、一步一踢等畲族传统舞步为底,创编出更系统、更具美感的舞蹈动作,突出下肢的律动,创新的同时又不失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在为畲乡人民表演时,当地人纷纷“点赞”:“在这个作品里我们看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升华,畲族文化很需要这样新的创造。”
“把舞台跳热”
她是传递美好的艺术家
“通过我们的舞蹈把中华文化中一点一滴的美好都传递到观众的心里。”
舞台上每一分钟的绽放,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李娜编排的作品由她指导的校艺术团舞蹈队和音乐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们共同演绎,“拿奖到手软”的背后也经历了各种艰辛。
“艺术团的同学们来自各个学院,要凑齐时间训练很不容易。”李娜说,为了展现更优秀的作品,队员们都努力“挤”出空余时间,到舞房一遍遍练动作、磨细节。“一般从早上六点多就开始排练,利用午休、下午放学的时间,晚上常常排到十点多,繁重的排练任务是对我们大家的共同考验。”
为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0周年而创作的《幸福鼓》,其中的一大亮点是民族乐器热巴鼓的运用,它对舞者手臂的力量及身体的配合要求极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与磨合。然而,作为非专业舞者,艺术团的成员们在排练前从来没接触过这一道具。“李老师提前一年就将基本的组合教授给我们,从最开始的生涩僵硬到最后能把鼓甩出花儿来,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心血。”校艺术团舞蹈队长、美术学院18级美术学专业的潘卜菁说。
李娜正在教南非中学生藏族热巴鼓
除了舞蹈之外,李娜也很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大家都喊她“娜姐”。“比赛最密集的那段时间,有时半个月要跑四座城市,娜姐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给我们最暖的鼓励和关怀。”周柔儿回忆道,“每一次在舞台上获得肯定,我们都由衷地感到骄傲,这也是属于我们的‘独家记忆’。”
左四为李娜
怀着纯粹的艺术追求,李娜与学生们带着浙江风格、民族文化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畲娘》曾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作品,在省人民大会堂演出;《畲山春》《跳魁星》曾受邀参加釜山国际舞蹈节;《婺韵》《婺魁》等节目代表国家到南非、坦桑尼亚、乌克兰等十几个国家巡演,外国友人好评如潮……
“携手奔小康,同心共追梦”浙江省对口地区民族文艺汇演上的《畲娘》表演
南非开普敦交流活动《畲山春》演出现场
《畲山春》走进山东沂蒙,慰问革命老兵
在潘卜菁眼中,李娜老师就像一个女将军,带领大家一路“征战”,足迹遍布十余个国家。“每次老师讲起和学长学姐们‘南征北战’的故事,我们都会被深深吸引,这也鼓舞着我们继续奋斗,和她一起续写美妙篇章。”
李娜常对学生说,要记着“把舞台跳热”。“这不仅意味着尊重舞台、展现最好的一面,更是通过我们的舞蹈把中华文化中的每一点一滴美好都传递到观众的心里,让他们看得眼热、心热,也能够热爱上这一切。”
文字 | 冯佳佳
图片 | 来源于本人
今日编辑 | 柳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