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传媒学院优秀毕业生(体现情怀与担当茉莉之音)
南艺传媒学院优秀毕业生(体现情怀与担当茉莉之音)站在舞台前的卞留念,思绪也会瞬间回到从前,不过,他从南艺毕业,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年轻的演员多数不敢相信,眼前的学长卞老师已届60岁,2022年恰好是他的本命年。彩排在全封闭无干扰的氛围中争分夺秒地进行。卞留念时不时从台下跃至台上,身手矫健,亲自给演员做示范。《茉莉之音》开场剧照。
引言
再过一周,我们将跨进2022年。
初冬的南京,深秋的浪漫依稀可见。2021年12月20日前后,秋冬交替之际的江苏大剧院歌剧厅内,却回荡着春天般的旋律,南京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制作出品的大型原创音乐剧《茉莉之音》正在这里彩排。
《茉莉之音》三大主创为国家一级艺术监督,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章剑华,他是《茉莉之音》编剧兼艺术总监;国家一级作曲家、演奏家卞留念,他是《茉莉之音》作曲兼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演员、南艺音乐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姜孝萌教授,他是《茉莉之音》总导演兼主演。
彩排在全封闭无干扰的氛围中争分夺秒地进行。
卞留念时不时从台下跃至台上,身手矫健,亲自给演员做示范。
《茉莉之音》开场剧照。
年轻的演员多数不敢相信,眼前的学长卞老师已届60岁,2022年恰好是他的本命年。
站在舞台前的卞留念,思绪也会瞬间回到从前,不过,他从南艺毕业,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
这次回到母校参与创作《茉莉之音》,是圆梦之旅。
与卞留念一样对母校怀揣感恩之心的人,还有章剑华、姜孝萌等主创人员。
章剑华2000年在南艺读的文学博士,在省级宣传文化艺术岗位奋斗30余年,在文学、书法领域成就卓著。
《茉莉之音》剧照。
姜孝萌从南艺毕业后在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院经受历练,后回到母校任教。
三位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从南艺走向社会的艺术家,在南艺的全力支持下,为了一个共同的使命在岁末年初携手而行,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传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
《茉莉之音》“南艺原创”
12月22日晚,创作历时近一年的《茉莉之音》在江苏大剧院首演,23日晚续演。江苏省、南京市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专家与观众一起观看演出。
《茉莉之音》出品人杨明、俞锋,总监制刘伟冬、张凌浩,总策划、总统筹张捷,总制作李彤、廖屹。
《茉莉之音》作为江苏艺术基金2021年度重大舞台资助项目,创作伊始,时任南艺党委书记杨明、院长刘伟冬等领导就倾注了满腔热情。杨明作为该项目负责人,总是阶段性地为创作把脉,引导正确的创作方向。这为姜孝萌执导该剧提供了艺术上的保证。
《茉莉之音》中,姜孝萌教授饰演任飞。
如今,《茉莉之音》的创作接力棒交到了南艺现任党委书记俞锋、院长张凌浩手中,他们如前任领导一样继续支持该剧的精准雕琢。
“春天来啦,希望来啦,茉莉花开,希望满满……”《茉莉之音》大幕拉开,运河岸边的田野、树林、茶园春意盎然,30位采茶姑娘在一阵阵悠扬的旋律中放声歌唱。由南艺音乐学院教师、国家一级演员褚云霞饰演的小芳,姜孝萌教授饰演的任飞,以及南艺音乐学院教师柴铭君饰演的林志立、南艺音乐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安雯饰演的少年小芳等,一一映入观众眼帘。
《茉莉之音》主要讲述有关茉莉花音乐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苏的运河之畔,以改革开放、实现小康为时代背景,以两条线展开:一是人生线,写小芳等人的人生经历和追求,以及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保护、传承、弘扬;二是音乐线,写茉莉花音乐的产生、演变以及如何走向国际舞台,如何具有生命力。在两条线展开的过程中,又以一张曲谱贯穿其中,把故事与时代,人物与音乐有机勾连起来,使剧情层层推进,生动感人。
当晚,剧中女主人公小芳及其后代呈现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使剧场内时时刻刻萦绕着茉莉的芳香。其中融合创新元素的《茉莉芬芳》、原汁原味的《茉莉花》,甚至《图兰朵》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也在剧中有原版和改编版两种不同表达方式。
褚云霞老师(中)饰演成年小芳。
全剧以音乐剧形式充分展示江南水乡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创作排演团队全部由南艺师生及校友组成,是名副其实的“南艺原创”剧目。
该剧综合运用音乐、舞蹈、多媒体等艺术手段,通过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舞台作品,弘扬时代精神,执着追寻梦想。
两晚演出,按防疫要求设定的座位坐满观众。随着剧情演进,台上台下产生强烈共鸣,观众们不时鼓掌,有些朗朗上口的旋律一下就能被人记住。以至于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观众还在不停地拍照,记录难忘的时刻。
闻名世界的中国民歌《茉莉花》起源于扬州,江苏是《茉莉花》音乐的故乡。
经久不衰的《茉莉花》音乐深入人心、享誉全球,无疑是中国最经典的音乐作品之一。而《茉莉之音》问世之前,江苏乃至全国一直以来没有一部以此为题材的音乐剧。
显而易见,创作一部茉莉花音乐题材的音乐剧,成为南艺乃至江苏音乐人的共识。
《茉莉之音》主创感慨
《茉莉之音》应运而生,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早在2021年3月召开的《茉莉之音》编创工作推进会,便是主创团队围绕创作一次次打磨的例证之一。
彼时,南艺领导就为创作定下基调:希望主创团队把《茉莉之音》打造成充分挖掘江苏地域文化特色,具有文化传承价值,更具时代性、历史性、时尚性、现实性的原创作品。南艺将集聚优势创作力量把剧目打造成优秀原创音乐剧,力争成为江苏的文化品牌。
《茉莉之音》中,王安雯饰演少年小芳。
南艺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捷,南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爱明等也对创作提出要求。张捷作为该剧总策划、总统筹,在与主创团队的交流中始终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标准来要求大家有所担当,以“南艺原创”的姿态奉献一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江苏精品剧目。
“这也是一部青春版音乐剧,采取现实题材,就是希望能靠近时代、让年轻人喜欢。”章剑华说。他还认为,音乐剧是一种现代的舞台综合艺术样式,以音乐、戏剧、舞蹈为三大元素。《茉莉之音》将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融进一个曲折动人而又并不复杂的故事之中,以音乐带动剧情、以剧情承载歌舞,深情地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可以说是一个零的突破,一次新的尝试。
卞留念说:“每当《茉莉花》优美的旋律飘过人们身边时,总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芬芳直入心底。为江苏来写一部都市音乐剧一直是他儿时的梦想。希望通过《茉莉之音》,能够展现给大家一个充满魅力而又幸福美好的现代江苏,进而体现江南水乡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让我们把《茉莉花》的旋律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主创团队名册。
主创团队名册。
主创团队名册。
主创团队名册。
主创团队名册。
主创团队名册。
姜孝萌说:“章主席历时10年倾情编剧,卞老师精心谱曲,院领导全力支持,以及南艺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影视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传媒学院共同创作,《茉莉之音》才得以与观众见面。用音乐剧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力争使其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文化艺术名片,并推向全国及海外,是创作者最大的心愿。”
《茉莉之音》的艺术价值
艺术评论家张澜涛认为,《茉莉之音》是对《茉莉花》最新的艺术演绎,所传达的美是清新流畅的,是一部别开生面、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舞台艺术作品。
众所周知,《茉莉花》传唱至今,凝聚了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两百年来的时代印记,不仅是民歌保护中的一笔珍贵遗产,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新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不仅需要艺术家有专业素养,还要有过人的胆识。
观看演出的领导和嘉宾与演职人员留影。
从《茉莉之音》首演看,它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原创性”。在内容题材、艺术样式和创作主体上都具有原创性,是江苏原创剧目,也是江苏打造艺术精品、艺术高峰所迫切需要的;
二是“主题性”。该剧为现实题材作品,把讲述茉莉花音乐的故事与运河文化、实现小康有机结合起来,赞美改革开放,歌颂小康社会,突出了时代主题,增强了社会价值;
三是“经典性”。茉莉花音乐是最为经典的音乐作品之一,用这个音乐为主题进行音乐剧创作,显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托精品创作精品,用经典再造经典,进而以音乐之美、舞蹈之美、舞美之美,充分展示江南水乡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时代之美,打造新时代的艺术精品力作。
专家与主创人员交流后留影。范素丽摄
演出结束后,江苏艺术基金大型舞台项目音乐剧《茉莉之音》项目验收专家濮琦、孙振华、曹向东、潘磊与主创人员在后台作了交流。他们在对该剧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人物、故事、音乐、舞美的呈现细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021年是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元年,真正意义上拥有了明星和票房,观众开始推崇喜欢的剧目和演员,但市场亟需中国原创剧目,好的剧本和音乐剧编剧更是稀缺,高校有望成为市场输送原创力量的“孵化仓”。
目前,南艺是全国为数不多,江苏唯一一家拥有音乐剧专业学科的高校。这次演出艾莉的南艺学生就签约阿云嘎领衔的中文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姜孝萌教授说:“我们现在每年都有自己的原创剧目,也期待更多的校园剧能够走向江苏大剧院这样的舞台。我们也在做自己的音乐剧实验剧场,衔接校园和市场的中间地带,希望这样的孵化平台对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有所助力。”
卞留念为“南艺原创”《茉莉之音》写了七八十段“茉莉花”音乐,其中《茉莉芬芳》主音乐成为全剧的亮点之一。在2022年到来之际,无论是《茉莉之音》,还是《茉莉芬芳》,无不体现着南艺人的情怀与担当,成为留给新时代的暖心旋律!
□ 本文作者梁平,系南京日报资深媒体人、作家
□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茉莉之音》剧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