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故事大全完整版(陕北过大年系列之二)
陕北故事大全完整版(陕北过大年系列之二)榆林剪纸是榆林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是享誉中外的陕北剪纸的精华,也是最具边塞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榆林剪纸因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滋养,有神州南北东西八面来风的熏陶而淳厚隽永,古朴生动,多姿多彩。它兼备了我国北方剪纸的粗犷大气、写意豪放和南方剪纸工巧细致、写实秀美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的内涵”。如果说,陕北的老腰鼓让黄土地沸腾了,而极富特色的陕北剪纸倒让这皇天后土红火起来;在一浪赶一浪的沟峁坡梁之间,这一动一静,让黄土世界年味十足,相互辉映,魅力无穷。如果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讲,榆林和延安市基本构成了陕北的骨架,而位于延安以北的榆林市更是黄土高坡的腹地,成为陕北的核心地带。而榆林的年也极具代表性,成为年俗保存和传承最为完整和原始的地区。作为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和交融的地区,也作为中国农耕民族传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四大传统农作
陕北年:黄土地上激情燃烧的传奇
文图/周一渤
年复一年,时光如驹。纵观国内,春节,中华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寂寞冷清,所剩无几,犹如曾经辉煌而又光彩照人的一堵墙壁,突然间,在大家唏嘘不已的概叹声中,被急于前行的时代有力的大手涂抹得斑驳陆离,几成旧迹。
然而,在陕北,在那片华夏版图中心腹地的一片黄土高坡之上,年,还完整地存在着,很好地活着,甚至在现代生活的挤压和冲击下坚韧地而又鲜活地升腾着。陕北的年在许多人眼中,已不再是陕北人的年,而是整个北方农耕民族的年,是一个演绎了几千年的传奇。
如果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讲,榆林和延安市基本构成了陕北的骨架,而位于延安以北的榆林市更是黄土高坡的腹地,成为陕北的核心地带。而榆林的年也极具代表性,成为年俗保存和传承最为完整和原始的地区。作为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和交融的地区,也作为中国农耕民族传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四大传统农作物稻、麦、粟、稷,在陕北都能找到它的遗迹,看到它的影子。春节被农耕民族称之为“年”,在他们的想象中,年是收获季节结束后享受丰收的日子,是播种翌年希望的开始。
榆林:说拉弹唱闹老街
过大年,可以说整个陕北都是欢腾的世界。
如果说,陕北的老腰鼓让黄土地沸腾了,而极富特色的陕北剪纸倒让这皇天后土红火起来;在一浪赶一浪的沟峁坡梁之间,这一动一静,让黄土世界年味十足,相互辉映,魅力无穷。
榆林剪纸是榆林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是享誉中外的陕北剪纸的精华,也是最具边塞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榆林剪纸因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滋养,有神州南北东西八面来风的熏陶而淳厚隽永,古朴生动,多姿多彩。它兼备了我国北方剪纸的粗犷大气、写意豪放和南方剪纸工巧细致、写实秀美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的内涵”。
千百年来,榆林剪纸以窗花、喜花、寿花、炕围花、祭祀花等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年年岁岁、世世代代,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社会风景。剪纸更是陕北妇女一生必修的女红课之一,“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剪的”,谁的花儿剪得好,谁就是村里的能人、文化人,受人尊敬。然而,更让这些剪纸婆姨出尽风头的还是当今社会。陕北剪纸早已走出陕北,走出中国,在世界艺术殿堂大放异彩。
每年春节,吃的穿的安置好以后,婆姨们最拿手也是最爱的便是盘腿坐在炕上剪窗花。家家户户的窗花一贴,便显得喜气盈门,春光无限。在黄土梁沟沟峁峁一排排窑洞上,像一朵朵火苗,极其耀眼,燃烧着陕北人的希望。榆林剪纸中的窗花题材丰富,多姿多彩,多以吉祥祈福为主题。榆林著名的剪纸艺术家张晓梅还把陕北民歌故事创编成剪纸,原汁原味的剪纸艺术成了体现本土特色的民歌文化的最佳载体。
陕北剪纸似一首优美而古老的歌,它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幸福的企盼。“蛇盘兔,必定富”,是陕北婆姨的心中最真切的美好祝愿。
在陕北过大年,有一处不能不去,那就是榆林老街。老街就在榆林古城,因为有六座古门楼一字儿排开,将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串联了起来,所以有“六楼骑街”之说,为中国城市古建筑中不可多见的胜景。每年春节,当地文化部门都会安排丰富多彩的文艺展演节目,大都是极具陕北风情的戏曲小调、民歌道情和陕北说书等,甚至还会有当地古老的眉户剧可看。表演就安排在这些古门楼上,传统的曲目衬托古老的街道,韵味十足,相得益彰。不仅突出了南塔(凌霄塔)北台(镇北台)、六楼骑街的古城景观,更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给年味增添了一层厚朴与凝重。
“羊肚肚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山沟,咱们拉不上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还未走到钟楼,就听到旋律高亢悠扬、腔调奔放婉转的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前来观赏的男女老少将整个大街围得水泄不通,有些小孩手拿糖葫芦骑坐在家长肩头,十分专注地盯着人潮。
星明楼上是陕北说书。楼下人山人海,几乎所有的转悠老街的人都要在楼下驻足观看。正月里一丝丝的寒冷中,人们感受到的却是一股温情。观众们个个都全神贯注,脸上露出入迷、赏味的神情。一旦唱到精彩处,地下河楼上便是一阵互动,笑声顿然涨起,荡漾开去。说书艺人叫张小飞,只见他一身白色舞台装,眉飞色舞,正唱得起劲,与其他拉琴的两个人配合十分默契。张小飞曾在陕西省第三届陕北说书大赛上,凭借《陕北是个好地方》获得了一等奖,还荣获了“第三届陕北说书大赛十佳艺人”的称号。据负责星明楼说书表演的榆林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李晓军透露:“ 从正月初三到十五,将有 10多位说书艺人在此表演。”
凯歌楼上飘荡着榆林小曲的悠扬婉转,鼓楼则是则是令人回肠荡气的民歌联唱。六楼中,紧邻凯歌楼的万佛楼有一个露天舞台,便成了人们欣赏戏曲的好地方。人群中不乏有来自四合院的老者,拿着小板凳的赶来,找个称心的位置坐下慢慢品味,是不是还会跟着低声哼起来。一些或步行或骑车路过的人也被精彩的演出所吸引,停下脚步,伸长脖子,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台上演员激情演唱、尽展才艺,台下观众听得全神贯注,如痴如醉,不时鼓掌叫好。
所以说,不到榆林古城老街走一遭,就不算在陕北过了大年,更别说领略丰满而又激情的陕北风情。在春节的老街上穿行,不仅能享受到古老民俗文化的熏染,还能在现代气息的交织中感受岁月的奇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