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地质奇观(窝在山顶上的岩臼)
峡谷地质奇观(窝在山顶上的岩臼)尽管北臼岩石上安装了护栏和铁链,但仍需要注意攀爬安全。北臼在北臼峰顶上,必须在光秃秃的岩石上攀爬至顶,才能亲眼目睹罕见的岩臼。青山园区的地质地貌值得一看,但对我们这个年龄人来说,考验腿力、考验体力、考验毅力,因为全程马不停蹄地游览需耗时四个多小时。晚宿克什克腾旗所在地经棚镇。朴素的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青山园区景区大门,点赞!
2022.7.14
最晚与宾馆前台聊天,得知附近有个大青山景点,正是我N年前看到的内蒙古发现冰臼报道的所在地,但是在旅游等相关平台上查询克什克腾旗的冰臼旅游景点竟然有四个名称:克旗青山国家地质公园、大青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公园、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青山园区、青山冰臼群,我有点懵,哪一个该是我们去看的冰臼景点呢?询问当地人,他们只知道大青山有冰臼,至于景区的具体名称并不明确。查询地图,核对景区所在位置,前三个是同一个地方,第四个与前三个不在同一个地方。放弃第四个,先导航克旗青山国家地质公园,车从105省道驶入了一条沙石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通往成熟景点的公路应该是正规的铺装公路,于是果断掉头,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沙石路是景区南门,现在已废弃。我们再导航大青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公园,因为冰臼是第四季冰川的产物,但是导航的目的地是个村庄,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大青山景区还要向前行驶十来公里。按照老乡的指导我们终于来到了景区,这才发现按照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青山园区导航是最准确的。
青山园区的岩臼比较集中的有两处,取名为北臼和南臼。进入景区,先徒步,然后乘坐20分钟的索道,再爬山。北臼在光秃秃的岩石顶上,非常险峻,手脚并用爬上顶,才能看到巨大的臼,看北臼,相当于在攀岩。南臼离北臼有点距离,从北臼下顶,须乘景区车前往南臼,大约有20分钟的车程,下车后得攀登几百级的钢梯,陡峭的钢梯看看腿也软了,但渴望看南臼的心情,迫使自己鼓足勇气向南臼峰挺进,峰是个高地平台,登上南臼峰,平走约五百米,呈现眼前的是平台式的岩臼群,岩臼一个接一个,有大有小,参差不齐。相比较,北臼,大、深;南臼,多,散。臼,一般呈正圆形,也有是不规则边缘的圆形。大的臼,如缸、如盆、如桶,直径有一米多,深有70-80公分,蹲4-5个人不在话下;小的臼,如盘、如碗、如杯,只有十来公分,相对比较浅。关于“臼”的形成,地质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称“冰臼”的,认为是冰川侵蚀的结果,厚达几千米的冰盖,其冰川融水在300-400的大气压强下,携带石块等碎屑,高速旋转研磨岩石,形成了圆形的冰臼;说“岩臼”的,成因比较宽泛,认为风道的风蚀作用也能形成窝穴,“冰臼”是“岩臼”的一种,而青山的窝穴在山顶、在山脊,怎么会是冰川的结果呢。青山岩臼群目前是世界上发现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形态最完美、保存最完好的岩臼群。
青山园区,不仅有特有的冰臼,衬托冰臼的自然景色也非常美,非常有特色。裸露的黄岗岩,锯齿状的暴露在大地上,绿色的草地裹在黄岗岩的身边,像是身披盔甲,黄绿相间,煞是好看。黄岗岩是酸性岩浆岩,也是因地壳运动抬升,露出地面,受垂直风化而形成。真可谓,大自然,不缺能工巧匠。
青山园区的地质地貌值得一看,但对我们这个年龄人来说,考验腿力、考验体力、考验毅力,因为全程马不停蹄地游览需耗时四个多小时。
晚宿克什克腾旗所在地经棚镇。
朴素的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青山园区景区大门,点赞!
北臼在北臼峰顶上,必须在光秃秃的岩石上攀爬至顶,才能亲眼目睹罕见的岩臼。
尽管北臼岩石上安装了护栏和铁链,但仍需要注意攀爬安全。
北臼峰顶上的岩臼。
小穴岩臼。
紧密相连的岩臼。
一米多大的岩臼。
岩臼窝底生长植物。
左侧岩臼已被岁月风化磨平。
因地壳运动,成型后的岩臼失去水平状态。
不良行为游客留下的遗物。
南臼峰顶上的岩臼。
几乎被风化磨平的岩臼。
还没进景区,就见绿黄相间的景色,黄色的黄岗岩和青翠的草地。
进入景区,步行约10分钟,来到缆车上行站。
乘缆车约二十分钟抵达下行站,如果不坐缆车徒步上山,据工作人员介绍单程就需要2个多小时。
热水塘镇-青山园区-经棚镇行程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