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绘画与理学的关系(宋代术士之俞翁相面)
宋代绘画与理学的关系(宋代术士之俞翁相面)俞翁就指着庭下的一束竹子说:“就是这个。”这二人也不明白笑笑走了。这二人不相信,就戏说:“是什么题目?”说有一回,叶祖洽与上官均结伴去一小山寺,恰好遇到俞翁,俞翁专门上前说:“状元榜眼,怎么到这里了?”这二人相视一笑,说:“但愿如此。”俞翁说:“不只是这样,你俩还是同年考中。我为你们出一个题目,你们可以提前准备!”
应该都听说过“相面”这个词,所谓看面相。其实“相法”所包含的东西很多,不只是面相,还有走相身形、气色、声音、骨相还包括地理风水等等。所以不只是能相人,也可以相动物、相地、相器物等等,特别在《夷坚志》中还有相船,根据船的“相”来断吉凶。通过这些手段,来预测未来之吉凶祸福,让人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不懂其理的人或多或少会感觉,人的命天注定。于是把人生的种种际遇归之于天,所谓有一个叫“天”的那个大神在支配万物的“生死病死”。而佛家说“自作自受”否定了有个“天”在支配,强调人为的自作自受。但是由于人的生命很短,见识又有局限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并认为是“自作自受”,就比如我为什么生为男子,为什么生在边地而不是中央,为什么遭受诸多不幸,所以很多事,难以用常人的见识去理解“自作自受”,于是只好说这都是“命”啊!
废话不多说,分享下面的小故事权当个乐子。祝君万福!
说福建邵武人俞翁,善长相面,尤其能根据听到器物所发出的声音来辨别吉凶。他的先祖是南唐的太史令(史官),在李后主(南唐李后主)归顺宋朝后,俞氏一族就迁到邵武地区的泰宁县。俞翁年纪很高,人们尊敬他称他为俞翁。
说 叶祖洽(宋神宗 熙宁三年(西历1070)庚戌科状元)小孩时,比较顽皮喜欢骑羊玩,说这位俞看见他就说:“郎君,将来当魁天下士(中状元),你不应该骑羊玩,这样没有什么用。”当时的叶祖洽也听劝之后就用功读书,(由此看可能他俩是同村人)恰好当时有位大官 黄履(后来官至尚书右丞,历史真实人物) 在家守孝(父母去世,不能做官在家守孝),住在乡下。于是叶祖洽和县里的另一个孩子 上官均,就拜黄履为师,跟着他读书学习。
说有一回,叶祖洽与上官均结伴去一小山寺,恰好遇到俞翁,俞翁专门上前说:“状元榜眼,怎么到这里了?”
这二人相视一笑,说:“但愿如此。”
俞翁说:“不只是这样,你俩还是同年考中。我为你们出一个题目,你们可以提前准备!”
这二人不相信,就戏说:“是什么题目?”
俞翁就指着庭下的一束竹子说:“就是这个。”这二人也不明白笑笑走了。
说时间来到 宋神宗 熙宁三年(西历1070)廷试进士,一改往常考“诗、赋、论”三题,而是考“策问”。叶祖洽中状元(第一),上官均中榜眼(第二)。之后这二人才明白,当年俞翁所指的一束竹,就是策字也。
再说这叶祖洽的父亲叶恪(发音:客)年轻时不读书,有一次路过俞翁家门。当时俞翁家里来了一帮当地的读书人(估计是来问前程的),俞翁都不中意。正好看见叶恪,特别指着他说:“此人年六十岁时,当官七品,服银绯(官服)。”大家伙一听这话都挺失望。说这位叶恪不读书如何还能得官呢?因为后来他的儿子叶祖洽中了状元做了官。父因子贵,被朝廷封了 朝请郎(正七品)赐朱绂(发音:服 官服)。当年正是六十岁。
以下还有几个俞翁的小故事。说有一回他走在田间小路,听见水声说:“水流之声发悲,这田地要换主了。”后来果然。又有一回,他来到市面上,听到乐声说:“金声嘹亮,必主兵事,当在申酉间。然我无伤,兵四人当溺死。”到了那个时间,果然有从汀州回了的兵卒,路过市场在酒店中大家一起喝酒,因为争一个倡女,就动刀火拼。之后觉得犯了法,这地方不能呆了,就乘暮色渡河跑路,当时正春涛怒涨,果然溺死四人。
后来有人问俞翁这是什么道理,他说:“日在子,又属水,水旺于子,金至此死焉。(在评论里解释)”关于他神奇应验的事有很多。至今邵武人犹传其《相书》一编,然而与俞翁本人的相术,相去很远了。(也就是他的相术没有传下来。)
原文:俞翁相人
郡武俞翁者,善相人,尤能听器物声验吉凶。先世仕南唐为太史令,后主归朝,俞氏举族来居邵武之泰宁。翁年既高,人尊之,呼为翁云。
叶祖洽儿童时,好骑羊为戏,翁见之曰:“郎君当魁天下士,勉之,无戏。”祖洽遂折节读书。会黄右丞(履)丁内艰,乡居,祖洽与邑子上官均执弟子礼,师事之。
尝过小山寺遇翁,翁逆谓曰:“状元榜眼,何自来此?”
二人相视而笑曰:“宁有是。”
翁曰:“不特尔,又同年焉。吾为子选一题,可预为之备。”
二人未之信,戏曰:“题目谓何?”翁指庭下竹一束曰:“当作此。”二人笑而去。
熙宁三年,廷试进士,罢诗赋论三题,易以策问。祖洽遂首选,均次之。方悟竹一束,盖策字也。
祖洽父恪,少不学,尝过翁门,县之士子群集,无一可翁意,独指恪曰:“此人年六十,当官七品,服银绯。”众皆怃然。恪后以子贵,封累朝请郎,赐朱绂,正年六十云。
翁尝行田间,闻水声曰:“水流悲,田将易主。”已而果然。又尝入市,闻乐声曰:“金声亢,其有兵,当在申酉间。然我无伤,兵四人当溺死。”至期,果有戍卒自汀州还,过市群饮,争倡女,抽戈相戕。度不自安,乘暮乱流而渡,正春涛怒涨,溺死果四人。或问其故,曰:“日在子,又属水,水旺于子,金至此死焉。”其巧发奇中类是。今邵武人犹传其《相书》一编,然去翁远矣。
评论:简说一下,故事不长,人物真实,有史可查,唯除俞翁是传奇人物。在宋代民间从事算卦占卜为业的人很多,其中的传奇人物也很多。在《夷坚志》中多有记载,容我慢慢分享与诸位君子。
说这位俞翁先祖是 南唐 太史令(官名)主要工作是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所以我猜测他的相法应该是家传的。从故事中可知其相法神验,可惜只有结果没有解释,无法知晓他是如何推理的。但在原文最后的一例中,他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从中也可窥出一点端倪来。
原文说“金声亢,其有兵,当在申酉间。然我无伤,兵四人当溺死。”又解释说“日在子,又属水,水旺于子,金至此死焉。”
我简单一推:
金声嘹亮,金主兵事,又申酉属金,所以言申酉年,因后来说当时正是春涛怒涨,很显然是春天,所以我说他当时说的申酉年而非申酉月。然我无伤不知何由,兵四人是指金五行数四(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当溺死依其后来言,日在子当是子日,子属水,水又旺于子,卦书上言“金入水乡”所以断兵四人溺死。
简单这么一推当个乐子。有懂的朋友也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