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马季合作26年(马季为何对赵炎说)
赵炎马季合作26年(马季为何对赵炎说)刘宝瑞马季接着说道:“刘宝瑞先生对我有恩,我当年答应过他,要收他的外孙当徒弟。”赵炎等人不明所以,赶紧问道:“先生,您要收谁啊?”马季不紧不慢地说:“我要收侯冠男为关门弟子。”赵炎等人是面面相觑,他们并不知道侯冠男是谁。
相声大师马季先生一共有19个徒弟。
1976年年底,马季首开山门,收下了大徒弟姜昆,后来又陆陆续续收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等人。
说是师徒关系,不过马季一直把徒弟当朋友、当同事、当哥们,马季喊徒弟大都是喊“兄弟”;徒弟们也从来不喊师父,而是一直管马季喊“先生”。
1998年,马季把姜昆、赵炎等人叫到家里,开诚布公地说:“我要给你们收个小师弟,这个徒弟我必须得收!所以你们是同意我也得收,不同意我也要收。”
赵炎等人不明所以,赶紧问道:“先生,您要收谁啊?”
马季不紧不慢地说:“我要收侯冠男为关门弟子。”
赵炎等人是面面相觑,他们并不知道侯冠男是谁。
马季接着说道:“刘宝瑞先生对我有恩,我当年答应过他,要收他的外孙当徒弟。”
刘宝瑞
刘宝瑞(1915-1968年),北京人。刘宝瑞能逗会捧,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刘宝瑞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喜欢相声,从9岁开始,他就经常到北京天桥等地听相声,时间久了,有时还会表演一两段相声。
刘宝瑞聪明好学,在天桥得到过相声名家张寿臣等人的指点。后来刘宝瑞拜到张寿臣门下,成了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
刘宝瑞出师后就到天津撂地卖艺,17岁就跟马三立搭档,到营口、烟台等地“跑码头”,后来又到济南、南京、香港等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相声技艺也是日臻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刘宝瑞经师父张寿臣的推荐,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成了职业的相声演员。
当时说唱团是人才济济,侯宝林、刘宝瑞、孙书筠、马增芬是团里的台柱子,被誉为“四大金刚”;在相声演员中,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更是处于至尊的地位。
刘宝瑞不但相声技艺高超,而且热心公益事业,为培养相声后备人才更是竭尽全力。
从1954年开始,刘宝瑞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曲艺训练班,一直坚持了12年,为北京和部队培养了大批的曲艺人才,马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马季(1934—2006年),原名马树槐,原籍天津宝坻,出生于北京。
马季
马季第一次接触相声是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当时他还不到10岁。
马季的班长吴常坤和相声常家是亲戚,放学以后在常家开办的相声园子——启明茶社帮着收牌。当时听相声是零打钱,1毛钱买5个牌可以听5段相声,每说完一段相声就收一次牌。
马季被吴常坤安排在自己收牌的管辖范围,所以马季就可以不用花钱白听相声。
马季第一次去启明茶社听相声,就被相声迷住了,从那以后,他就经常缠着吴常坤去听相声。时间久了,马季也学会了还几个小段子。
1947年,马季的父亲因病去世,迫于家贫,马季被送到上海一家织造厂当学徒。
马季好像有语言天赋,到了上海没多久,就学会了上海话。
少年马季
马季还经常能从掌柜的电匣子(广播)里听到了刘宝瑞的单口相声,他一下子就爱上了刘宝瑞的相声。马季当时非常用心,通过听广播,马季就能够熟练地把刘宝瑞的不少相声段子背下来。
上海解放后,马季又回到了北京上初中三年级。
1951年初,宣传抗美援朝是热火朝天,学校成立了宣传队,马季和同学搭档说相声,到街上为市民演出,效果非常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马季也非常高兴。
5月份,马季成了北京新华书店的一名营业员。马季在工作之余,经常到前门外的迎秋茶社听相声。
迎秋茶社是侯宝林二徒弟黄铁良的姑姑黄迎秋开办的相声茶社,当时经常在那里演出的相声演员有高德明、王世臣、赵振铎、于世德、高凤山等人。
马季是边看边学,很快就成了新华书店联欢活动中的骨干成员,他的相声也成了联欢会上的固定节目。
马季为了提高自己的相声技艺,报名参加了曲艺训练班,成了刘宝瑞的学生。
马季进入训练班没多久,就受到了刘宝瑞的青睐。
两个人私下接触几次之后,刘宝瑞直接说道:“爷儿们,你以后就干这个吧,我看你挺有才能,我负责教你,非把你教出名不可。”
青年马季
马季当时还年轻,刘宝瑞在他心目中可是高不可攀的相声大家,面对刘宝瑞抛出来的橄榄枝,马季不知道怎么办,他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刘宝瑞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他不可能会轻易放弃。
过了没几天,下课后他又找到马季,旧事重提。
马季是支支吾吾:“刘老师,您容我考虑考虑。”
刘宝瑞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哪知道马季结束了在训练班的学习,也没有给刘宝瑞一个肯定的答复,后来他也没敢去见刘宝瑞。
1956年,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在北京举行。经过层层选拔,马季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职工曲艺业余汇演。
北京市总工会的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汇演,他们为了保证马季的相声《都不怨我》能够取得好成绩,特意到中央广播说唱团请来了两位老师:刘宝瑞、郭启儒。
刘宝瑞、郭启儒为马季他们辅导了整整半个月,从每一个包袱的设置,到每一个动作的尺度把握,两位老师都是严格把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位老师的精心辅导下,马季的相声在汇演中获得了一等奖。
多年以后,马季在回忆录中还这样写道:“这功劳应该归功于刘老师的指点。”
当时在台下就坐的有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团长白凤鸣,还有相声大师侯宝林。
表演结束,侯宝林等人到了后台看望演员,侯宝林握着马季的手问道:“搞专业你愿不愿意啊?”
马季是受宠若惊,他心里是一百个愿意,可他嘴上却没敢说出来。
没想到接下来马季是双喜临门。
1956年6月29日,经北京海淀区组织部党委批准,马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一天后,即7月1日,马季拿着介绍信,跨入了中国广播说唱团的大门,成了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
刘宝瑞非常高兴,他拉着马季的手说:“爷儿们,你终于来了!你放心,我负责教你,保证把你教出来!”
马季是受宠若惊:“刘老师,我保证跟着您好好学!”
侯宝林、刘宝瑞、马季
刘宝瑞笑眯眯地说:“咱们这地方可是果子行,不是卖酸枣的。听我的没错!”
两天后,侯宝林把马季叫了过去:“你呀,像一块刚出土的玉石,就看怎么雕了。遇上名师,算你走运;碰上那不怎么样的,三雕两雕,也就废了。你考虑考虑,跟我学相声吧。不出三年,保证把你培养出来。”
刘宝瑞的话让马季是受宠若惊,侯宝林的话更是让马季诚惶诚恐了,面对两位相声大家,22岁的马季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这还不算,接下来郭启儒、郭全宝也都找上门来,想收马季当徒弟。
马季是更加迷茫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四位相声大家,争着抢着收自己做徒弟,这分明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机会是千载难逢,可答应哪一位,别的三位都不会高兴。
就在马季迷茫、彷徨的时候,说唱团领导研究决定: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都是马季的指导老师,其中侯宝林担任马季的责任老师。
侯宝林、刘宝瑞、马季
侯宝林的名气最大,不但演出任务多,社会活动也不少,所以他经常对郭启儒说:“郭大爷受累,您就把他会演的给他过过。”
在这四位老师中,刘宝瑞给马季的传授最多。刘宝瑞为人和蔼可亲,平等待人,没有架子,他完全把马季当成了最好的朋友。
据马季回忆:“刘先生为培养我掌握传统段子,在录制《找堂会》、《扒马褂》等段子时,亲自为我捧哏,并将许多传统相声段子传授给了我。”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侯宝林、刘宝瑞、马季等人经常到中南海,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说相声。
从节目的选择到节目的表演,刘宝瑞都不厌其烦地给予马季不少指导,令马季非常感动。
刘宝瑞和马季在团里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据马季在回忆录中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刘宝瑞曾经对马季说:“树槐(刘宝瑞一直喊马季的原名)啊,我只有一个女儿,将来我要是有了外孙,你得收他做徒弟。”
马季是一口答应:“刘先生,您放心。”
1968年10月8日,刘宝瑞先生不幸去世。马季得到了消息后,非常难过。
刘宝瑞先生去世后,马季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
所以才有了1998年,马季对赵炎等人说:“刘宝瑞先生对我有恩,所以我必须收侯冠男为徒。”
马季不但把16岁的侯冠男收为关门弟子,还吩咐姜昆、赵炎等人一定要照顾好这个小师弟……
知恩图报,信守诺言。
(全文完,感谢阅读。码字不易,欢迎朋友们点赞、关注@兰石读书习字、转发、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