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展线全过程(成昆铁路北段的四大展线雄姿)
成昆铁路展线全过程(成昆铁路北段的四大展线雄姿)1. 乃托展线那么首先就从北段的4条展线开始介绍吧。成昆铁路自成都向昆明方向,正线一共有7条展线,分别是乃托展线、乐武展线、韩都路展线、两河口展线、六渡河展线、巴格勒展线、法拉展线,曾经的成昆铁路还有第8条展线——刘沟展线,它是一条支线上的展线,为成昆铁路刘沟支线的一部分,这条支线当初是为了修建龚嘴水电站而修建,水电站建成后随之被废弃,因而刘沟展线也就一同被废弃了,现在应该还能看到一些遗迹,但坐火车从正线上经过是无法看到的,必须要徒步往山里走展线,通俗地说就是盘山铁路,公路能盘山,铁路自然也能盘山,过去工程技术落后,没有条件建设超长的隧道,所以铁路要垮过大山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区域只能采取迂回前行的策略,但是对铁路而言,坡度不可能像公路那样陡,火车转弯也需要非常大的半径,因此铁路展线也就比盘山公路规模宏大得多,更具有观赏性。成昆铁路习惯上一般分成南段和北段,分界点有的定在西昌站(该站是成昆铁路
作者:jrrww
成昆铁路的著名,早已人尽皆知,作为人类20世纪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另两项为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和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成昆铁路这四个字包含了无数人的血泪甚至生命,是千千万万铁路工人、铁道兵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谱写的一曲壮歌。
我的爷爷年轻时就上了铁路,成昆铁路修建时,他是奋斗在铁路建设最前线的一名普通铁路工人,时至今日他已退休多年,但依然经常给我们孙辈讲起他参与建设成昆铁路时的故事,其中不少是令人痛心的悲剧,这就是为什么成昆铁路在我心中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
说到成昆铁路,自然不能不提到展线,这是成昆铁路上的奇景,也是成昆铁路的名片之一,展线在铁路中并不罕见,但在成昆铁路上,它却有着另一番风景,对我来说,成昆铁路的展线还有着其他铁路展线无法比拟的一种情感在里面。
成昆铁路自成都向昆明方向,正线一共有7条展线,分别是乃托展线、乐武展线、韩都路展线、两河口展线、六渡河展线、巴格勒展线、法拉展线,曾经的成昆铁路还有第8条展线——刘沟展线,它是一条支线上的展线,为成昆铁路刘沟支线的一部分,这条支线当初是为了修建龚嘴水电站而修建,水电站建成后随之被废弃,因而刘沟展线也就一同被废弃了,现在应该还能看到一些遗迹,但坐火车从正线上经过是无法看到的,必须要徒步往山里走
展线,通俗地说就是盘山铁路,公路能盘山,铁路自然也能盘山,过去工程技术落后,没有条件建设超长的隧道,所以铁路要垮过大山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区域只能采取迂回前行的策略,但是对铁路而言,坡度不可能像公路那样陡,火车转弯也需要非常大的半径,因此铁路展线也就比盘山公路规模宏大得多,更具有观赏性。
成昆铁路习惯上一般分成南段和北段,分界点有的定在西昌站(该站是成昆铁路里程大概的中间点),有的定在攀枝花站(成都铁路局与昆明铁路局管辖分界点,属成都铁路局管辖),也有定在师庄站的(四川与云南边境线上的一个小站,地理上属于四川管辖,铁路行政上属昆明铁路局管辖),说法不一,但无论如何界定南北段的划分,展线的归属都是不变的,其中乃托展线、乐武展线、韩都路展线、两河口展线归属北段,六渡河展线、巴格勒展线、法拉展线归属南段。
那么首先就从北段的4条展线开始介绍吧。
1. 乃托展线
成昆铁路从成都至昆明方向的第一条展线,由上中下三层构成,乃托展线因经过乃托镇而得名,乃托镇有一个火车站,这个站已改名叫越西站
乃托展线从成都至昆明方向(下文如无特别说明,均指成都至昆明方向)始于白果站,终于越西站
白果站,乃托展线的起点,前方的白石岩站是座落于展线中层的一个小站,该站现在的主要作用为待避
从乃托展线的下层眺望中层的一座桥梁,这座桥位于山谷之间,两边都能看到大量的落石,地址结构极其不稳定
在隧道中绕了几乎180度后,列车从隧道中驶出,开上了中层展线的桥,也就是上一幅照片中的桥,相机拍摄的方向为列车前进方向,画面左边偏上的位置能看到展线下层的隧道和一小段铁路线,这是列车刚刚走过的路
放大后的下层展线
在中层桥上回望列车尾部的方向,可以看到山坡上存在大量的滑坡现象,所以隧道口修筑了棚洞以避免落石对铁路和列车构成威胁
列车停靠在中层白石岩站,回望刚刚走过的桥,画面中部偏下位置能明显看到
列车从白石岩站开出后看到的展线下层的一段桥梁,可以看到经过很短路程的开行,高度差距已经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曾经的成昆铁路列车都需要双机甚至三机重联牵引,现在的货列也多为双机牵引(SS3 SS4)
列车在山中奋力向上层前进
到达上层的越西站,乃托展线宣告结束
顺便提一下观看展线的乘车须知
乃托展线乘坐普雄-燕岗的5620次可看到,5619次虽然也经过这里但时间为晚上,下一条乐武展线由于在普雄站之后,所以5620次列车仅能看到这一条展线
普雄-攀枝花的5633次可以看到乐武、韩都路、两河口三条展线,5634次由于时间在晚上所以无法看到
成昆南段的六渡河、巴格勒、法拉三条展线乘坐攀枝花-昆明的6161/2次来回均可以看到
如果要想全部在白天看完7条展线,单一方向乘车是无法完成的,这样看下来相当耗时,对大部分车迷来说,选择从昆明出发,乘6162-5634-5620到燕岗可以看到最多的内容,因为这三趟车均为全列25B,窗户可开,所以乐武、韩都路、两河口三条展线也并非完全无法感知,运气好还能在待避时看到展线上行进列车的灯光,非常漂亮
2. 乐武展线
和乃托展线一样,乐武展线同样是一个三层展线,因经过乐武乡而得名,由于能在火车上完整看清三层展线的全貌,所以观赏性比乃托展线更高
乐武展线始于尼波站,终于红峰站,其中乐武站在展线的中层
列车停靠于尼波站,准备向乐武展线进发,第二张图为另一边向车尾拍摄,此照片曾被一位车迷拿去作为电脑桌面使用
SS3发出低沉的喘息,带着我们在坡道上飞驰,从下层到中层需要绕接近270度,这一个大半圆上有好几个隧道,下面两张照片是其中的两个
位于中层的乐武车站,是个非常不起眼的小站,但这里的村民却不少,因为角度的关系,这里暂时看不到下层和上层的铁路
刚刚开出车站的一瞬间,下层铁路宛如钢铁巨龙直击眼帘,弯弯的铁轨在青翠的山间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
此情此景不得不佩服当年铁路修筑者的卓越智慧
由于地形的关系,下层展线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此时跑到列车另一边寻找上层展线的蛛丝马迹,不需要费多大的工夫,就在远处的山间发现了一座桥梁,那正是上层展线的一部分,不知道各位看清楚了吗
没看清楚也没关系,下图是放大后的效果
随后又是山间漫长的大弯,盘旋而上
列车驶出最后一个隧道之后,宣告进入上层展线,不一会儿中层刚走过的铁桥映入眼帘,不知道大家又看到了吗
没关系,还是有放大的图
可以看到虽然在同一个展线,但两个桥的结构截然不同,这是因为两处的地质结构差异造成的,这样挨得很近的两个桥却采用完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在成昆线上很常见,甚至还有同一个桥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结构的做法。
由于坡度已经趋于平缓,列车在上层展线的速度明显加快,不一会儿下层展线的红色棚洞再次出现
接着,中层乐武站的电杆和附近的房子也出现了
这便是乐武展线的全景,上中下三层清晰可见,简单的震撼已经无法形容此景,亲自坐在列车上的感受尤为突出,此照片同样也被车迷用来做过桌面
很快红峰车站到达,乐武展线结束
3. 韩都路展线
相对前两个展线而言,韩都路展线的规模显得小很多,它仅有上下两层,而且由于此处地形极其复杂,展线穿插在群山之间,非常难以拍摄,所以第一次经过韩都路展线时,仅留下了一张照片便被迫与它告别
韩都路展线始于沙马拉达站,终于瓦祖站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瓦祖站既是韩都路展线的终点,也是两河口展线的起点,所以甚至有人将这两条展线归为一条四层的展线,但由于韩都路展线的交叉点与两河口展线相距较远,所以公认还是划分为两条
沙马拉达站,成昆线的最高点,海拔2478米(也有说2200多米),也是全线海拔最高的车站,整个车站几乎都修在桥上,往昆明方向开行时,之前的展线都为上坡,从这里开始到攀枝花的两条展线,都是下坡,在列车上可以很明显地听到持续的刹车声
韩都路展线名义上以沙马拉达站为起点,其实从车站到展线上下层的交叉点还需要开行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此图拍摄方向为车尾方向
往昆明方向的行程中唯一一张韩都路展线的照片,还是在我开启连拍模式下抓拍到的,非常不容易,此照片为下层展线拍摄上层展线的桥梁,照片左侧为列车行进方向
到达之前的上层展线桥,两张照片拍摄时间相隔3分钟,如此短的时间便已爬升到这样的高度,曾经《成昆铁路》纪录片将这条20世纪的奇迹比喻成过山车,丝毫不为过
因为规模太小,只看见了两眼展线便再难寻觅踪迹,开行一段时间后正式宣告韩都路展线结束
4. 两河口展线
成昆铁路北段的最后一条展线,离开这条展线后,下一条展线在云南境内,相隔非常遥远,但这一大段路程并非没有看点,例如泸沽镇境内的安宁河一号桥,攀枝花市境内的金沙江大桥,还有后面沿金沙江开行的广阔河谷等等
好了言归正传,两河口展线也是一个三层展线,从河谷旁边群山的半山腰处一路下到谷底,因经过两河口镇而得名,两河口镇又因小镇座落于两条河的交汇处而得名,其中一条河就是孙水河,另一条河因为太小无从查证
两河口展线始于瓦祖站,终于联合乡站,其实更多的说法是终于新凉站,但我个人认为这样定义不妥,新凉站在展线下层,仍属于展线范围内,且列车开出新凉站后依然能在附近看到展线,所以定义为新凉站后面的联合乡站更为合适
瓦祖站开出后列车很快进入一连串隧道,两河口展线的旅程正式开始
列车驶出隧道后,眼前豁然开朗,我们已经来到了两河口谷地,两河口展线的下层也出现了,由于山坡遮挡,中层展线暂时还无法看到
放大后的下层展线,仔细看画面右侧的一片铁路较多的地区,那是下层的新凉站
新凉站之前的一段铁轨
放大了看还是比较清楚的
列车在上层展线上飞驰,通过杯中的水面能明显感觉到是在下坡,照片拍摄方向为车尾方向
下层展线上的一趟列车,之前由于没有仔细查看回来的5634次的时刻表,以至于拍摄这张照片时一度以为是5634次在下层待避
随着列车在大弯道上行进,视角开始慢慢改变,下层展线慢慢被遮挡,同时中层展线出现了,不知道各位发现了吗
其实是在这里,全景图上不起眼,放大了看还是很明显的
隐藏在树后面的铁轨
继续向前开行,又是一个大弯,视角继续改变,中层展线以另一个角度再次呈现在眼前,这次是一个优美的S形弯道
放大后仔细看
树后面隐藏着一小段中层展线的桥,这张图比较不容易发现
给出答案,注意看上下两张图露出一半的红色尖顶房子
铁路桥完全露出真身,注意这里的水沟,后面还会再次看到它
在漆黑的隧道中转了几乎270度后,我们来到了中层
这张照片是本次行程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再次经过之前的那个水沟和水沟上的小桥
驶入了之前那个漂亮的S形大弯
下层展线上的列车离得更近了,此时才确定这并不是返回的5634次,车底仔细看不像是25B,说是22又感觉窗户不像是原生的,因为距离远暂时不确定是怎么回事
列车钻进隧道,中层展线结束
又是漫长而漆黑的旅程后,列车进入了下层展线,新凉站接近中,原来旁边的列车是停靠在这里的工程车,窗户有点特别
透过工程车的车顶,上层展线的桥梁若隐若现,这是属于铁口站的站线部分,看得出铁口站也有很大一部分建在桥梁上
新凉站到达,第三次经过这个小水沟,不过这显然是最后一次了
从新凉站开出后,列车沿着孙水河一路下行,此时在半山腰上发现了中层展线的电杆和一部分路基
放大后看
突然间,山腰上出现了一座洁白的石拱桥,顾不得那么多,果断按下快门,虽然旁边的电杆乱入,但依然不减它的美,告别石桥后我再也没能在山腰上发现中层展线的踪迹,两河口展线以一个漂亮的身影向我告别
联合乡站到达,两河口展线正式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