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十五年风雨历程)
产科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十五年风雨历程)张建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讲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对产科同仁来讲,既是使命,也是挑战。近年来,为了提升高危孕产妇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医院鼎力革新、继往开来,建立了多学科会诊机制,为高危孕产妇开通了绿色通道。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多位国内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为提高产科医护人员水平搭建了平台,预祝大会圆满成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书记张建李光辉教授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年的产科急救和新进展研讨会,并介绍了出席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的嘉宾:北京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处长郗淑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书记张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院长阴赪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院长阴赪宏阴赪宏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道,由于疫情原因,我们选择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三孩”政策的放开,高龄、危重孕产妇比例增加,给产
近年来,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产科医生管理危重孕产妇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8月13日、14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主办,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协办的“第十五届产科急救和新进展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
十四载春秋,砥砺前行。从2008年第一届学术会的积极探索开始,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不懈坚持、勇于创新,“产科急救和新进展研讨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今年的研讨会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让更多的妇产科同道可以参与学习讨论,共同提高进步。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多位国内一线专家,结合自身临床诊疗经验,就国际前沿的产科新观点、产科急危重症的规范防治、临床实用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展开了精彩的讲座。会议形式多样化,采用主题内容报告、热点问题探索、临床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大家展示了一幅产科危急重症事业的宏伟篇章。
开幕式 群英荟萃
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工会主席人选、围产医学部主任李光辉主持
李光辉教授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年的产科急救和新进展研讨会,并介绍了出席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的嘉宾:北京市卫健委妇幼健康处处长郗淑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书记张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院长阴赪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院长阴赪宏
阴赪宏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道,由于疫情原因,我们选择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三孩”政策的放开,高龄、危重孕产妇比例增加,给产科医护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会议的举办将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产妇的救治水平、保障母婴安全做出贡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书记张建
张建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讲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对产科同仁来讲,既是使命,也是挑战。近年来,为了提升高危孕产妇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医院鼎力革新、继往开来,建立了多学科会诊机制,为高危孕产妇开通了绿色通道。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多位国内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为提高产科医护人员水平搭建了平台,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 郗淑艳
郗淑艳处长在开幕式中讲到,母婴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是广大妇幼人均应坚守的底线,本次会议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印证了多渠道提供健康教育讲座将助力健康促进关口再前移。郗处长谈到,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为妇幼健康事业决定了方向,我们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市将通过不断优化孕产保健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服务,希望北京妇产医院持续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母婴安全做出更多贡献。
会议内容 丰富多彩
开幕式后,精彩的学术讲座正式拉开帷幕。学者们虽不能亲临现场,但为了让大家能及时了解到国际热点和学术前沿知识,各位教授倾囊相授,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参与此次大会的专题讲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降低产后出血入住ICU发生率》
陈教授就降低产后出血患者入住ICU的发生率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讲解。ICU是发生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地方,如果想要降低孕产妇死亡,就要降低孕产妇ICU入住率。陈教授通过对产后出血的处理、如何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重症产后出血等产科重症疾病的诊治要点。
山东省立医院王谢桐教授:《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
近年来,风湿免疫疾病越来越受到产科医生的重视,王教授从病理生理改变、分类、诊断标准等多方面入手,详细讲述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孕产妇的影响,并解读了指南中的规范化诊治策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孜教授:《预防子宫乏力性产后出血防范时机和行动关键》
杨教授为大家带来关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新思考,强调“防”胜于“治”,病出有因,引导思考真正的病因所在,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杨教授在讲课中详细的对比了国内外指南,结合大家平时工作中最常遇见的问题,为产后出血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妇产医院张为远教授:《妊娠早期出血识别与处理》
张为远教授授课的主题是:妊娠早期出血识别与处理。张教授用他一贯诙谐又深刻的讲课风格,引导大家对常见的临床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产科感染之相关问题》
产科感染是产科医生所面临的很大的挑战。赵教授在课程中讲到,产科的感染对母儿都有很大的影响,能够导致新生儿肺炎、脑损伤、甚至死亡,孕产妇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目前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通过特殊病例的分享,教授大家如何早期识别产科感染。在课程的最后,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最伟大的力量是团队的力量,最伟大的精神是团队的精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李光辉教授:《肥胖女性孕前减重》
下午的课程同样精彩。肥胖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李教授讲到,肥胖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导致生育率低下、自然流产率增加,孕期会增加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增加新生儿畸形率等,产后会影响恢复以及增加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李教授介绍了科学、健康的减肥方法,不仅是对工作上,对大家的生活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北京妇产医院王欣教授:《子宫肌瘤和妊娠》、《妊娠应用叶酸的最新研究进展》
王教授授课的题目是子宫肌瘤和妊娠,通过讲解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风险、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剖宫产同时对子宫肌瘤的处理四个方面,带领大家认识到妊娠和子宫肌瘤相互之间的影响。王教授还介绍了妊娠期应用叶酸的最新研究进展,正确的应用叶酸能够降低妊娠期各类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
北京妇产医院丁新教授:《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丁教授首先为大家解读了肝功能检查中常见指标的意义、异常指标的含义以及妊娠期肝功能的变化,紧接着对妊娠期能够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情况进行了逐一介绍。
北京妇产医院时青云教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SSHP分类、诊断和管理的国际实践建议》
时教授在课程中与大家共同交流,怀孕是人类健康的窗口,我们能否通过妊娠来改善女性未来的健康状态?如果把妊娠看作一次对身体素质的测试,是否能够发现更多非孕期就存在的风险?时教授的授课开拓了大家作为产科医生的思路,产科医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孕产妇,更是全体女性的健康。
病例讨论 收获颇多
病例1:《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范辰辰医生为大家分享了一例妊娠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例。北大医院的魏玉梅教授就胰腺炎的病理生理特征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北京妇产医院MICU隋峰教授则是侧重为我们介绍了胰腺炎的分类、诊断以及影像学表现;李光辉教授针对妊娠期体重管理问题以及糖尿病与胰腺炎进行了讲解;时青云教授从门急诊转诊衔接,以及为危急重症患者开放绿色通道方面进行讲解;刘晓巍教授对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如何孕期管理以及如何药物管理为大家进行了分析。
病例2:《妊娠合并宫颈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郝文静医生分享了一例妊娠合并宫颈癌的病例。北京妇产医院放射科梁宇霆教授带领大家分析了该病例影像学的改变,表示核磁是很好的孕期检测宫颈癌的手段;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妇科肿瘤科专家苗劲蔚教授表示,妊娠合并宫颈癌在查体上有局限性,应注重分娩时机的选择、新辅助化疗与分娩时间;儿科李莉教授就目前现有的病例讲到,新辅助化疗对孩子的预后基本没有影响;产科阮焱教授认为该病例按照指南规范治疗,最终母儿得到了良好的预后。
病例3:《妊娠期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最后一个病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尉建霞医生分享:妊娠期合并肾盂肾炎。针对病例,北医三院张龑教授提出了过敏性休克与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主要鉴别要点;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陈奕教授指出,患者脓毒症诊断明确,抢救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内科高红教授提出急性肾盂肾炎诊断明确,抗生素使用的时间还可以适当增加;临床药师王然教授提出,发生产科脓毒症时注意较高级抗生素的使用。
2022年8月14日,伴随着秋雨绵绵,“第十五届产科急救和新进展研讨会”第二天继续以线上形式继续召开,内容同样精彩!
王子莲教授:《警惕妊娠期急腹症的早期识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子莲教授通过两份病例分析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妊娠期急腹症早期识别》,以及如何鉴别妊娠期急腹症的类别,要甄别腹痛的原因,减少延迟或误诊的风险。特别提出了瘢痕子宫破裂总体的发生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时灾难性的;早期识别需要重视病史和临床表现,尤其是不典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范玲教授:《头位难产的识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范玲教授从头位难产的定义、发生原因、胎儿及母体的临床表现、诊断、干预的时机、如何进行干预以及从《正常分娩指南》出发,详细讲解了产程的进展以及产程中适时、适当的处理时能够纠正甚至避免头位难产的发生,从而使母儿由一个良好的分娩结局。
陈奕教授:《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临床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北京妇产医院陈奕教授从妊娠相关VTE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妊娠相关VTE的基本特征、风险因素、治疗做了详细讲解,并介绍了我院产科VTE风险评估流程。由于妊娠期特有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当产后VTE评分≥2分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防止发生产后下肢静脉栓塞甚至肺栓塞严重的并发症。
杨慧霞教授:《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指南的解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慧霞教授结合临床病历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如何确定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门诊筛查的时机及指标;如何确定AFLP患者终止妊娠的方式和时机;AFLP患者围分娩期并发症以及预后等。从杨教授的讲解中可以了解到建议将孕35-37周作为高危孕妇门诊筛查的时机,推荐将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作为门诊筛查的一线指标,对门诊首次筛查可疑的患者宜尽快再次进行上述指标的复查,尽早识别AFLP。对短期内不能分娩或者宫颈条件不佳者推荐优先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如果经阴道分娩不可避免,建议在积极改善凝血功能、预防产后出血下尽快结束分娩,推荐AFPL患者尽早终止妊娠。对于AFLP的患者应警惕进行肾功能不全、DIC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AFLP患者的预后将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血小板、血清肌酐作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刘晓巍教授:《胎盘植入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探讨》
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刘晓巍教授从胎盘植入的概述、孕期及术前的评估以及术中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三个方面来和大家一起探讨。首先刘晓巍教授讲述了胎盘植入根据胎盘绒毛侵袭子宫基层的深度以及胎盘附着部位的不同而分别有不同的命名。根据超声又将胎盘植入分为了4级:PAS0 代表胎盘粘附正常;PAS1代表胎盘植入或者未穿透性胎盘植入;PAS2代表侵袭膀胱;PAS3代表侵袭其他盆腔器官。对于胎盘植入性疾病可以采用联合辅助检查综合评价,可以利用黑白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成像综合判断评价。胎盘植入的临床综合评估要根据临床表现、既往剖宫产史及次数、胎盘血窦数目及大小、子宫基层厚度、胎盘位置、桥接血管、子宫颈形态及血流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在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有合理预案、充分的术前准备、程序化手术方式及止血措施下完成胎盘植入的手术,确保产妇有良好的预后。
漆洪波教授:《羊水栓塞的急救》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漆洪波教授从认识回顾、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救治和处理几个方面全方位讲解了羊水栓塞。对于羊水栓塞的诊断目前尚无国际统一的羊水栓塞诊断标准和实验室诊断指标。当出现下列表现之一时考虑羊水栓塞:血压骤降或心脏骤停;急性缺氧如呼吸困难、紫绀或呼吸停止;凝血功能障碍或无法解释的严重出血。国际AFE的诊断标准要求具备以下5项标准:急性发生的低血压或心跳骤停;急性的低血氧、呼吸困难、紫绀或呼吸停止;凝血障碍:有血管内凝血因子消耗或纤溶增加的实验室证据,或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出血,但是无其它的原因可解释4上述症状发生在分娩、剖宫产、刮宫术或是产后短时间内(多数发生在胎盘娩出后30分钟内);对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不能用其它疾病来解释。对于羊水栓塞的诊断变化漆洪波教授也做出了详细讲解:首先,羊水栓塞是“临床诊断”,不建议使用任何特殊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来确诊或排除羊水栓塞的诊断;第二,羊水栓塞的诊断是“排除性诊断”,应逐一排除导致心衰、呼衰、循环衰竭的疾病。漆教授的讲解让大家对羊水栓塞有了更深的认识。
阮焱教授:关于胎心监护在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上的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阮焱教授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远程胎心监护可以及时发现胎心异常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生儿窒息;还可以通过远程胎心监护增加监护频次可以减少宫内窘迫的发生,改善围产期质量。
邹丽颖教授:《妊娠期糖尿病产程中饮食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邹丽颖教授从产时能量平衡、我国指南推荐、关于妊娠高血糖孕妇的分娩期饮食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妊娠期糖尿病产程中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体内的热量和水分流失过多,孕妇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也相应增高。WHO提出建议,产程中及时给予产妇补充能量和水分,不仅有益于母亲和胎儿,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因此,不应该在产程中进食。《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第二部分》中指出,手术前后、产程中、产后非正常饮食期间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改用胰岛素静脉滴注,避免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没有明确的饮食指导建议,通常认为同正常孕妇;产程中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在理想目标;注意补液及尿酮体的监测。
周莉教授:《第二产程剖宫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周莉教授分别从对分娩的评估及第二产程的剖宫产技巧,详细剖析了第二产程管理的重点与难点,与是否放弃阴道助产以及剖宫产皮肤切口和子宫切口的选择,以及当手术当中发生胎头深嵌时的紧急处理,让大家对第二产程剖宫产更加重视。最后周莉教授对第二产程剖宫产做了总结:全面评估,充分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熟练掌握剖宫产手术基本功;好紧急剖宫产流程及培训,多学科合作配合,急而不乱,有条不紊。
刘兴会教授:《产科危重症抢救的多学科协作》
华西二院刘兴会教授带来了题为《产科危重症抢救的多学科协作》的讲座,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危重孕产妇定义及识别;危重孕产妇预警体系及管理;多学科救治如何协作。当启动危重孕产妇救治预警体系,多学科救治时该如何协作?刘教授以华西二院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多学科救治为例,为大家做出了回答,在产科病房、产房、手术室发生的产科危重症,当天值班的最高级别医生在现场组织、协调、指挥多学科救治;针对疾病状况各司其职,多管齐下。
本次《产科急救和新进展研讨会》可以说是大咖云集、干货满满,每位观看直播的同道们都表示受益匪浅。
会议最后,李光辉教授做总结:薪火相传,几代围产医学工作者为捍卫母儿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付出,随着二胎及三胎政策的开放,危急重症产妇不断增多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全面、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通过各位专家的传道解惑,提高了大家对危急重症产妇的早期识别、及时预警、规范救治的能力,期待明年再相聚!
供稿:马可心 霍彦 丁新
邹丽颖 王小新
北京妇产医院
微信公众号|快手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