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豚兽介绍图文(鲸与海豚大图鉴)
鲸豚兽介绍图文(鲸与海豚大图鉴)学名:Eschrichtius robustus英文名:Gray whale又称侏露脊鲸。是小露脊鲸科唯一的成员,也是须鲸中体型最小的一种。由于数据缺乏,目前科学家对这种生物的生活状态了解不多,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鲸不曾是捕鲸业的目标之一。科学家估测小露脊鲸可能生活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成年小露脊鲸约4米-6.5米,出生时的体型还尚未清楚,可能会有1.6米-2.2米左右。灰鲸科中文名:灰鲸
小露脊鲸科
中文名:小露脊鲸
英文名:Pygmy right whale
学名:Caperea marginata
又称侏露脊鲸。是小露脊鲸科唯一的成员,也是须鲸中体型最小的一种。由于数据缺乏,目前科学家对这种生物的生活状态了解不多,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鲸不曾是捕鲸业的目标之一。科学家估测小露脊鲸可能生活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成年小露脊鲸约4米-6.5米,出生时的体型还尚未清楚,可能会有1.6米-2.2米左右。
灰鲸科
中文名:灰鲸
英文名:Gray whale
学名:Eschrichtius robustus
又称东太平洋灰鲸。是灰鲸科唯一成员。分布于鄂霍次克海、南韩及东太平洋。在北大西洋也曾有分布,但此族群在300年前已经灭绝。上世纪40年代前灰鲸一度濒危,但经过多年来的保护,如今种群得到回复,目前全世界灰鲸数量约有15000头-20000头左右,无危。成年灰鲸可达12米-14米。出生时的幼鲸约有4.5米-5米。
须鲸科
中文名:小须鲸
英文名:Common minke whale
学名: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又称矛头鲸,须鲸科最小的一员。它们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及北太平洋,在南方的海洋也有发现。目前全世界的小须鲸约有182000头左右,无危。成年小须鲸长度可达7米-9.8米,出生的幼鲸约长2.4米-3.5米。
中文名:南极小须鲸
英文名:Antarctic minke whale
学名:Balaenoptera bonaerensis
又称南方小须鲸,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小须鲸的亚种,直到后来从线粒体DNA测试才发现南极小须鲸其实是独立物种。南极小须鲸分布于南半球的海洋,夏天靠近南极,冬天则向北迁徙。由于缺乏数据,目前科学家推测这种生物的数量可能超过50万头。成年的南极小须鲸长约7.2米-10.7米左右。出生时的幼鲸约2.4米-2.8米。
中文名:塞鲸
英文名:Sei whale
学名:Balaenoptera borealis
又称北须鲸,世界上第三大须鲸。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尤其是在远离海岸的海洋深层。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塞鲸种群如今集聚下降了近80%,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但也有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塞鲸在世界分布至少有28000头以上,但真实数据目前还有待考察。成年塞鲸可达12米-15米。出生幼鲸约4米-5米。“塞鲸”这个名称是从挪威语的“Pollock”(青鳕)而来的,青鳕是种与塞鲸同时间出现在挪威海岸边的鱼类。
中文名:布氏鲸
英文名:Bryde's whale
学名:Balaenoptera brydei
又称热带鲸。1913年才被发现,因此人们对它的了解还甚少。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部分的温带水域,而除了北冰洋外,布氏鲸的活动范围几乎包括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家分析其现存数量可能会有9万头左右。成年布氏鲸可达11.5米-14.5米,出生时的幼鲸约3.4-4米。
中文名:蓝鲸
英文名:Blue whale
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世界上第一大鲸,也是现存世界上第一大的动物。曾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布,但在上世纪遭到了过度捕杀,如今约只有5000-12000头左右,濒危。目前主要族群生活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南冰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成年蓝鲸可达27-30米,幼鲸出生时约6米。
中文名:长须鲸
英文名:Fin whale
学名:Balaenoptera physalus
又称真须鲸。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鲸,也是现存世界上第二大的动物,仅次于蓝鲸。在世界上仅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南冰洋一带海域有分布。自1929年-2007年,这个物种随着捕鲸业的发展,已经下降了将近70%,目前约只有6000-14000头,濒危。成年长须鲸体长可达20米,而生活在南极洲的亚种最长可长到26.8米。出生时的幼鲸约6.5米。
中文名:角岛鲸
英文名:Omura's whale
学名:Balaenoptera omurai
又称大村鲸,直到2003年才被正式确认与命名。因为模式标本是搁浅在日本山口县的角岛,故俗名“角岛鲸”。它的学名omurai则是为了纪念日本的鲸豚学者大村秀雄。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对这种须鲸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已知分布海域为西太平洋地区,标本来自日本、台湾、菲律宾、澳洲与所罗门群岛。角岛鲸外形极似长须鲸,但成年体型只有11米左右。
中文名:座头鲸
英文名:Humpback whale
学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
又称大翅鲸。在世界所有的重要海洋中均有分布,但在地中海地区相对较少。上世纪末一度濒危,经过极力保护之后,如今种群数量得到恢复,约6万头左右,无危。成年座头鲸可达11.5-16米之间,刚出生时的幼鲸则长约3-6米。座头之意源自日文ザトウ,本意是琵琶,这主要是指座头鲸的头部很像日本的琵琶。
露脊鲸科
中文名:弓头鲸
英文名:Bowhead whale
学名:Balaena mysticetus
又称格陵兰露脊鲸。与其他喜欢在全世界范围游来游去的须鲸不同,弓头鲸一生都在北极及附近水域度过。据统计,目前这种生物在全世界的种群量应该超过10000头,无危。成年弓头鲸可长到14米-18米,出生时的幼鲸约4米-4.5米长。
中文名:北大西洋露脊鲸
英文名: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
学名:Eubalaena glacialis
北大西洋露脊鲸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西北部。在1643年-1951年之间,曾有不低于5500头(或者是其两倍的数字)惨遭杀害。如今它们的种群可能只有300头左右,濒危。成年北大西洋露脊鲸可长到13米-16米,出生时的幼鲸约4.5米-6米。
中文名:北太平洋露脊鲸
英文名:North Pacific right whale
学名:Eubalaena japonica
一度认为它们是北大西洋露脊鲸的另一族群,如今主流观点认为它们是独立物种。北太平洋露脊鲸主要分布在日本南部、白令海峡及美国北部海岸。据统计如今它们只剩下200只左右,濒危。如果不积极保护,200年后它们很有可能就灭绝了。成年北太平洋露脊鲸可达15米-18.3米,出生时的幼鲸约4.5米-6米。
中文名:南露脊鲸
英文名:Southern right whale
学名:Eubalaena australis
它们夏天主要分布在南部近南极洲的地方,冬天则会北迁。相比两位北方亲戚,南露脊鲸的数量恢复的还是不错的,据统计目前约有7500头以上,并且种群日益上升,无危。成年南露脊鲸可达17.5米-18米,出生时的幼鲸约4.5米-6米。
抹香鲸科
中文名:小抹香鲸
英文名:Pygmy sperm whale
学名:Kogia breviceps
又称次抹香鲸,短头抹香鲸。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家们对这种生物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只知道它们喜欢生活在热带至温带水域,在我国台湾海域也曾有发现。小抹香鲸体型接近海豚,成年可达3.5米左右,出生时的幼鲸则有1.2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鲸长有假鳃,让人一眼望去以为是条鱼,但其实只是一种伪装装饰而已。
中文名:侏儒抹香鲸
英文名:Dwarf sperm whale
学名:Kogia sima
又称欧文氏小抹香鲸。它们比小抹香鲸还要迷你,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一种鲸。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已知这种鲸一般集中在大陆架的边缘生活,比较喜欢温暖的水域。与小抹香鲸一样的是,侏儒抹香鲸的眼睛后方也长有假鳃。成年后它们可长到2.1米-2.7米。出生时的幼鲸约1米。
中文名:抹香鲸
英文名:Sperm whale
学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
又称巨抹香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齿鲸,也是所有鲸类中潜得最深最久的“潜水冠军”。抹香鲸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不结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两极都可发现它们的踨迹,其中以深且富生产力的海域为最。长久以来抹香鲸遭到捕杀,因为其除了富含鲸油与鲸脑油之外,身体中偶尔还会产生龙涎香。这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昂贵的香料之一,直到人工合成替代品诞生之后,抹香鲸的命运才得以好转。目前全世界的抹香鲸约36万头,但有学者认为它们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目前属于易危。成年抹香鲸可达10米-20米。出生时的幼鲸约3.5米-4.5米。
一角鲸科
中文名:白鲸
英文名:Beluga whale
学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白鲸,以多变的叫声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而闻名于世,有“海中金丝雀”之称。白鲸主要分布在环北极地区,主要集中于北纬50°-80°之间。白鲸有高度的“恋家情怀”,每年都有回到出生地的习性。目前全世界的白鲸数量约10万头以上,但部分地区的族群面临威胁,近危。成年白鲸约4.2米-4.9米。出生时的幼鲸约1.5米-1.6米。
中文名:一角鲸
英文名:Narwhal
学名:Monodon monoceros
又称独角鲸,因为雄性长有像螺旋状犄角般的长牙而得此名,西方国家认为它正是传说中的独角兽的原型。一角鲸主要分布在北极海域,在北大西洋、格陵兰海、白令海也都有分布。长久以来,人们为了获取一角鲸的牙齿而疯狂杀戮,如今它们的数量大约在5万头左右,近危。雄性一角鲸可达4.7米,雌性可达4.2米。出生时的幼鲸约1.5米-1.7米。一角鲸虽然得名于此,但雄性鲸有500分之1的几率会长出双长牙,额外长出的右侧长牙通常会比左侧的短。
海豚科
中文名:小虎鲸
英文名:Pygmy killer whale
学名:Feresa attenuata
又称侏虎鲸,因为体型类似虎鲸而得名。小虎鲸性格凶猛,甚至族群之间也会发生自相残杀的现象。全世界均有它们的身影,但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只知道在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数量为38900头。成年小虎鲸可达2.1米-2.6米。出生时的幼鲸约80厘米。
中文名:短肢领航鲸
英文名:Short-finned pilot whale
学名: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又称圆头鲸。在世界各地的热带、亚热带以及温暖带海洋中都有它们的身影。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对它们的研究还有待提升。但根据习性我们得知,领航鲸是一种非常喜欢群居生活的哺乳动物,它们少则10-30只为一群,多则60只为一群。科学家估算仅在热带东太平洋就可能生活着589000只短肢领航鲸。成年短肢领航鲸约3.6米-6.5米长,刚出生的幼鲸约1.4米-1.9米长。
中文名:长肢领航鲸
英文名:Long-finned pilot whale
学名:Globicephala melas
又称长鳍领航鲸、黑圆头鲸。除了北太平以外的冷温带与亚极地,在其他海域都有它们的身影。由于数据缺乏,比较准确的一次统计实在1987年-1989年,当时的长肢领航鲸约有75万头左右。长肢领航鲸相比它们的亲戚短肢领航鲸前肢明显更长一些,社交性也更丰富,可组成达100头左右的群落,有时候它们还会和宽吻海豚和灰海豚进行社交。长久以来长肢领航鲸每年都会遭受一次丹麦法罗群岛居民的大规模捕杀,被当地居民称之为“传统庆典”。如今这一民俗引起的全世界的关注和反对,并强烈呼吁丹麦政府取消这一残忍活动。成年长肢领航鲸可达3.8米-6米。刚出生时的幼鲸约1.8米-2米。
中文名:虎鲸
英文名:Killer whale
学名:Orcinus orca
又称逆戟鲸、杀人鲸。是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生物。由于经常在电影、电视以及水族馆中演出,所以家喻户晓。大自然中,虎鲸遍布世界各地的海洋,尤其在极地海域特别常见。即便如此,科学家们对虎鲸的研究依旧是数据缺乏,主要是分布太广和太分散了,仅在热带东太平洋地区就约有8500只,在其他海域也均有分布。虎鲸是海洋中的霸者,就连凶残的大白鲨也是它的食谱之一。成年虎鲸可达5.5米-9.8米左右,出生时的幼鲸约2.1米-2.5米。
中文名:瓜头鲸
英文名:Melon-headed whale
学名:Peponocephala electra
瓜头鲸属唯一成员,因为有尖瓜状的脑袋而得名。瓜头鲸主要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深水海域,在菲律宾及澳大利亚普遍可见,在夏威夷终年可见。它们的数量目前在全世界约有5万2千余头,属于无危物种。成年瓜头鲸长约2.1米-2.7米,出生时的幼体约1米。
中文名:伪虎鲸
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
学名:Pseudorca crassidens
伪虎鲸属唯一成员,因为背鳍露出水面时看起来很像虎鲸,因而得名伪虎鲸。这种生物十分罕见,但其在世界各地的温带至热带海域均有发现。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可知在热带东太平洋的数量约39800头,在我国及日本沿海则约有16000头左右。成年的伪虎鲸可达4.3米-6米左右,出生时的幼体约1.6米-1.9米。
喙(huì)鲸科
中文名:阿氏槌鲸
英文名:Giant beaked whale
学名:Berardius arnuxii
又称南方四齿鲸、阿氏贝喙鲸、阿氏喙鲸、南槌鲸。是大型的喙鲸类,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环南极地区。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家们目前这种生物的数量还不太了解。已知它们喜欢群居生活,有时群体可达50头之多。阿氏槌鲸以章鱼、乌贼和深海鱼为食,成年可达7.8米-9.7米,出生时的幼体可达4.5米。
中文名:贝氏槌鲸
英文名:Baird's Beaked Whale
学名:Berardius bairdii
又称贝氏喙鲸、巨瓶鼻鲸、北槌鲸。一度被认为是阿氏槌鲸的北方变种,直到1910年才确认为独立物种。贝氏槌鲸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温带与亚北极深水海域。虽然自古以来就曾遭到捕杀,但直到如今人们对其了解依旧很少。由于数据缺乏,仅统计约在北太平洋东部有1100头左右、在日本海域则有7000头左右。贝氏槌鲸同样喜欢群居,有时多达50头。它们以章鱼、乌贼和深海鱼为食。成年可达10.7米-12.8米。出生时的幼体约4.5米长。
中文名:北瓶鼻鲸
英文名:Northern bottlenose whale
学名:Hyperoodon ampullatus
是目前人类研究最深入的一种喙鲸。“瓶鼻”指的是其像烧瓶一般的嘴喙。它们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海域水深1000米处。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家对其在全球的数量并没有具体统计,但仅在北大西洋东部就约有4万头左右。自1850年-1970年期间,超过65000头的北瓶鼻鲸曾遭到捕杀,目前部分亚群可能依旧呈下降趋势。成年北瓶鼻鲸可长到7米-9米,出生时的幼体约3米-3.5米。
中文名:南瓶鼻鲸
英文名:Southern bottlenose whale
学名:Hyperoodon planifrons
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家们对其的了解多来自搁浅的个体。已知这种生物分布在南极北方到至少南纬30°的南半球深水寒冷海域,种群数量至少在59万头以上。成年南瓶鼻鲸可长到6米-7.5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9米-3.5米。
中文名:铲齿中喙鲸
英文名:Spade-tooth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traversii
又称铲齿喙鲸,是喙鲸科中最为罕见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一种。起初在1872年新西兰皮特岛科学家发现了其下颚骨骼,直到2010年才第一次发现搁浅的活体(一对母子,后来死去)。起初科学家认为这只是格氏中喙鲸,但经过DNA认证发现它就是一直以来传说中的铲齿中喙鲸。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只知道其分布在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温暖深海水域,族群数量至今还是谜团。成年铲齿中喙鲸可达5米-5.5米左右,初生个体资料不详。
中文名:索氏中喙鲸
英文名:Sowerby's beak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bidens
人类最早发现的喙鲸科动物,已知在北大西洋东、部温带与亚北极水域都有分布。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家们对它们的种群数量并不了解。虽然是极易搁浅的一种喙鲸,但在海上的目击记录却寥寥无几。成年索氏中喙鲸可长到4米-5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4米-2.7米长。
中文名:安氏中喙鲸
英文名:Andrews' beak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bowdoini
安氏中喙鲸,已知研究资料极少,在其分布范围内约只有35次左右的发现记录,全部是搁浅个体,大部分在新西兰与澳洲发现。由于数据缺乏,至今它们的数量还是个迷。成年安氏中喙鲸可长到4米-4.7米,出生时的幼体约1.6米长。
中文名:哈氏中喙鲸
英文名:Hubbs' beak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carlhubbsi
又称胡氏中喙鲸,在1945年被发现时曾一度认为是安氏中喙鲸,但后经鉴定为新物种。这种喙鲸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冷温带水域,尤其在日本本州东北部海岸一带比较集中。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对它们的种群数量还不了解。成年哈氏中喙鲸可长到5米-5.3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5米长。
中文名:布氏中喙鲸
英文名:Blainville's beak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densirostris
骨骼密度位列第一的喙鲸科生物,其拉丁学名中的“densirostris”正是“骨质致密的嘴喙”的意思。已知这种喙鲸可能是该属中分布最广泛的物种,在夏威夷欧胡岛外海、南太平洋社会群岛外海、巴哈马东北部均有目击记录,可能在大多数热带海域都有分布。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家对其了解还有待深入,目前只估算出约有32678头左右生活在太平洋东部。成年布氏中喙鲸约4.5米-6米长,出生时的幼鲸约1.9米-2.6米长。
中文名:热氏中喙鲸
英文名:Gervais' beak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europaeus
又称杰氏中喙鲸,欧洲中喙鲸。目前可能仍没有目击记录,但却是一种经常在北美洲海岸搁浅的喙鲸。似乎这种生物只分布于大西洋热带与暖温带海域。在北大西洋西岸、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搁浅频率最高。由于数据缺乏,对这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我们还不了解。成年热氏中喙鲸可长到4.5米-5.2米,出生时的幼体约1.6米-2.2米长。
中文名:银杏齿中喙鲸
英文名:Ginkgo-toothed beak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ginkgodens
因为牙齿酷似银杏叶而得名,最早是在日本沿海被发现并命名的。虽然偶有捕获记录,但科学家对其主要研究更多来源于搁浅个体。已知这种鲸主要分布在印度洋与太平洋热带、暖温带海域。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对他们的种群数目还不了解。成年鲸可长到4.7米-5.2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1米长。
中文名:格氏中喙鲸
英文名:Gray's beak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grayi
是中喙鲸属中人类研究最深入,也是最易搁浅的一种喙鲸(也有科学界认为它应该属于独立的物种Oulodon属,目前还有争议)。有时候它们会集体搁浅,在1874年就曾有28头格氏中喙鲸一起搁浅于新西兰查塔姆岛的记录。虽然缺乏数据,但根据搁浅频率可以得知这种喙鲸的数量应该是很多的,它们主要广泛分布于南半球温带水域,主要在南纬30°-45°之间。成年鲸可长到4.5米-5.6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米-2.4米。
中文名:赫氏中喙鲸
英文名:Hector's beak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hectori
或称作贺氏中喙鲸,是以James Hector爵士(新西兰威灵顿博物馆创建者)之名命名的一种喙鲸。由于缺乏数据,科学家们只能根据为数不多的搁浅记录来推测,这种喙鲸可能生活在南半球温带各地海岸,但恐怕种群数目并不多。成年赫氏中喙鲸约4米-4.5米长,出生时的幼体约2米长。
中文名:长齿中喙鲸
英文名:Strap-tooth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layardii
又称长齿鲸,是中喙鲸属中体型最大,也是最容易辨认的一种生物。雄鲸下颚长着一对粗长的牙齿,并且向上朝后弯曲。随着年岁的增长,有的个体牙齿能长到30厘米长,甚至会形成交叉并影响嘴巴的开合。这种奇特喙鲸分布广泛,在南半球冷温带海域呈环南极分布。由于缺乏数据,它们的种群数量还是个谜,但根据大量的南半球搁浅记录来看,这种喙鲸的数目应该是可观的。成年长齿中喙鲸可长到5米-6.2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5米-3米长。
中文名:特鲁氏中喙鲸
英文名:True's beaked whale
学名:Mesoplodon mirus
又称初氏中喙鲸,奇妙喙鲸(拉丁学名中的“mirus”即“奇妙”之意)。过去认为仅分布于大西洋,但现已确认在南半球亦有分布。罕有目击记录,曾有科学家发现有3头特鲁氏中喙鲸在北卡罗来纳州外海约600英寻(大概约合1097.28米)深处移动。同样是数据缺乏,我们对其种群数量还有待深入研究,但可能它们在北大西洋的数目并不少。成年特鲁氏中喙鲸约4.9米-5.3米长,出生时的幼体约2米-3米长。
- 李墨谦 -
他就是那天出现的模特
青年插画师、青年国画家。
喜好自然之美,热爱动植物,
绘画主题因此也多于此。
更多海洋知识,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