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住校和不住校的利与弊(看似安全的背后)
小学住校和不住校的利与弊(看似安全的背后)“沈音的孩子”多么刺人的字眼。17岁正值青春芳华,怎能因一段高中时代的恋爱就此放弃自己的性命?这不禁让我感叹生命是如此脆弱,长期住校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啊!7月,微博自称“精分少女”的花花马上就要迎来暑假,马上升入高三。父母一致要求花花要考沈阳音乐学院,如果可以,还准备送花花出国深造,并且10多年来因为花花一直都是住校,只有周末花花成了“沈音的孩子”。据了解,死者花花(化名)今年17岁,在自缢之前大删朋友图和微博,只留下最后一条微博:“我爱你,可是我们再也不能在一起了,晚安,哭一通后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最后就结束了生命。播米亲子微信公众号:bmqzapp,每天多学一点亲子教育技巧,成就父母轻松愉快的家庭关系。从其母李嫱的口中得知,花花从6岁开始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学前班,然后一路的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住校。
生命需要珍惜,孩子需要教育。每个孩子的降临都是上天最好的恩赐,对于有了孩子的家长,请千万要好好珍惜。
在他们长大离开我们之前,多陪陪他们,给足他们关爱与陪伴,但愿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都能越走越顺。
17岁音乐女孩在寝室自缢 自称精分少女
前两天,在辽沈晚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17岁音乐女孩在寝室自缢 自称精分少女 让我很是大吃一斤。
据了解,死者花花(化名)今年17岁,在自缢之前大删朋友图和微博,只留下最后一条微博:“我爱你,可是我们再也不能在一起了,晚安,哭一通后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最后就结束了生命。
播米亲子微信公众号:bmqzapp,每天多学一点亲子教育技巧,成就父母轻松愉快的家庭关系。
从其母李嫱的口中得知,花花从6岁开始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学前班,然后一路的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住校。
7月,微博自称“精分少女”的花花马上就要迎来暑假,马上升入高三。父母一致要求花花要考沈阳音乐学院,如果可以,还准备送花花出国深造,并且10多年来因为花花一直都是住校,只有周末花花成了“沈音的孩子”。
“沈音的孩子”多么刺人的字眼。17岁正值青春芳华,怎能因一段高中时代的恋爱就此放弃自己的性命?这不禁让我感叹生命是如此脆弱,长期住校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啊!
什么样的人不怕死?
想必只有完全生无可恋的人才有结束生命的勇气吧!
相信当时的花花,是多么的无助、孤单与挣扎,只是此刻的她只有一死才能解脱。
花花自缢的主因归根结底,我认为是10多年长期住校所引起。
试问:
十多年的长期住校,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看似表面自由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没有爸妈陪伴的孩子,心理成长会有多少缺失?
住校,对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更有消极的一面,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影响就更是明显。在这里我且不谈它所带来的好处,只谈它给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我的一家之言对大家有些许参考意义。
01
住校对孩子的学业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多
爸爸妈妈认为把孩子全拖给学校,孩子的学业就有保障了,我理解爸妈们的一片用心,但不得不说这个想法是有识区的,住校对孩子的学业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孩子住校,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动态就缺乏及时了解。孩子学习自控能力还不够,还需要父母亲的及时督促,孩子学习时才会更加端正,才会更加有动力。
每个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结对”教育,这个成效是任何其他教育都不可比拟的。父母亲不在身边的话,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自然就缺乏及时的了解,父母的家庭教育就缺失了,这对孩子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02
住校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多
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在身体的生理成长上,还很稚嫩,机体还很脆弱,抵抗病菌入侵的能力远远不够,生活自理能力也还不够,这时让他们住校独立生活,表面上说起来是在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实际上是在折腾孩子。
你看,住校生得感冒的几率、得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得皮肤病的几率、得胃病的几率,是不是明显大大高于非住校生呢?
再者,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这些孩子的思想健康成长也缺乏综合保障。住校,会让父母对孩子思想变化的动态缺乏了解,自然就缺乏家庭的教育。
而这个阶段的孩子思想变化却是十分的不稳定,多愁善感,好动,认识不成熟,很容易闹情绪。媒体上报道的学生安全事故和师生冲突事故绝大多数都和住校有极密的关联。
03
住校对孩子和家庭的亲情积累和深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多
孩子住校,吃住都在学校,接触的是老师和同学,说话的对象几乎是同学,和大人的交流几乎没有。孩子在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会有很多想法和认识,有一些可以和同学交流,有一些必须和父母交流,但如果住校的话,后者的机会就没有了。
长此以往,孩子和父母进行心灵交流的愿望就越来越小,和父母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这就使得很多父母亲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孩子越长大,自己越觉得陌生!
周末放学了,孩子回到了家里,父母亲因为一个礼拜和孩子没有见面和关心了,就会为孩子做这做那,烧好吃的、弄好喝的、替洗衣服进行补偿,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碎了,交流的机会还有多少?
对孩子是呵护有加,哪里还敢对孩子这一个礼拜中表现的不足进行询问和严格教育?物质的关心是代替不了精神的关心的,父母长辈和孩子内心的交流不够不深入,结果是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化,很难说再深化了。
所以,我觉得父母亲以为把孩子放在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这个认识是值得思考的,毕竟学校的教育是代替不了家庭教育的。
住校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值得家长们和老师们细细思量。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与自己的感觉深厚,孩子内心才会有安全感,其身体和心理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