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撞慈禧的户部尚书(这个敢顶撞慈禧太后的老臣)
顶撞慈禧的户部尚书(这个敢顶撞慈禧太后的老臣)想修园子那得户部掏钱,但此时分管户部的正是这位性格倔强,刚直不阿的阎敬铭。阎敬铭极力劝阻,希望慈禧能考虑内忧外患,“治以节用为本”。但慈禧哪里能听得进去,她把重修颐和园的工程交给了醇亲王奕譞,奕譞要求阎敬铭的户部拨款,而阎敬铭以国家支用不足为由,直接拒绝了醇亲王。慈禧一向喜好铺排奢靡,当时捻军刚平,百废待兴,日本又虎视眈眈,大清军备薄弱,正是财政紧张的时候。慈禧太后为了庆祝六十大寿,竟然想花两千万两银子重修颐和园。《清史稿》中有记载:“时上意将修圆明园,而敬铭论治以节用为本,会廷议钱法,失太后旨,因革职留任。”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其中还是藏了不少的内容。我们先来看当时阎公的官职,“(光绪)八年,起户部尚书。”“明年,充军机大臣、总理衙门行走,晋协办大学士。”“十一年,授东阁大学士,仍筦户部,赐黄马褂。”清朝没有宰相的设置,一般而言,军机大臣加上实授大学士就可以理解为宰辅,所以称阎公是“宰相”
说到铁腕慈禧,没人不知道她的手段狠辣果决。那时候能看到太后御容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有一位美国的传教士西德摩还真是见过她,这个“见”,不同于中国人的陛见,趴在地下喘着粗气根本不敢抬头。这位不懂规矩的“化外之人”应该是“正视”过太后的人,且来看他的描述:“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两个关键词是“傲慢”与“威严”,而且是“绝对的威严”,似乎在朝堂之上太后一言九鼎,台下鸦雀无声,这是大家能想像到的场景。但其实也并非总是如此,天下最牛的太后也会碰钉子,有朝臣就敢顶撞她,不买她的账。那这骨头如此之硬的人是谁?他哪里来的底气?
此公名阎敬铭,字丹初,陕西朝邑人。如果要给他一个评价——“救时宰相”四个字是最贴切的。身为宰相不易,为相而能救民救国,则是宰相中的翘楚。
话说这位宰相长于理财,太后一度非常赏识他,那他怎么就会和太后“怼”上了呢?
《清史稿》中有记载:“时上意将修圆明园,而敬铭论治以节用为本,会廷议钱法,失太后旨,因革职留任。”
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其中还是藏了不少的内容。
我们先来看当时阎公的官职,“(光绪)八年,起户部尚书。”“明年,充军机大臣、总理衙门行走,晋协办大学士。”“十一年,授东阁大学士,仍筦户部,赐黄马褂。”清朝没有宰相的设置,一般而言,军机大臣加上实授大学士就可以理解为宰辅,所以称阎公是“宰相”并无不妥。
慈禧一向喜好铺排奢靡,当时捻军刚平,百废待兴,日本又虎视眈眈,大清军备薄弱,正是财政紧张的时候。慈禧太后为了庆祝六十大寿,竟然想花两千万两银子重修颐和园。
想修园子那得户部掏钱,但此时分管户部的正是这位性格倔强,刚直不阿的阎敬铭。阎敬铭极力劝阻,希望慈禧能考虑内忧外患,“治以节用为本”。但慈禧哪里能听得进去,她把重修颐和园的工程交给了醇亲王奕譞,奕譞要求阎敬铭的户部拨款,而阎敬铭以国家支用不足为由,直接拒绝了醇亲王。
敢于直接忤了太后的旨意,这无疑于批逆龙鳞,那这位倔老头哪里来的这么大胆子?天威难测,他就不怕慈禧翻了脸找个茬子,把他送进大狱?
他还真不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阎公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才硬得像块石头,正像林则徐所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个“刚”字和另一个“戆”字同音,倒是能代表阎公的某种精神。
曾经,他就是凭着这个倔劲,治服了湖广总督官文,而他当时不过是巡抚胡林翼手下的一个小小的粮台营务。
那是咸丰九年,官文的爱将强抢民女,犯事后躲进总督府。受害者父母愤然到武昌告状,湖北各级官员吓得各种闪躲,阎敬铭一听就“戆”劲大发:没人管我管!可你一个管粮草的怎么管?阎敬铭的笨办法是带着铺盖卷,跑到官文总督府的过道上,把铺盖一放,传话给官文,一天不交出凶手,自己就一天不挪窝,俺就在这跟你总督耗上了!
说到做到,三天下来,各级官员排队来说情,结果来一个被阎敬铭骂一个。焦头烂额的官文,只能把这恶将交出来,由着阎敬铭将他当众脱光衣服暴打一顿,然后依律重办!
回头再说修颐和园的事,慈禧太后听了奕譞的汇报大怒,后来在议钱法的时候,找个借口将阎老抠革职了。
革职就革职,阎敬铭干脆回家养老。
回到老家,除了捐资助学,他还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他见陕西常有灾年,饿死者众,于是倡议修建粮仓,用以囤粮赈灾。得到政府同意后,他牵头,历时四年终于修建了占地20余亩的丰图义仓。
就在阎敬铭死后不久,关中闹了大饥荒。幸得丰图义仓囤粮充足,开仓赈济,这才没有像往年那样,发生饿死人的事情。
阎敬铭死于光绪十八年,作为一种褒奖,他这样的大臣死后照例是要由朝廷来赐给一个谥号的,以他大学士的身份,稳稳地占住了一个“文”字,按照阎敬铭生前的官阶和功绩,即便不谥“文忠”,也应该谥“文襄”,最不济也能谥个“文勤”。但慈禧认为这都不是阎敬铭的特点,她想了想,赐他谥号为“文介”。 “执一不迁曰介”,有人认为这是慈禧记仇,责备他太死板,所以不能算是美谥。个人认为这个“介”字对于清勤一生,直亮一世的阎敬铭而言实是恰如其分,理解为“耿介如磐”就对了。清朝近三百年,他是惟一获此谥号的重臣。
“敬铭质朴,以洁廉自矫厉,虽贵,望之若老儒。善理财,在鄂治军需,足食足兵,佐平大难。及长户部,精校财赋,立科条,令出期必行。初直枢廷,太后颇信仗之,终以戆直早退云。”
这一段是“救时宰相”的生平简介。他长于理财,在晚清贪腐成风的官场中能出淤泥而不染则更为难得,但凭一己之力想为摇摇欲坠的清朝续命,任谁也是难以力挽狂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