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伯恩斯坦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第二交响曲》无论你是什么职务、什么身份,无论你多么贫穷、多么富有,无论你多么无能、多么有才,最终都躲不过死亡的结局。音乐家也是如此,当音乐家遇上死亡又会谱写出什么样的乐章呢?伯恩斯坦指挥马勒

死亡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生命有开始有结束,这是生命的定数,

是这个世界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生命到了这里,就该让它自然地离开。

无论你是什么职务、什么身份,无论你多么贫穷、多么富有,无论你多么无能、多么有才,最终都躲不过死亡的结局。

音乐家也是如此,当音乐家遇上死亡又会谱写出什么样的乐章呢?

伯恩斯坦指挥马勒

《第二交响曲》

伯恩斯坦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五乐章

马勒《第二号交响曲》副题《复活》是缘于克罗普斯托克(Klopstock 1724-1803)的《复活》圣诗而来。原本马勒得到大指挥家彪罗的赏识而受教并获指挥机会,1894年彪罗逝世,在汉堡的圣米海里斯教堂举行葬礼,马勒后来叙述:“我感受到死亡这一心情,与我著手的作品精神正好完全一致。当时,从风琴坛上传来了克洛普托克的《复活》合唱。仿如受到电击,我得到感动。”于是,根据《复活》,写了末乐章的合唱部分,除了原已完成的三个乐章,另外加上第四、五两个乐章构成《第二交响曲》。这首交响曲具有《第一号》那种朴实的抒情性、线条式对位法与民谣风旋律的马勒风格,而且赋予探讨人生、宗教、爱情的哲理,这种思维从他暗示性地解说:我愿意把第一乐章题为送葬曲(第一交响曲的主人公的葬礼),把他运到墓场后,曾反问说:他为何而生,为何而恼?……在终乐章中,给予解答了。

PianoSonataNo.2inB-FlatMinor Op.35:MarcheFunèbre-LentoArthurRubinstein-F.Chopin:TheBestPianoWorks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1)

理查德·施特劳斯

《死与净化》

不论后来施特劳斯创作《死与净化》的真正动机何在,他在临死之际毫不避讳地表示:死亡正与自己在此曲中所描述的一模一样。在其生前,他更不止三次地承认,他对《死与净化》一曲始终怀抱着深刻的感情。

《死与净化》于1890年6月21日在爱森纳赫首演,施特劳斯亲自担任了指挥。4年后,施特劳斯在给奥地利音乐评论家豪泽格尔的信上解释了该曲的含义,“六年前,我想到了一个主意,创作一首音诗描写一个毕生追求最崇高理想的人,可能是一位艺术家的最终弥留时刻。病人躺在床上睡着了,呼吸重而不匀。梦中的友好情景使这位受苦者脸上带着笑容。他醒来。可怕的疼痛又一次开始折磨他。高烧使他颤抖。这次袭击过去,痛苦减轻之后,他回想他所过的一生:童年之后是努力奋斗,富于激情的青春时代,然后,当痛苦又来到时,他眼前出现了他的生命旅途的目标--他试图用艺术来体现的思想、理想,但是他未能达到,因为这样的尽善尽美是没有人能做到的,命中注定的时刻到了!他的灵魂离开躯体到永恒的太空中去实现那在世间无法实现的壮丽理想。”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2)

TodUndVerklärungWeinerPhilharmoniker-StraussConductsStrauss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3)

李斯特

《死之舞》

1838年李斯特曾在意大利的比萨见过一幅教堂的壁画,上边是一个背后长出蝙蝠翅膀的丑老婆子,代表着死神,正挥起大刀,向那些毫无防备,正忧哉全然不知死神临头的人们砍去。作曲家由此得来灵感,又将这恐怖荒诞的动机同中世纪的一首咏唱"末日审判"的教会歌曲《震怒之日》(即《安魂曲》格式中的第三乐章《末日经》的由来)联系起来,作成这首极富幻想色彩的杰作。乐曲从钢琴弹出的强有力的"震怒"开始,此后的五组变奏,都是想象力无比丰富,音响上色彩绚丽而效果奇佳的。这支乐曲一开始就是古代罗马教皇格利高利"最后审判日"的圣歌曲调,沉重有力,象征着死神降临的脚步。此后,作曲家用这个曲调变奏出 26个迥异的音乐形象,有的轻快、活泼;有的庄严、稳重;有的辉煌、灿烂;有的幽默、有趣;有的优雅、小巧;有的粗鲁、笨拙……以此表达各种不同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在走向死亡。作者的主题十分明确: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贫富;不论美丑;不论雅俗、不论信仰、不论等级和社会地位,人人或迟或早总有一死。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4)

Totentanz S.126 R.457:DansemacabreFritzReiner;ByronJanis-Liszt:Totentanz/Rachmaninov:Concerto1-Janis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5)

莫里斯·拉威尔

《死公主的孔雀舞曲》

作品在音乐史上举足轻重。根据SACEM(法国音乐作曲人及编曲人协会)统计,拉威尔拥有的忠实粉丝更甚其他音乐家,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法国作曲家。

唯美沉寂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又名《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创作于1889年,当年拉威尔还是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他的灵感来自罗浮宫里面一幅公主肖像画;另一说则是源于西班牙教会的葬礼习俗(在下葬死者前,在祭坛灵柩前,庄重地跳一次孔雀舞)。这首典雅却飘着淡淡忧伤的乐曲,广受世人欢迎,成为聚会沙龙中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6)

Ravel:PavanePourUneInfanteDefunteDanielPollack-"FirstKiss"~RomanticPianoMusicforLoveandPassion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7)

弗朗茨·舒伯特

《死神与少女》

音乐大师舒伯特于1824年谱写了他的第14号弦乐重奏曲d小调《死神与少女》。当时舒伯特病得很重,距他离开人世不到四年的时间。那个与音符灵魂同化的少女就是他自己——舒伯特。故,可以这么说,舒伯特的这首四重奏乐曲是他所有14首弦乐队四重奏乐曲中最完美的一首,也是最感动人心的一首。

《死神与少女》

作者:Matthias Claudius

[海伦译]

少女:

走开,啊!快离去!

远离我吧,你这个可憎的骷髅腐愚!

我还年轻,啊!快离去!

不要碰我,亲爱的死躯。

死神:

把手递给我吧,美丽温柔的少女!

我为交友而来,并非将你辱虐。

勇敢些,我并不可憎,

躺在我的手臂上吧,你将安稳入梦。

这首诗,简简单单的短短八行,舒伯特却谱写了将近40分钟的乐曲!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8)

DerTodunddasMadchenKlausMertens;TiniMathot-AndieMusik-FamousSongsbyFranzSchubert

悲剧世界最经典的段落(向死而生)(9)

还有很多关于死亡的音乐和故事,欢迎大家补充~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在时间和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身份显赫,还是地位卑微;无论圣人伟人,还是凡夫俗子,都摆脱不了这条死亡定律。正所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向死而生”,正是因为知道生命有限,所以我们才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因为知道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要过好每一分每一秒,不让人生留下遗憾。音乐家面对死亡、生命的消逝时,他们写下了优秀的作品,做了他们最喜欢的事情,他们的人生没有太多的遗憾。

我们呢?想实现的梦想实现了吗?想做的事情做了吗?想好好对待的人,有好好呵护吗?你还在犹豫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