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吃的十种东西(千万不能吃的部位)
千万不要吃的十种东西(千万不能吃的部位)➤注意:青鱼、草鱼、鲩鱼、白鲢、鳊鱼、鲤鱼、鲫鱼等的鱼胆均会引起中毒。其中,以青鱼、草鱼和鲩鱼引起的中毒最多见、最典型。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教授表示: 胆虽小,可它里面有一种胆汁毒素,毒性很强,生吃会得病,煮熟之后毒性依然消不掉,所以在清理鱼的时候就该早早去掉。鱼胆的胆汁中含有某种致毒物质,这物质既耐热,又不怕被酒精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还是用酒送服,超过一定量,均可发生中毒,甚至死亡。那么,哪些鱼的鱼胆会引起急性中毒呢?
鱼,很多人都爱吃,因为不仅营养价值极高功效还强大,例如鱼肉富含蛋白质,能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助于延长寿命;可以有效降低心脏病的风险;还有些人说吃鱼会变聪明,因为它所含的DHA是促进脑力的关键元素,它还能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可以促进视力健全发展;另外它对人脑发育及智能发展有极大的助益,也是神经系统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正是由于如此高的营养价值,所以一些偏方也随之而来。例如民间流传鱼胆有“明目止咳、清热解毒”作用,故而常被生吞,导致中毒时有发生,病死率还很高。
诸如此类报道数不胜数,每年都会有不少市民因为生吃鱼胆而导致中毒,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然而并非是鱼胆一点都不能吃,而是不能随便吃,中医认为,鱼胆性寒、味苦,有泻热、明目等功效,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病,常用量为1-2.4克。但如果服用量过大,不但不能治病,还可能会急性鱼胆中毒。所以为了安全,大家还是不要擅自吃为好。
民间有以生吞鲤鱼胆来治疗眼疾、高血压及气管炎等病的做法,但是常因用量,服法不当而发生中毒。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教授表示: 胆虽小,可它里面有一种胆汁毒素,毒性很强,生吃会得病,煮熟之后毒性依然消不掉,所以在清理鱼的时候就该早早去掉。
鱼胆的胆汁中含有某种致毒物质,这物质既耐热,又不怕被酒精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还是用酒送服,超过一定量,均可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那么,哪些鱼的鱼胆会引起急性中毒呢?
青鱼、草鱼、鲩鱼、白鲢、鳊鱼、鲤鱼、鲫鱼等的鱼胆均会引起中毒。其中,以青鱼、草鱼和鲩鱼引起的中毒最多见、最典型。
➤注意:
●食鱼胆后,中毒者最早出现(也是最多的)的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潜伏期一般为2~6h,最短30分钟,最长约14h,突然腹痛、剧烈呕吐、腹泻;
●中毒者还可能突出表现为中毒性肝损害或中毒性肾病,出现肝区疼痛、压痛、叩痛、厌油食,肝脏肿大、肝功异常,血中尿素氮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等;
●全身浮肿,少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尿闭、甚至尿毒症等,肾脏损害的表现常发生在3 天以后;
●此外,中毒者还可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高、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出血、甚至死亡;
●体质不同,表现不同,一旦发生鱼胆中毒,要及时送医院诊治,这样才能尽早治愈病人,降低死亡率。
鱼胆中毒,不仅损害人的肝、肾,使其变性坏死,还能损伤人体脑细胞和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鱼胆中毒目前尚无特殊的解毒疗法,所以要将患者紧急送往就近医院就医为妥。如此可怕,你还敢乱用吗?
另外专家提醒,除了鱼胆,动物内脏都不建议生吃,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内脏,很可能有毒性。
为了健康,为了安全,为了生命一定不能再擅自吃鱼胆,不只鱼胆,其余偏方也要斟酌再三,你也需要让更多人知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收藏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