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萧何用的什么计杀韩信(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

萧何用的什么计杀韩信(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但张良的功劳,又比几人少?刘邦当然是知道的,为此,他单独召见张良,让他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主动封他万户侯。那么,张良为什么又不阻止呢?这与张良在刘邦平天下后的想法有关。在汉初的那些功臣里面,张良是最清醒的一个人。前201年,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在议分封的朝会上,大家你争我要,以长比短,互不相让,以至“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争执了一年多。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张良,从不去争。那么,吕后与萧何密谋杀害韩信,同为三杰之一的张良,为什么既不参与,又不阻止呢?张良之所以不参与吕氏之谋,这就是张良与萧何、陈平区别最大的地方。萧何是一个干吏,擅长理国理财,搞起谋略来,他则外行,所以他帮助吕后,用的是利用朋友的信任,搞的是阴谋;而陈平虽然也是刘邦手下的谋士,也出过奇计,但我们从《史记》的记载中也可看出,他那“六大奇计”也大都是小计谋,局部用用可以,但在战略长远来看,却并不适用,所以他只是谋士。张良在

在楚河汉界的疆场上,韩信一身传奇,在刘邦平天下的过程之中,韩信战功无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拔旗易帜、背水一战、沈沙决水、传檄而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韩信用神勇、用智慧、用鲜血创造出来的,他出陈仓、定三秦、破魏、代、赵、燕、齐,最后全歼楚军,打败项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连刘邦也不得承认:“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是,正这位连刘邦都自叹不如的“人杰”,却在吕后和萧何的合谋之下,死于妇人之手、钟室之中,让人叹息。


萧何用的什么计杀韩信(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1)

前197年,刘邦亲征陈豨,朝政安排吕后和萧何负责。刘邦亲征期间,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前196年春,吕后用萧何之计,安排人假扮成刘邦信使入长安,谎称刘邦亲征得胜,群臣因此纷纷入朝祝贺。吕后安排萧何邀请韩信入朝祝贺,韩信轻信萧何,结果有来无回,被斩于长乐宫钟室,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那么,吕后与萧何密谋杀害韩信,同为三杰之一的张良,为什么既不参与,又不阻止呢?张良之所以不参与吕氏之谋,这就是张良与萧何、陈平区别最大的地方。萧何是一个干吏,擅长理国理财,搞起谋略来,他则外行,所以他帮助吕后,用的是利用朋友的信任,搞的是阴谋;而陈平虽然也是刘邦手下的谋士,也出过奇计,但我们从《史记》的记载中也可看出,他那“六大奇计”也大都是小计谋,局部用用可以,但在战略长远来看,却并不适用,所以他只是谋士。


萧何用的什么计杀韩信(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2)

张良在格局上与萧何、陈平就大不一样了,他是后人尊称的“谋圣”,是谋略家,他的谋划是战略性的,眼光是长远的,他出的谋略都是关乎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大策。所以,对于收拾功臣、助纣为虐地为刘邦、吕后清除异己的阴谋勾当,张良既不屑,亦不耻,当然不会参与。

那么,张良为什么又不阻止呢?这与张良在刘邦平天下后的想法有关。在汉初的那些功臣里面,张良是最清醒的一个人。前201年,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在议分封的朝会上,大家你争我要,以长比短,互不相让,以至“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争执了一年多。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张良,从不去争。

但张良的功劳,又比几人少?刘邦当然是知道的,为此,他单独召见张良,让他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主动封他万户侯。


萧何用的什么计杀韩信(萧何与吕后密谋杀韩信)(3)

但是,张良不但不争,还对刘邦的特殊关照推辞不受,只接受封地更小、封户更少的留侯。可见,张良是一个不贪权恋位的人,功成名就后,他还多次对刘邦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表示希望挂冠归隐。像他这样一个连封赏都推辞、只想离开朝廷这一是非之地的人,自然不会主动去蹚吕后、萧何的浑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