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达埔惠仙岩风景区(永春达埔惠仙岩寻踪)
永春达埔惠仙岩风景区(永春达埔惠仙岩寻踪)距寺约三十米处有个圆形石墩,乡人称为指南针石,以石墩为中心制成一个状似船舵的图形,人站立其中好像正驾驶着大船劈波斩浪 广场上还有护界殿、舍利塔、金亭等等建筑。广场上两边各有一座双层重檐的钟鼓楼,寺旁的一口井水,泉水清澈见底,被人们称为“仙泉”,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相传有一天昭应祖师的母亲思儿心切,从岵山翻山越岭来看儿子,一路心急火燎,口干舌燥,昭应正在山上砍柴,荒郊野外一时难找到水源,昭应灵机一动,口中念念有词,并用脚在岩石上一蹬,顿时石缝泉水汩汩而出,昭应母亲双手掬水一饮而尽,顿觉甘甜爽口,生津解渴,连声赞好。此井现在还是寺院的生活用水,终年不枯,据说常饮能延年益寿。惠仙岩始建于北宋初年。相传吴公祖师成佛前有许多神奇之处,并经常上山采药为乡人治病,总是药到病除,深受民众的爱戴,乡民就把他的骨灰塑成金身 在惠仙岩里供奉 每年农历四月初七是吴公祖师的诞辰日,四方信众都来寺里朝拜,一时香火
惠仙岩位于永春县达埔东南部的舟山上。舟山曾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根据地 怪石、奇洞、古寨、茂密的参天大树,惠仙岩神秘动人的故事,集旅游和朝圣为一体,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我们经过近十公里的盘山公路 山顶的盆地里 一座古刹置身之中 那就是惠仙岩。惠仙岩为二进石木结构建筑,前殿面阔九间,这种规制在闽南寺庙中是比较少见的,“九”在古代为大数,大门两侧各有四堵精美的青石影雕。大门石柱藏头楹联“惠心清净舟行佛海;仙道妙玄山稟灵光”把我们引到这一佛教圣地。惠仙岩正面供奉弥勒佛,象征和善、智慧、快乐;背面供的是驱除邪恶、保护佛法的天神;右旁为惠仙岩管委会的办公房间。
第一进和第二进中为一个庭院,大大增加了寺院的采光量,院子中的两棵茶花树绿意盎然,一到花期花团锦簇 为寺院增添几丝生气,两旁的走廊通往大殿。第二进是正殿主祀吴公祖师,两边为十八罗汉雕像,寓意永驻世间,护持正法,“十八”是一个吉祥数字。殿中柱子上对联“惠泽舟山祖师施法雨,仙临桃邑善信沐恩波”,说明吴公祖师法力无边,造福一方。十根辉绿石,雕刻着龙凤等图案的柱子成二行排列,神像前有两座能转动的“鼓明灯”塔,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脊。
寺前是一个大广场,设有半月型的放生池,体现佛教“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意念,佛教认为信徒放一次生就积一次德,池上建有两座方型凉亭供香客观赏水中景物。
距寺约三十米处有个圆形石墩,乡人称为指南针石,以石墩为中心制成一个状似船舵的图形,人站立其中好像正驾驶着大船劈波斩浪 广场上还有护界殿、舍利塔、金亭等等建筑。
广场上两边各有一座双层重檐的钟鼓楼,寺旁的一口井水,泉水清澈见底,被人们称为“仙泉”,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相传有一天昭应祖师的母亲思儿心切,从岵山翻山越岭来看儿子,一路心急火燎,口干舌燥,昭应正在山上砍柴,荒郊野外一时难找到水源,昭应灵机一动,口中念念有词,并用脚在岩石上一蹬,顿时石缝泉水汩汩而出,昭应母亲双手掬水一饮而尽,顿觉甘甜爽口,生津解渴,连声赞好。此井现在还是寺院的生活用水,终年不枯,据说常饮能延年益寿。
惠仙岩始建于北宋初年。相传吴公祖师成佛前有许多神奇之处,并经常上山采药为乡人治病,总是药到病除,深受民众的爱戴,乡民就把他的骨灰塑成金身 在惠仙岩里供奉 每年农历四月初七是吴公祖师的诞辰日,四方信众都来寺里朝拜,一时香火旺盛,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