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人生成败(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的人生成败(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听罢,不假思索,立即勃然大怒,并发誓:“吾与老贼势不两立!”孔明深知其意,故意讥讽他说:“操若得此二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周瑜问这二人是谁?孔明接着说,正是江东二乔,并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孙策临终前,曾经遗命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是东吴的军事统帅,总览全国兵马的大都督,但他年轻好胜、冲动易怒,遇事不沉着,不仔细分析,往往意气用事。诸葛亮便利用他性格上这一弱点,采用激将法,激励他联刘抗曹。《三国演义》里就有“孔明用智激周瑜”这一回。周瑜本来主张抗曹,并且胸有成竹,但在孔明面前,他故意说要降曹。
三国里的周瑜,不仅是一位儒雅风流、雄姿英发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位人格魅力令人倾倒的好好先生。
《三国志》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东吴大将程普仗着年纪大、资历高,数次欺侮周瑜。周瑜每次都不予计较。后来,程普对周瑜的人品心悦诚服,于是非常敬重之,对别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醇醪”,指的是美酒,周瑜能让人产生这种舒服的感觉,可见其情商之高,性格上完美无瑕。
不过,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了剧情需要,却人为改变了周瑜的性格,把他写成了一个性格上有严重缺陷的人。临死之前,他还喊出了“既生瑜,何生亮?”这种小家子气的遗言。
尽管罗贯中没有客观描述历史,但他笔下这个“周瑜”,正因为有一些性格缺陷,更值得我们“以史为鉴”。
1、性格冲动、意气用事孙策临终前,曾经遗命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是东吴的军事统帅,总览全国兵马的大都督,但他年轻好胜、冲动易怒,遇事不沉着,不仔细分析,往往意气用事。
诸葛亮便利用他性格上这一弱点,采用激将法,激励他联刘抗曹。
《三国演义》里就有“孔明用智激周瑜”这一回。周瑜本来主张抗曹,并且胸有成竹,但在孔明面前,他故意说要降曹。
孔明深知其意,故意讥讽他说:“操若得此二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周瑜问这二人是谁?孔明接着说,正是江东二乔,并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不假思索,立即勃然大怒,并发誓:“吾与老贼势不两立!”
周瑜在孔明的激励之下,向孙权陈述敌我形势,特别分析了曹操战略上的弱点和不利条件,促使孙权下定了决心。
如果不是孔明深知周瑜的性格弱点,以“夺妻之恨”相激,怎么能够这么快就促使周瑜、孙权定下联刘抗曹的决策呢?
而当后来周瑜企图利用曹操之手、杀掉孔明时,孔明仍然利用激将之法,揭穿了周瑜的诡计。
火烧赤壁前夕,孔明欣然接受了劫曹操粮道的命令,却对鲁肃说:“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周公瑾仅堪水战,不能陆战。”
鲁肃把这话转告给了周瑜,周瑜立即愤怒的说:“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去断操粮道。”
周瑜本来想给诸葛亮挖坑,结果因为一句话,就气得自己往火坑里跳。身为三军主将,如此行事,如同一个孩子,实在显得太过冲动。
2、忌才妒能,不能容人作为一方军事统帅,善于识人、用人、容人,是应该具备的品质。然而,与孔明的宽宏大度相比,与鲁肃的顾大局、识大体相比,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难以容人的缺点十分突出。
在孙刘联合共同破曹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所设之计,每每不出孔明所料。因此,他又忌又恨,处心积虑要置孔明于死地。“(孔明)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这是周瑜面对鲁肃时的口头禅。
老好人鲁肃则在其中周旋,愿让其兄诸葛瑾说服孔明同事东吴,才免孔明一死。谁知,孔明忠于刘备,不肯事吴。这使周瑜更恨孔明,千方百计要谋害他。
如前面所说,周瑜让诸葛亮去断曹操粮道,实则是假借曹操之手,杀害孔明。
一计不成,他继而又派孔明在10天内造出10万支箭,又是企图借曹操之手杀死孔明。
在这些阴谋都被孔明识破后,周瑜干脆公然派丁奉、徐盛带兵去把“借东风”的孔明干掉,可是孔明早就安排了赵云驾船前来江边接应,又使他的阴谋落空。这些故事,都暴露了周瑜心胸狭窄、难以容人的严重缺点。
3、目光短浅,不顾大局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既让东吴的基业得以巩固,又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从战略上讲,这对东吴是十分有利的。
然而,周瑜器量狭小,目光短浅,不顾东吴基业之大计,斤斤计较于一城一地之得失,围绕着争夺荆州,周瑜绞尽脑汁,机关算尽,不仅使孙、刘两家的矛盾扩大,也让他最后落了一个悲惨的下场。
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周瑜进兵夺取曹操所占的南郡,结果因为好胜心切,周瑜身中毒箭,反而被孔明用计,率先抢走了荆州。
周瑜十分气愤,怂恿孙权设下美人计,结果,在孔明的妙计安排之下,刘备不仅全身而退,还让周瑜损兵折将,这就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夺荆州之心不死,又想出了“假途灭虢”之计,打着夺取西川的旗号,准备在路过荆州时,袭杀刘备。结果,孔明将计就计,又将周瑜击败。
周瑜箭伤复发,在得到孔明力劝他为了孙刘联盟、勿取西川的信件后,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结束立了短暂的一生。
周瑜死后,孔明前来吊孝,痛哭失声,鲁肃评价说:“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这应该是对周瑜比较中肯的评价。周瑜的性格缺陷,是导致悲剧命运的决定因素。
今天身在职场的人们,若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目光要远大,心胸应宽广,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大业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