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游玩十天线路图(智驾游水生万象)
北疆游玩十天线路图(智驾游水生万象)昂科旗百公里加速9s,在加速过程中,9档自动变速箱换档平顺,动力输出极为线性,豪无顿挫感。深踩油门时,回馈及时,在20公里时速至80公里时速区间,动力充足。在广西山间路段,急弯、调头弯都不会对昂科旗造成影响,车身虽长,但驾驶过程中,车尾稳定,轻易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从12月3日至6日,在四天的时间里,我们驾驶昂科旗从桂林起步经三江、宜州、荔波等地最终到达贵阳,从广西丘陵进入云贵高原,其间拜访了水族、侗族、瑶族和苗族等不同少数民族的起居村寨。驾驶昂科旗在喀斯特地貌中穿行,无论是高速、山路、颠簸路面还是非铺装的水泥路面,其车身虽然达到4981mm,轴距2863mm,做为一款中大型7座SUV,在所有的路况行驶都十分稳定,变道超车所有动作都干净利落,在不长的时间里,可以迅速对其产生信任。昂科旗搭载了2.0T发动机,最大马力237匹,最大扭矩350N·m,这一数据对一款质量两吨上下的车型来说有一点小
只有走近才会理解。这也是我们将通用别克称之为一个高度中国化的品牌的原因。《寰行中国》带着今天的都市青年走进了中国的山水,也让这些城市动物理解了中国人对水的依恋,对水的理解,而水又塑造了这个多民族社会的性格,包容,善良和坚韧不屈不挠的一面。当年被称之为“穷山恶水”之地,是今天我们所惊叹与迷恋的自然奇观。这是变化中的中国,也是变化中的我们。看见了这些民族正在发生的变化,才知道我们自己也已经变得太多。
文丨AutoR智驾 子不语
通用别克是一个高度中国化的美国品牌,6年前,通用别克与美国国家地理合作推出了《寰行中国》活动,深入观察与记录中国社会人文与地理。
6年来,《寰行中国》几乎走遍了中国每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今年在广州车展结束之后,第5季《寰行中国》选择以水为主题,以其刚上市的旗舰车型昂科旗领衔带着智驾君等一众媒体深入观察水在中国多民族文化与生活中的关系,是谓“水生万象”。
从12月3日至6日,在四天的时间里,我们驾驶昂科旗从桂林起步经三江、宜州、荔波等地最终到达贵阳,从广西丘陵进入云贵高原,其间拜访了水族、侗族、瑶族和苗族等不同少数民族的起居村寨。
驾驶昂科旗在喀斯特地貌中穿行,无论是高速、山路、颠簸路面还是非铺装的水泥路面,其车身虽然达到4981mm,轴距2863mm,做为一款中大型7座SUV,在所有的路况行驶都十分稳定,变道超车所有动作都干净利落,在不长的时间里,可以迅速对其产生信任。
昂科旗搭载了2.0T发动机,最大马力237匹,最大扭矩350N·m,这一数据对一款质量两吨上下的车型来说有一点小马拉大车的意思,但经过高效的调教,昂科旗的操控如上文所说,十分精准。
在广西山间路段,急弯、调头弯都不会对昂科旗造成影响,车身虽长,但驾驶过程中,车尾稳定,轻易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
昂科旗百公里加速9s,在加速过程中,9档自动变速箱换档平顺,动力输出极为线性,豪无顿挫感。深踩油门时,回馈及时,在20公里时速至80公里时速区间,动力充足。
昂科旗有运动、巡航、四驱、越野四种驾驶模式,相对而言,越野能力要逊色些,不过征服广西云贵等地的路况不存在问题。
其AWD智能四驱系统可在两驱和四驱之间切换,在高速公路进入巡航模式后会自动切换为两驱节油模式,而在陡峭路面,四驱系统会自动介入。更智能的一点是这套四驱系统通过布置在后轴上的双侧液压离合器可实现左/右后轮扭矩在0~100%之间调节。
还有一点是四驱系统支持Disconnect断开功能,可实现更高的经济性能,综合工况其油耗为7.4L/100km。
开着昂科旗似乎不是开着一台大车。
稍有一点不足的是其智能网联系统需要进步地更快一些,语音识别,车载应用都有提升的空间。
但其智能驾驶功能给人带来的惊喜让我们整个近千公里的行程变得大为轻松。
可以说正是因昂科旗的可靠性,在四天的行程中,它精确地带领着团队按时到达了每一个目的地。
多年前,智驾君曾到访桂林,再次来到桂林,第一感觉是整个广西与全国有种脱节,桂林山水是中国最知名的景观之一,但近年来网间对桂林旅游的体验一直颇有诟病。
桂林山水有自然风光之美,也有人文特色。
自然之美,是漓江的绿水清柔,是喀斯特地貌的山,一座座像从地里向上长出来或远或近地立着,当车辆从中穿行而过如一个个礼貌的待者。
在中国大地,只有这里的山可堪呆萌一词。
而人文特色,既有多样多元的临水而居的少数民族,也有象征人类勇气与智慧的
世界最早的水利工程灵渠。
灵渠位于桂林灵县,开凿于秦军征百越之时,凿通了漓江与湘江水系,当时的这一工程显然是一项军事工程,当年郭沫若将其与秦长城类比,是短暂的秦王朝留至今天的两大历史工程。
灵渠一直在民国时期还在发挥作用,今天因为铁路和高速公路,湘桂之间的物流交通早已放弃了水路。
灵渠今天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近十年来一直在为申遗而努力。
与都江偃不同,进入灵渠第一感觉水流太小,整个闸门、铧嘴都不够壮观。
但灵渠修建的智慧与趣味却值得仔细观摩。
海阳河中的劈湘桦嘴和一长380米,一长124米宽达20米的大小天平组成的分水工程,靠它溢流分流。
“称如高下,恰如其分”,使南渠、北渠保持着三、七分水,使堤坝愈益坚牢,千年来一直发挥着功效。排洪塘堤的泄水天平,故意凿得弯弯曲曲以延长河道减少落差的北渠。
顺自然水势,因势利导,为人类所用,是其智慧。
可以说灵渠是先秦时代,建立在农业文明上的国家力量所能修建的效率最高的工程,是工程师们依赖肉眼与双脚丈量等原始手段通过拦江分流连通漓江与湘江,再通过湘江进入长,实现通三江,贯五岭的功效,也正是如此,南疆与北国实现了物理上的高效连通,中原腹地的汉族与南方百越等少数民族从此进入了一个互通商贸的新时期,也开启了多种文化的交融。
广西贵州两省是我国多民族聚居之地,此次上千公里的路段,我们分别走进了侗族、苗族与水族的聚居地。
从兴安县到程阳侗族八寨一路上高速,穿行国道,驶过盘山道,终于到达侗族八寨,所谓八寨可以理解为8个村,寨与寨之间基本就是一道门之隔。
此地依然在大兴土木,一方面是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但更多的是为游人提供更好的游玩环境。
侗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年轻一代也正在废弃自己的语言,带着我们一行穿村过寨的侗族大姐说自己的孩子都在外地,他们用到侗族语言的机会越来越少。
8个村寨之间有河流穿过,依水而居的侗族村人在溪河下游搭建了众多风雨桥,风雨桥,遮风避雨之意,此地最为知名的莫如永济桥。中国多地有名“永济”的石桥,程阳永济桥虽建于1912年,却是一座与赵州桥齐名,有说法中称其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
程阳风雨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皆为穿斗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其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风格,亭廊相连,浑然一体,颇为壮观。
风雨桥在南方十分普遍,侗族与苗族的建式几乎一致,不过苗寨当地的风雨桥,底部用木梁支撑,不像侗族多用墩台。
对于很多外来游客,仅从服饰与外貌特征很难分清楚侗族与苗族,12月5日,我们从三江县向融水县进发,来到雨卜苗寨,广西柳州最古老的苗族村寨。
相比侗族8寨,此地苗寨寨中一条河名为六甲河,从河拔2181米的元宝山流下,沿河两岸绿树成荫,延绵不绝。
街道商业化的程度也更高一些,此地当地有从事苗族服装设计的设计师,也有从事苗银与蜡染工艺的年轻匠人。
相比而言,雨卜苗寨既保留了自身特色,虽然也将日渐浓厚的商业化融入了生活。
苗人与侗族在广西分布众多,不过以往,侗族一般住在山脚,而苗族多居于山顶之处,另外佩戴的银饰两族差别也很大,只是游人无法一眼认出来罢了。
以往,两个民族不通婚,不通商。
现在这些都已经变淡了。
侗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举国闻名,在三江县有侗族风格的音乐舞蹈剧《座妹》上演,将侗族大歌和侗族人的婚嫁人风俗演绎得十分全面。
爱唱歌是广西一带少数民族的共性,我们熟悉的刘三姐是壮族。
此次寰行中国拜访的第三个少数民族是水族。
水族在贵州省三都市水族县。
从广西雨卜至水族县,行程500多公里,至傍晚时分,眼见夕阳落在地平线上,广西那一个独秀峰一般的喀斯特山峰向连绵起伏的山脉过渡,桂林山水慢慢升为云贵高地,这地理变幻的奇妙与落日的满天云霞相得益彰,正是中国山河的壮美之处。
在这样的道路行驶,昂科旗的流媒体后视摄像头呈现的大广角景色颇有大电影效果,不过时间稍长,这种视角会让眼睛产生疲劳。
不过这种功能可以随时关闭。
进入贵州,路况也变得更好。
非铺装的水泥路面不见了,车道更宽,沥青路面,昂科旗车内明显更为安静,但隧道变多,明暗交替,对驾乘者的眼睛是一大挑战。
此时我们开启了昂科旗的自适应巡航功能。昂科旗的自适应功巡航功能开启十分方便,按下方向盘左侧的按钮即可开启,在高速路段在前方遇到车辆后,AEB自动刹停功能十分可靠,即便车速降至为零,一旦前方车辆启动,也会自动跟随。
在与前方车队设定好行车间距之后,外道车辆很难插车。
略有不足之外,虽有车道偏离预警,但车道保持功能稍弱,一旦放松对方向盘的控制,车辆容易摆龙。
不过整体而言,其自适应功能在高速路段可极大的解放驾乘者,尤其是车辆进出隧道,驾驶者适应光线的变化容易对车辆放松控制,其自适应巡航系统的精准度大大提升了在这种路段的安全性。
别克昂科旗具备L2级的智能驾驶功能,在硬件上全车配备了1个毫米波雷达、1个前视摄像头、2个盲区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
这让其自动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十分稳定。
从广西进入贵州,感觉上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早一个时代,服务水平也要上一个台阶,景区内配套设施都让游人相对舒适。
在贵州的第一站落在了有小九寨沟之称的荔波小七孔。
小七孔是一座7孔古桥,桥下是一汪钙化水流,幽绿如镜,腾枝交缠,颇有原始古趣。
在一段宽仅一公里,长约12公里的幽谷中,飞瀑层叠,其间有喀斯特洞穴、石上森林,景致变幻,水形多样。
贵州的山水与广西桂林山水大不一样。
很难想像,贵州曾经中国的大三线之地,山高路险,但一路驶过,其体验远胜广西,随处可见的超高架大桥在贵州随处可见,相比侗族苗族的风雨桥,站在工业文明铸就的高大桥梁面前,给人的是另一种感受。
在12月6日我们走进三都水族县的水各村时,这里的村庄有一种混杂感,传感的木质建筑和水混小楼混杂。
虽然可以看出为了促进旅游,他们在努力保持自己的传统,但一些富裕的村民已开始选择现代的楼房建筑。
水族虽然名字中有水,但其实与水没有关系。水族自称“睢”,又称“任睢”,汉译为“水”。是百越的一支,但近年来也有说法来自殷商故地。
这是中国少数民族中鲜有独立的文字和历法的民族。
水族的文字,字如甲骨,形似金文,也许正是因为这文字与殷商扯上了关系。
三都等地聚居生活着50%以上的水族人,在水各村有水族人的一座历史博物馆。
不过在水各村除了蹒跚学步的幼儿和上学的孩子,这是一个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村子。
水族人也爱对歌,当地村长带着男男女女为我们演示了一次水族人传统的对歌相亲,歌声婉转,铜鼓铛铛。
只是这些唱着水族情歌的人除了一位姑娘都是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婶。
年轻人们都去外地了。
当车队驶出村寨时,一位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的老人挑着担子从车队前走过。
领队吴海波说:“再过些年,这些传统服饰也可能会从这个民族的生活中消失了。”
苗族、侗族、水族的服装,虽然各有不同,但材质相似,普遍色彩丰富,织工繁复,但事实上穿着并不舒服,现代的年轻人也开始更多的接触现代衣着。
很难说这是进步还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消亡,它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了更新的体验,自然会有新的生活习俗。
从广西到贵州,从侗族、苗族再到水族,这些将传统习俗保持至今的民族,最初繁荣的村落,正在迎来更多的外地游客,而他们的年轻人也在悄悄搬进都市之中。
他们正在经历着他们族群历史上最大的变化,水滋润了他们的信仰与灵魂,水也为他们现来的了现代文明。
相比贵州,广西给人的感觉是停滞。
不过灵渠的研究员的一番话提醒了智驾君,他说,在上世界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广西一直是战争的前线,其发展相比其他省市可以说晚了10年。
这是广西为这个国家做出的另一种不可忽视的贡献。
如此,一切皆可理解了。
而只有走近才会理解。这也是我们将通用别克称之为一个高度中国化的品牌的原因。《寰行中国》带着今天的都市青年走进了中国的山水,也让这些城市动物理解了中国人对水的依恋,对水的理解,而水又塑造了这个多民族社会的性格,包容,善良和坚韧不屈不挠的一面。
当年被称之为“穷山恶水”之地,是今天我们所惊叹与迷恋的自然奇观。
这是变化中的中国,也是变化中的我们。
看见了这些民族正在发生的变化,才知道我们自己也已经变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