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散发魅力的男人(男人堆里散发出别样风采)
到处散发魅力的男人(男人堆里散发出别样风采)从门外汉成为技术骨干的二十年路上,徐辉霞每天面对的是高强度的工作,早八点到晚八点,是她的工作时间,一周也最多休息半天,尽管如此,她却依然乐此不疲:“我喜欢这份工作,不仅仅是因为产品研发后的成就感,还因为责任心,在其位,谋其职。”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徐辉霞十分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甚至手把手把自己的亲身经验倾囊授之。目前,徐辉霞的十几人研发团队中有十个是年轻人,只要去现场,徐辉霞总会叫上他们一起:“年轻人是集团的未来,好技术应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徐辉霞说,做技术要有悟性,要钻得进去,才能拿得出手,她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记者采访间,徐辉霞的手机不断有电话打来,打来的电话都是向她请教问题的,而采访结束后,她还要去给新员工进行培训。“只要肯钻研,没有弄不懂的难题。”抱着这样的想法,徐辉霞日日与书相伴,那一年,她的头发白了,那一年,她在书中见到了不一样的模具钢世界。“要学的内容太多了,以前的我是实
今年是徐辉霞进入天工集团工作的第二十年。二十年前,她是一名毫无经验的门外汉,也是天工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员工;二十年后,她成为了钢研中心的主任,也是集团引以为傲的技术骨干。从一无所知到满腹经验,徐辉霞凭着自己的踏实苦干和肯钻研的拼劲,逐渐成长为集团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在这个男性员工占大多数的工具钢生产企业,徐辉霞散发出别样风采。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天工钢研中心,坐在办公桌旁静静等待徐辉霞的到来,而此时,徐辉霞正在对面的检测室里忙碌着。等候了一会工夫,徐辉霞匆匆走了进来,一头利落短发、一脸歉意笑容、一身工作制服,这是徐辉霞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尽管已是钢研中心主任,但她的言语中依然透露着亲切,俨然一副邻家大姐的模样。
1996年,徐辉霞大学毕业后进入天工工作。大学时,她所学专业是机械制造,可工作后,她所接触的却是产品质量检验这块,从最基础的理化分析做起,尽管这部分是她所学专业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对她而言,她相当于一个门外汉,一切从零学起。每天的工作虽然令人疲惫,但她却始终乐在其中:我的性格比较男孩子气,学习上也偏理科,自然而然就对工作充满了兴趣。”
2009年,质检经验丰富、勤学实干的徐辉霞被调入钢研中心,负责公司高速钢、模具钢产品的工艺标准制定、新品开发、售后服务等工作。而从一线员工转为部门负责人,从质检转为研发,工作内容和职责的改变,突然的转变也令徐辉霞一下子面临了更多压力。她知道,和从前负责质检不同,研发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素养,为了能迅速上手,徐辉霞每天晚上都要坐在办公桌前看书,只要是和模具钢有关的,她都孜孜不倦,要是在车间现场碰到难题,她也会从书中寻找答案。徐辉霞桌上摆着的一本厚《袖珍世界钢号手册》,封面泛黄,书页几乎从书脊处脱落,更是见证了她无数个不懂求知的过程。
“只要肯钻研,没有弄不懂的难题。”抱着这样的想法,徐辉霞日日与书相伴,那一年,她的头发白了,那一年,她在书中见到了不一样的模具钢世界。“要学的内容太多了,以前的我是实践经验比较多,但缺乏理论知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收获最好的效果。”自从成为部门负责人后,忙碌已成为徐辉霞的工作常态,24小时不眠不休加班加点更是常有的事。但所有的辛劳、疲惫在产品研发成功的那一刻全部化为喜悦与兴奋。徐辉霞坦言,正是攻关成功后的成就感,支撑她在技术岗位上坚持了这么多年。
研发一件新产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中往往需要耗费长期的时间和精力,也磨炼人的耐性。徐辉霞告诉记者,新产品的研发常规需要一两个月,而研发后产品的每一道工序都要跟踪、记录、检验,只有全部达标,新产品才能大批量投入生产。去年,徐辉霞和团队一起研发了一种新钢号,但钢号的硬度始终很难降低,离标准仍差了一大截,为了尽快达到客户的要求,徐辉霞带领团队先在小炉子上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试验,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实验才终见成效。在经过大炉子的试验后,钢号的硬度终于降低,成功满足了客户需求。
除了肯钻研、能吃苦,徐辉霞还善于举一反三,从他人的经验中总结出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作为集团的研发部门,与同行业的专家进行交流、集思广益更是常有的事。近年来,工人多次发现气体渗碳,碳氮共渗的工件产生装配断裂、放置开裂和使用过程断裂现象,徐辉霞也在研发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可她却一度想不通原因和解决办法。有一天,突然她灵光一闪,想到了两年前曾与集团外聘工程师交流时的案例,当时,工程师曾和她聊到某种断裂现象,徐辉霞琢磨:他所说的现象和原因放在炼钢领域是否通用?联想至此,她茅塞顿开,赶忙翻阅与此相关的书籍,通过逐一排查原因,最终解决了问题,避免了集团的进一步损失。
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徐辉霞十分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甚至手把手把自己的亲身经验倾囊授之。目前,徐辉霞的十几人研发团队中有十个是年轻人,只要去现场,徐辉霞总会叫上他们一起:“年轻人是集团的未来,好技术应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徐辉霞说,做技术要有悟性,要钻得进去,才能拿得出手,她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记者采访间,徐辉霞的手机不断有电话打来,打来的电话都是向她请教问题的,而采访结束后,她还要去给新员工进行培训。
从门外汉成为技术骨干的二十年路上,徐辉霞每天面对的是高强度的工作,早八点到晚八点,是她的工作时间,一周也最多休息半天,尽管如此,她却依然乐此不疲:“我喜欢这份工作,不仅仅是因为产品研发后的成就感,还因为责任心,在其位,谋其职。”
徐辉霞坦言,她对家庭亏欠的太多,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工作上,但她又说,是家人的默默支持才让她有了安心钻研的动力,虽然随着年纪渐长,体力有点跟不上了,但因为喜欢让我停不下工作的脚步。”徐辉霞说,只要没到退休年龄,她就会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干下去……(白世国 束丽娜 蒋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