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挖出千年古墓墓主人口含龙珠(山东一千年古墓挖出一尸体)
山东挖出千年古墓墓主人口含龙珠(山东一千年古墓挖出一尸体)工人们干累了,便喜欢忙里偷闲,利用工作的间隙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水,他们将自己的工具随意支在地上,身子斜斜地一靠,就可以做一个短暂的休息。正值初夏,天气虽然没有七八月份的酷暑那么难熬,但升高的气温还是让人感到了炎热的烦恼,在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更不例外。2003年,经历了1700年时光洗礼的王羲之故居再度迎来了扩建,扩建结束后,王羲之故居的面积整整扩大了三倍,而在这次扩建的过程中,专家们还迎来了一个更为重大的发现……2003年5月,为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年,山东省临沂市的王羲之故居迎来了扩建。工人们正在稳妥的进行施工,此时他们刚好在大雄宝殿的东配殿地基进行挖掘。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后人尊称其为“书圣”,在中国,这个名字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哪怕是小孩子,都学过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典故。
而王羲之的家世就像他的家世一样优秀,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这个王字,就是王羲之的家族。
有了才华和家世的双重加持,王羲之的故居能留存于后世也就不足为奇了,他生于琅琊临沂,并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在他死后,人们将这个地方定位他的故居;
在千年的历史中,王羲之的这处故居不仅没有受到风霜战火的洗礼,它的规模反而在一代一代人的悉心维护下日益扩大,颇有当年的“孔庙”之风。
2003年,经历了1700年时光洗礼的王羲之故居再度迎来了扩建,扩建结束后,王羲之故居的面积整整扩大了三倍,而在这次扩建的过程中,专家们还迎来了一个更为重大的发现……
在王羲之故居的意外发现2003年5月,为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年,山东省临沂市的王羲之故居迎来了扩建。
工人们正在稳妥的进行施工,此时他们刚好在大雄宝殿的东配殿地基进行挖掘。
正值初夏,天气虽然没有七八月份的酷暑那么难熬,但升高的气温还是让人感到了炎热的烦恼,在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更不例外。
工人们干累了,便喜欢忙里偷闲,利用工作的间隙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水,他们将自己的工具随意支在地上,身子斜斜地一靠,就可以做一个短暂的休息。
这时其中的一位工人突然发现,他将手上的钢钎支在地上的时候,竟然一下将地面戳出了一个洞!仔细观察了一番,他发现这个洞黑乎乎的,似乎深不见底。
地面是实心的,怎么会出现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口呢?那只能说明地下有东西,闻讯而来的考古专家简单的推测了一下,立刻就确定,在大雄宝殿的东配殿下,一定埋藏着一座古墓!
这座古墓的位置又刚好在王羲之的故居,且从洞口的深度推测,这座古墓的规模一定也不小,兴许,这将会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况且, 由于那个洞口的存在,让外界的空气进入到了地下封闭的空间,如果放任不管,古墓里的尸身和陪葬品便会慢慢被空气氧化,最后被降解成一堆黄土,于是专家们当机立断:暂停施工,开始抢救。
更没有想到的是,在抢救性发掘古墓的过程中,每多挖一层土,专家们都会比之前多一层期待,只因为这座古墓在不断地给人“惊喜”。
凭借多年的经验,根据暴露出来的土层颜色和墓葬挖开后墓门前地上的一些红色痕迹,专家推测墓主人的身份一定不同寻常。
——在宋代百科全书《太平御览》中记载:用铁矿红粉涂地,是天子陵墓的规格,这样一层铁证的存在更是让专家感到这个发现将会引起考古界的震动,怀着这种兴奋与好奇,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沉重的墓门。
这座埋葬在地下的千年古墓,在跨越漫长的时光过后,伴随着照入墓室的第一缕阳光,终于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这一座古墓是用砖块砌成的建筑,坚硬而巨大的砖块将将整个墓室分为了左右两边,分开后的左右二室都是长方形,在分开的左右二室前还各自立着一个石门,打开石门,进入墓室,专家测得单个墓室的宽为3.8米,长为4.6米,高为3.4米。
专家将这些砖块带回去研究,发现这些砖块应该是历史典籍上记载的“青砖”,由精土烧制而成,这样的砖块异常坚硬,也唯有靠这些青砖的保护,这座古墓才能保存这么久的时间。
此外,在单个墓室中,还有前后室的划分,根据古书的记载,前室是用来上供和祭祀的,而后室就用来摆放死者的棺材和陪葬品。
从前室迈入后室不过两三步的距离,不过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想到,在迈出了这几步过后,整个考古界也将向前迈出几步……
古墓中的小新娘,豪华陪葬惊呆专家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专家们的步伐也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从前室转移到了后室,进入后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凸起如龟背状的土地,在凸点处便放置着死者的棺材和陪葬品。
这样修筑墓室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棺椁渗水,能修筑这样规格的墓葬,也从侧面说明主人公身份不同寻常,结合专家之前的判断,墓主人为皇室中人无疑。
拂去厚厚的尘土,陪葬品透出了灿烂的金色光芒,这样的光芒刺激到了在场所有工作人员的眼睛,考古队员们纷纷感到心跳加快,他们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刷土清洁,最终,
他们从这堆灰土中清理出了250多件陪葬品,金器、玉器、铜器、漆器等应有尽有。
随后,在这些漆器上,专家又发现了诸如“大康七年”、“大康八年”的字样,由于在古代的时候“太”与“大”两个字常常混用,专家们通过翻阅典籍,又发现“太康”正是西晋皇帝司马炎的年号。
而这个墓葬出土的位置又刚好是王羲之的故居,王羲之是东晋人,都是晋朝人,那这座墓葬出土的年代也大致明晰了,从晋朝到今天,这个墓葬在地下静静地躺了一千七百多年。
2003年5月8日,墓葬外围的陪葬品已经宣告清理完毕,考古专家准备打开两个墓室当中的棺椁,在打开之后,等待他们的又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西侧墓室中,专家发现了一个棺椁,只是这个棺椁很小。
棺木长2.3米,宽0.6米,它的长宽并不像是成年人的规格,但它没有摆放在墓室的凸点,而是横向摆放在墓门口,专家推测,这个棺材应该因为墓室积水,从而被水流冲到了墓门口。
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棺木,不出所料,里面埋葬的果然是一个小孩子,这具幼儿骸骨奇迹般地保存完好,呈头朝东脚朝西的姿势,身材纤细矮小。
从骨骼判断,这具幼儿头骨的右侧乳牙已经脱落,而恒牙还没来得及长出来,由此可以推测,这个小孩在死亡的时候,不过五六岁的年华。
在这具幼童骨骼的四周,还散落着许多陪葬品,专家经过清理统计后,在骨架的胸部找出了43颗黄金珠子,这本来应该是挂在幼童脖子上的金项链;
在幼童两只手的手腕上,还各戴了一副金手镯,手镯上串着几个金铃铛,幼童仅存的稀疏发丝上,还挂着两枚金簪和两枚金钗。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在幼童的手上总共佩戴了11枚金指环,此外还有翠珠、带钩、禁步等一系列玉石珠宝打造的饰品,极尽奢华。
通过这一系列饰品,专家也不难推出这是一个女童的坟墓,也可以说,从墓室的奢华程度来看,这个死去的女孩必定在当年受到了极大的宠爱。
在《太平御览》中曾记载,女孩如果在幼年出嫁,则必须佩戴金笄,而皇太子纳妃的话,太子妃需要佩戴两个金手环,墓室中的女孩显然符合这样的条件,并且女孩手上佩戴了11枚金戒指更是在成婚的时候才能拥有的信物。
专家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女孩年龄这么小,就已经成为了一位王妃,并且从饰物来看,这位小王妃应该是以新娘的身份下葬!
但是,始龀未及,便已逝世,这位小王妃的遭遇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离奇诡谲的往事新娘都有了,那新郎又是谁呢,答案就在东侧的墓室中,只是专家们没想到,在打开了东侧墓室后,他们的疑惑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他们打开了东侧墓室,一打开专家们就有点傻眼了:
没想到在东侧墓室中,竟然放置着两具更小的棺椁,它们大小相等,但仅仅长一米左右,宽度不到半米,说是两口大箱子也不为过,它们一具横放在墓门口,另一具在墓室的西北处,位置如此凌乱,显然也是被积水影响的缘故。
而棺木里面的两具幼童尸体显然年龄更小:据推测,年龄大的也不过二岁,年龄小的更是一岁都没有。
——新的问题就来了,按常理来说,既然西侧是尸体是五六岁的王妃,那东侧就应该是王妃的丈夫,可是东侧墓室中却安葬了两具尸体,并且从年龄上来说,不管哪一具是王妃的丈夫,都是不合常理的。
——况且,由于墓主人年龄太小,从骨骼上仅仅能看出人形,加上这两具尸体的双手上也戴着金手镯,周围也是各种各样的陪葬品,专家甚至不能判断出这两具尸体的性别,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同时,专家还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三人的葬礼规格显然是不符合古时候的礼节的,在中国古代,不满八岁的死者葬礼被称为“无服之殇”,如果按照传统的礼节,这几个小孩在死后只能用瓦棺安葬,草草地埋葬在园内就算了,小孩的葬礼和成人的葬礼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但是墓室中三人的年龄加起来都不到八岁,而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墓室,连墓葬的规格也比一般的成年人都要隆重的多,并且从墓室的格局来看,这明显是一座双墓室的合葬墓,在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中,只有夫妻才可以拥有这样的墓室,可是墓中却有三个人。
并且古墓中没有二次下葬的痕迹,也就是这三个孩子是同时下葬的,可天下有几件这么巧的事情,能让三个晋朝皇室的小孩在同一时间死去,并且其中的两个还是夫妻关系?
专家们原本指望石门打开就能够解除他们心中的疑云,却不想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专家们将目光放在了史书上,他们开始寻找晋书中相关的段落,希望在史书中找到这座墓葬的答案。
他们在史书中找到了蛛丝马迹:公元280年,西晋皇帝司马炎分封自己的叔叔为琅琊王,此后这个家族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直到公元317年,西晋王朝被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攻灭的一年之后,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
而司马睿正是生活在琅琊的家族成员,在动乱发生的时候,他恰好是偏居在临沂的琅琊王,王羲之的祖父王导,就是辅佐司马睿当上皇帝的第一宰相,有了这一层关系,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晋朝皇室的人会安葬在王羲之的故居了。
司马睿定都南京后,将自己的儿子又封为了琅琊王,但这个儿子才被封王没多久就去世了,去世时只有18岁,于是这个
爵位就落到了司马睿的孙子司马安国身上,可这个孙子的命更短:司马安国还没满一岁就去世了。
几个月后,司马睿最爱的小儿子司马焕身患重病,性命堪忧,为了给儿子冲喜,司马睿便将这个儿子封为了琅琊王。
——或许是这个封号太不吉利,在司马焕受封的当天,他便死了,死时还不满两岁,但皇帝实在是太爱这个儿子了,史书记载,在司马焕去世后,皇帝不仅为他修建陵园,而且为他配了冥婚,他的葬礼超出了一个孩童应有的待遇,甚至一度引起大臣的不满。
在《晋书》中,便记载了大臣向皇帝进言的内容,言辞激烈的大臣在奏疏上呈报了不宜给司马焕隆重举办葬礼的种种理由,但仅仅得到了四个字:表寝不报。
晋朝皇族,两个幼儿……年龄又刚好的对得上,专家便顺理成章地推测,东室的两具骸骨应该就是《晋书》中记载的司马安国和司马焕,并且这两位琅琊王前后死亡的时间间隔不过数月,能够合葬也就不足为奇。
只是,司马焕和司马安国在亲缘上是舅甥关系,二人合葬显然也是不符合礼法的,但司马睿显然是太过宠爱这个孩子了,这份宠爱已经超过了祖宗家法对他的约束:
他害怕司马焕一个人在地下太过孤单,竟然还为他找了一个“伙伴”,不管大臣如何劝阻,皇帝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为自己的小儿子修建了远超规格的陵墓。
如果这座墓葬真的如专家推测那般,即东侧墓室里安葬的就是司马焕和司马安国,那么那个女孩只是司马焕举办冥婚的牺牲品,由于她的丈夫身份显贵,小新娘的身份也必定非同一般,她或许就是哪个高门大户的小姐,从他们的墓葬位置来看,她或许就是王家的人,她刚好也在这个节点去世,便被选作了“新婚”的对象。
但是,东侧墓室的故事显然还没有画上句号,分隔两侧的墓室中埋葬了三个人,这本来就是考古史中极为罕见的现象,专家们更不可能放弃对这样一个古墓的研究,2016年,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成熟,DNA检验变得不再困难,给这座墓葬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针对东侧墓室孩童的性别问题,发掘组再次携手复旦大学的专家们对尸骨进行了DNA鉴定,没想到这次鉴定却又推翻了他们之前的所有猜测——东侧墓室中的两人竟然都是女孩!
也就是,这座墓葬中埋葬的根本不是皇帝的儿孙和小新娘,而是三个女孩!可是,既然是女孩的话,那“冥婚”一说显然就不成立了,三人的墓葬更是与《晋书》上的司马焕和司马安国没有任何关系。
专家们没有想到,揭开了一个真相,却引出了更多扑朔迷离的事件,这三个女孩又是什么身份,竟然能得到如此豪华的葬礼规格?而如此一来,西侧的小女孩又是什么身份?为何她的穿戴如同王妃一般,墓中却不见她的丈夫?
一堆一堆的问题接连而来,人们毫无头绪,只能期待未来考古技术的进步,或者某一天又出土了相关的文物,兴许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谜底。
雪上空留马行处——三人古墓的现状2003年,在这场考古工作进行完成过后,王羲之故居的扩建工作也得以展开,在此次扩建后,王羲之故居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名人故居之一,在
院内有大名鼎鼎的洗砚池、曲水流觞、普照夕阳、千秋五贤四个景区。
而这个墓葬出土的位置恰好位于洗砚池附近,故而这个墓葬又被人称为洗砚池晋墓,在此处出土的文物中,共计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45件,而其中出土的青瓷在整个山东的考古发现中都极为罕见。
2011年,央视网旗下的节目《探索·发现》专门用了两期节目来报道了这次发现,在解开“小新娘”疑团的同时,也向公众告知了学界的发现和疑虑:人们还不知道东侧墓室主人公的真实性别,故而司马安国和司马焕的身份,仅仅是一个推测。当然,随着2016年DNA检测的结束,这个推测也被宣告是错误的。
2020年,由于疫情的缘故,王羲之故居曾经短暂地停业,2020年3月7日,国内疫情稍有缓和,王羲之故居又恢复了开放,其中医护工作者及其配偶和子女可以免费进入,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故而洗砚池故居并未向公众开放。
同时,疫情期间,景区只接待临沂市居民,如果有游客想一睹洗砚池晋墓的风采,也只得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等待疫情的过去。
2021年,央视网再度上传了《探索·发现》的那两期节目,在经过了一番修复过后,模糊的画质也变得清晰,观众可以在网络上轻易地搜索到这个节目,重新体验当年发现古墓时一波三折的故事。
时光飞逝,在大国战役的路上,中国也向自己的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转眼间来到2022年,正值春暖花开的好时节,王羲之故居也没有因为疫情而迎来关门,前来祭拜观摩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走到洗砚池时,人们也不会忘记去附近的博物馆,看看这三个小孩短暂而奇特又富有神秘感的故事……
参考文献《埋葬千年的皇室血脉》;读秀网
《晋书·卷六十四·列传三十四》
《古墓小新娘》;大众数字报;2011年4月27日
《古墓小新娘》;探索与发现;2011年11月22日
《洗砚池晋墓》;探索与发现;2021年12月5日
《揭秘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中国文化报;2016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