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范县王楼镇种植特色葡萄(宁陵县阳驿乡种葡萄)

范县王楼镇种植特色葡萄(宁陵县阳驿乡种葡萄)鲁楼村紧邻着袁庄村,记者从鲁楼村又来到了袁庄村的葡萄种植基地。这时,阳驿乡党委书记马昌海忽然惊喜地说了一声,“老干来了!”记者回头一看,正从不远处走来一位皮肤黝黑的农民,手上和脚上还带着泥土。马昌海指着他介绍说,“老干是合作社的种葡萄专家”。阳驿乡党委书记马昌海(左)和宁陵县为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干伯民(右)阳驿乡鲁楼村38 岁的葡萄种植能手单树涛,正在塑料大棚里管理葡萄。大棚里一串串葡萄硕果累累,“再有十几天,我们种植的葡萄“夏黑”就可以上市了!“夏黑”这个品种甜度高,口感好,亩产可达五、六千斤。”单树涛蹲下来,用手托起一串葡萄喜悦地说。“我们种的葡萄是按照绿色模式种植,最低亩产5000斤左右,高的能达到6000。肉质果,甜度高。施农家肥,每年12月30日左右开始发芽,到第二年5月20日左右采摘,比常规葡萄早1个月左右上市,价钱稳定在每斤8元左右。”单树涛是鲁楼村土生土长培养起来的技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李海旭 通讯员宋涛 权少男)

5月6日,走进宁陵县阳驿乡设施葡萄种植基地。举目远望,一排排白色塑料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微风吹拂下的麦田翻滚着绿浪,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达田间地头。

“绿色葡萄,每亩可产五、六千斤”

范县王楼镇种植特色葡萄(宁陵县阳驿乡种葡萄)(1)

阳驿乡党委书记马昌海到大棚查看葡萄长势

阳驿乡鲁楼村38 岁的葡萄种植能手单树涛,正在塑料大棚里管理葡萄。大棚里一串串葡萄硕果累累,“再有十几天,我们种植的葡萄“夏黑”就可以上市了!“夏黑”这个品种甜度高,口感好,亩产可达五、六千斤。”单树涛蹲下来,用手托起一串葡萄喜悦地说。“我们种的葡萄是按照绿色模式种植,最低亩产5000斤左右,高的能达到6000。肉质果,甜度高。施农家肥,每年12月30日左右开始发芽,到第二年5月20日左右采摘,比常规葡萄早1个月左右上市,价钱稳定在每斤8元左右。”

单树涛是鲁楼村土生土长培养起来的技术员、葡萄种植能手,他从2012年开始种植葡萄。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要选择种植葡萄时,他说,20多岁的时候出去打工,每年回来一次不容易。就和村里几个人商量着在村里种葡萄,这样不仅能够照顾父母和孩子,家里有事情了还可以帮忙。种葡萄虽然辛苦,却不用再外出打工漂泊了。“第一年,我开始投资几千元建起了一个3亩地的大棚,第二年就挂果了,毛收入6万元左右”。尝到了种植葡萄的甜头后,单树涛第二年就开始扩建大棚。“土地流转政策为我们种植户提供了方便,种葡萄比外出务工收入高。我们鲁楼村现在有300多个大棚,占地700多亩”。单树涛介绍说。

站在旁边的鲁楼村支部书记胡道三解释说,我们宁陵县乡地处黄河故道,昼夜温差大,便于葡萄糖分积累,沙质土壤,适宜发展高效农业。我今年64岁,当了28年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会计和我都带头发展高效农业。我自己种植了4亩葡萄、2个大棚,去年一亩葡萄大概收入2万多元”。

“种葡萄,18个月就可以数钱了”

范县王楼镇种植特色葡萄(宁陵县阳驿乡种葡萄)(2)

阳驿乡党委书记马昌海(左)和宁陵县为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干伯民(右)

鲁楼村紧邻着袁庄村,记者从鲁楼村又来到了袁庄村的葡萄种植基地。这时,阳驿乡党委书记马昌海忽然惊喜地说了一声,“老干来了!”记者回头一看,正从不远处走来一位皮肤黝黑的农民,手上和脚上还带着泥土。马昌海指着他介绍说,“老干是合作社的种葡萄专家”。

“老干”是袁庄村民,现为宁陵县为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名叫干伯民。坐在为民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干伯民兴致勃勃地和记者聊起了种葡萄的收益和感受,“我种葡萄已经26年了,刚开始种植面积较少,市场占有率低,为了开拓市场,我鼓励亲戚朋友开始种植葡萄,由小变大,由大到多、到强”。他介绍说,葡萄是中国五大水果之一,老少皆宜,百吃不厌,所以我选择了种植葡萄。“我们阳驿乡村种出来的葡萄有几个特点:一是效益较高;二是周期短、见效快,从栽苗到挂果,大约18个月时间就能数钱了!三是产量高,每亩地最高产量可达7000多斤”。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宁陵县委县政府在农业种植上更加注重供给侧改革,注重葡萄档次和质量的提升。从几年前开始,在宁陵县农业局园艺站的指导下,葡萄种植开始向无公害和绿色发展,从施肥、打农药、浇水等方面进行新技术推广。近几年,宁陵葡萄的穗型、颗粒、着色度都在提高,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增加了,受到消费者喜爱。

今年已经64岁的干伯民,依然在坚持学习新技术,与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站站长吕中伟、中国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刘三军等“葡萄专家”都有较多联系,对于葡萄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专家都会给予指导和答疑。“现在,我们袁庄村的大棚普遍只有两层膜,葡萄大约在6月20日左右成熟,每斤可以卖到四、五元。我们正准备改建大棚,让葡萄可以提前一个月成熟上市,能卖个更好的价钱。我们使用化肥多以有机肥和农家肥为主,葡萄吃起来很甜。我们每年冬天还要提前进行薄膜覆盖,不仅保证了棚内葡萄生长,还能预防病虫害”。 干伯民这位在泥土中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土专家”,积累了一套种植葡萄的大学问。

现在,干伯民的两个儿子也都在种植大棚葡萄。二儿子种了8亩,大儿子在大城市做生意不理想,去年也回到村里,流转了30亩地开始种葡萄。工人都是使用本村的贫困户,按天计算报酬,人均一天七、八十元。

“我们村,家家盖起了楼房,家家都有小轿车”

范县王楼镇种植特色葡萄(宁陵县阳驿乡种葡萄)(3)

“夏黑”葡萄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阳驿乡种植的葡萄也在逐渐瞄准市场需求。“县里、乡里对种植葡萄这项产业都很支持。贫困户如果建一个葡萄大棚,乡里给补贴1万元;普通农户种想种植葡萄,乡政府帮助协调小额贷款。我们乡空气清新、水源好,无污染,葡萄基地的绿色认证大概今年就可以办下来了!绿色认证是由县农业局负责为葡萄种植基地办理的”。马昌海说。

“县里为我们修了路、打了井。即便天旱也可以灌溉,不用发愁。前年我们县领导带着澳大利亚的客人来我们这里参观葡萄,当看到大棚前面的路上积了很多水的时候,县领导就把事儿放在心上,没过多久就安排把葡萄基地里的道路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现在出行非常方便”。 单树涛说。

目前,阳驿乡全乡葡萄种植面积2.2万亩,葡萄种植户3000多户(其中贫困户300多户),带动全乡1万多人增收致富。按照亩产5000斤计算,阳驿乡每年要产出葡萄1亿多斤。每年的五、六月份,是阳驿乡葡萄销售的旺季,从五月下旬开始,来自山东、安徽以及河南各地的客商都络绎不绝地涌到这里购买葡萄。阳驿乡党委政府协调本地交通部门和派出所,为外地客商的车辆“开绿灯”,为民合作社则负责接待客商、洽谈销售业务、为客商提供食宿。“家家户户都在大棚里采摘葡萄,一派繁忙景象。去年有100多万元躺在合作社的账户上,村民们也顾不上来领!”为民合作社理事长郑先来满怀喜悦地说。

“20多年前,我想搭大棚种葡萄,差2000元钱搭不起来;这几年通过种葡萄,我们村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投资几十万元种植葡萄都有这个能力。现在我们村家家都买了小轿车,盖起了楼房,电冰箱、空调等家电设备一应俱全。我们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宁陵县都能数得着!”。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和变迁,而今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干伯民深有感触地说道。

今年县里又为了阳驿乡葡萄种植基地提供了50万元科技资金,用以支持冷库建设和葡萄新品种开发,“下一步,我们要把葡萄卖到台湾区去。”马昌海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