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巾帼风采铸就抗疫最美风景线(战疫一线的最美身影)
展巾帼风采铸就抗疫最美风景线(战疫一线的最美身影)临行前,吉中伟并没有将行程告诉73岁的母亲。去年,母亲因病治疗出院后,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平时,我们兄妹4人照顾母亲,我原本想着从武汉回来后,再去看望她老人家。”吉中伟说,到达武汉后,他在物资仓库负责装卸物资,“组里的队员们一天至少要装卸五六十吨的货物。”无论再忙再累,吉中伟总会抽出一点时间给老家的亲人打个电话,既问问母亲的身体情况,也免得他们惦记自己。今年51岁的吉中伟家住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是一位从事服装生意的个体户。2月18日,经过前期选拔,吉中伟接到了赴武汉支援一线的通知。作为蓝天救援队该批援助武汉队员中唯一的一位三门峡人,吉中伟深感使命在肩,当天凌晨4点多,他就带着通行手续,朝着武汉方向进发。2月26日晚8点左右,位于武汉市防疫前线的一个物资仓库区,三门峡蓝天救援队队员吉中伟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拖着一身疲惫向宿舍走去。这时,吉中伟才感觉腰隐隐作痛,那是因为他在几天前装卸防疫物资时
男儿有泪不轻弹 坚守抗“疫”第一线
记者徐小龙
2月23日,正在武汉从事义务援助工作的三门峡市民吉中伟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特殊时期,他决定留在武汉继续完成任务,难掩悲伤的他跪在地上,朝着家的方向给母亲磕了3个头,他身边的队员们也一齐脱帽,鞠躬默哀行礼……
吉中伟在武汉前线搬运物资(图片由蓝天救援队队员提供)
2月26日晚8点左右,位于武汉市防疫前线的一个物资仓库区,三门峡蓝天救援队队员吉中伟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拖着一身疲惫向宿舍走去。这时,吉中伟才感觉腰隐隐作痛,那是因为他在几天前装卸防疫物资时扭伤所致。“这点伤没啥,我能坚持……”吉中伟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可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几度哽咽。
援驰武汉 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
吉中伟流泪是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2月23日,就在吉中伟从三门峡出发抵达武汉参与义务防疫工作的第6天,远在老家的母亲去世了。当天凌晨,当妹妹将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告诉吉中伟时,他走到集体宿舍外默默流下了热泪。
今年51岁的吉中伟家住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是一位从事服装生意的个体户。2月18日,经过前期选拔,吉中伟接到了赴武汉支援一线的通知。作为蓝天救援队该批援助武汉队员中唯一的一位三门峡人,吉中伟深感使命在肩,当天凌晨4点多,他就带着通行手续,朝着武汉方向进发。
临行前,吉中伟并没有将行程告诉73岁的母亲。去年,母亲因病治疗出院后,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平时,我们兄妹4人照顾母亲,我原本想着从武汉回来后,再去看望她老人家。”吉中伟说,到达武汉后,他在物资仓库负责装卸物资,“组里的队员们一天至少要装卸五六十吨的货物。”无论再忙再累,吉中伟总会抽出一点时间给老家的亲人打个电话,既问问母亲的身体情况,也免得他们惦记自己。
“在仓库区,平时我们是7点45分集合开晨会,2月23日凌晨5点多我就醒了,没多久,妹妹打来电话告诉我,妈不在了。”吉中伟回忆起母亲,话语里充满了思念,“去年4月,我加入三门峡蓝天救援队时,母亲身体还好,我告诉她,我要专门从事义务救援和志愿活动了。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她很支持我,还叮嘱我要‘好好干’。”
多重压力 他选择继续留守一线
本次援助行动,吉中伟工作的地方在武汉黄陂区,这里临近武汉天河机场。“有时候运送的物资数量多,我们搬运组的队员会直接去机场进行装卸。”吉中伟告诉记者,他们所在仓库装卸的捐赠物资来自全国各地,也有许多来自海外的物资。每次货车到达仓库区,他们需要及时进行交接搬运、清点入库,并按照要求做好发放工作。吉中伟到达武汉后就报名来到对体力要求最高的搬运组。“物资多的时候,要干到晚上10点,有一次下班时已经凌晨1点多了。”吉中伟说。
货物随时都有可能运达,吉中伟等人也是24小时待命。几天前,吉中伟在搬运货物时扭伤了腰,他没声张,默默坚持了几天。2月25日,同他一起工作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们发现了异常。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救援队将他调配到了消杀组。
“消杀组的主要任务是对进出仓库的车辆、人员进行消毒、登记。在仓库物资转运过程中,这里是负责人员和货物安全的第一道关卡,责任重大。每天,进入仓库区调配物资的车辆很多,有各类货运车辆和医院的救护车辆,工作环境相对危险,工作中的心理压力要更大一些。”吉中伟介绍。
消杀组的工作一天分成两班,上午8时30分到下午2点一班,下午2点至6点一班。执行消杀工作任务时,吉中伟和其他战友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防护服不透气,穿着比较热,里面只用穿单薄一些的衣物。可一天工作下来,秋衣、秋裤还是会被汗水浸透。”吉中伟说,因为穿脱防护服较为不便,队员们又担心吃饭、上卫生间等会影响工作进度,因此,大家根据换班时间将每天吃午饭的时间调整到了两点。工作时,大家不喝水、不去厕所,全力保证消杀工作正常进行。
坚守初心 悲伤中不忘使命担当
之所以坚定地选择做一名“逆行者”,吉中伟认为,这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志愿和初心。“我一直热爱义务救援和志愿服务事业,哪里有需要,就想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去帮助他人。”吉中伟说。
加入蓝天救援队以后,吉中伟先后参与了多次义务救援活动,也承担了队内的组织、培训工作。去年义马气化厂“7·19”爆炸事故发生后,他带领队员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参与救援;同年8月,吉中伟连续7天在灵宝汉山景区参与对失联人员、某大学副教授杨某的搜救工作。为了更好地从事水下救援工作,他还自费考取了潜水员证,“希望自己能在更多场合救助他人”。
在武汉的援助工作辛苦而充实,“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工作,队员们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压力。”吉中伟告诉记者,因此,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没有告诉队友,怕影响大家的情绪。2月23日8时许,大家集中在一起准备忙碌时,一位细心的队员察觉吉中伟面带悲伤,情绪不太对劲儿。
在大家的关心下,吉中伟说出了实情。得知这个消息后,在场的数十名队员齐刷刷地向他敬了一个礼。随后,吉中伟站在列队前面,朝家的方向给母亲磕了3个头,队员们一齐脱帽,鞠躬默哀行礼。
河南蓝天救援队的有关负责人闻讯,想安排他先回家。“我心里确实也着急,但任务还没结束,我决定等工作结束再回去。”吉中伟说,他十分思念母亲,也挂念着母亲的后事,“回去后,还有14天的隔离期,第一时间也见不到母亲,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事给大家添麻烦。”吉中伟说。这几天,吉中伟只能在休息时多给亲人打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
2月25日是吉中伟母亲下葬的日子,吉中伟的队友们自发和他一起进行了简单的祭拜。听说吉中伟支援武汉的事迹后,吉中伟老家义马市东区街道的工作人员也前往他的家中吊唁慰问。
“我想母亲一定会理解我的,希望老人家一路走好,等我回家之后再去坟前看她……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想先把手头的任务完成好。”吉中伟的声音里带着悲伤,也充满了力量。
勇敢“逆行”,三门峡一青年雷神山战“疫”
记者 程倩
武汉封城后,31岁的三门峡青年刘升升原本在距离武汉市雷神山医院不远处的出租屋内居家隔离。“我要到雷神山去!”一则志愿者招募信息,让他毅然“逆行”而上,主动来到雷神山医院报名,经过一周培训,成为一名物业保洁志愿者——
2月26日晚,刘升升走出武汉市雷神山医院ICU一病区,结束了当天的医疗区保洁工作,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洗澡、吃饭、跑步锻炼。回忆起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点滴经历,他坦言,艰辛与危险、感动与希望时刻相伴左右。
清理污染物,直面风险
这是刘升升成为雷神山医院志愿者的第21天。这一天,一位新来的志愿者初次进入ICU一病区,从穿防护服到进入重污染区收垃圾,刘升升一直带着他熟悉工作流程,从他身上,刘升升仿佛看到了2月6日刚进入病区时的自己。“当时我虽然表面上故作镇定,但心里真的很紧张。”刘升升说,ICU一病区住了14名重症患者,感染风险大,根据指挥部安排,30岁到40岁之间、身体抵抗力较好的志愿者在这里负责保洁工作。
刘升升的防护服上写着“三门峡” (图片由刘升升提供)
每天处理感染性医疗废弃物,保洁人员是隔离区内距离污染源最近的群体之一,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认真处理。
刘升升告诉记者,他每天上岗后,先要做好洗澡间、值班室等生活区的卫生、消毒和垃圾清理工作,随后,换上防护服进入ICU病房。“先戴上医用手套和N95口罩,然后穿一层薄一点的防护服,外面再套上一层厚一点的防护服。穿好后,经医生检查合格才能进入病房。”刘升升说,他先从清洁门进入半污染区,把废弃衣物打包收走,再进入污染区收垃圾。随后,他和另一位志愿者配合着进病房收医疗垃圾,处理时要非常小心,消毒后再装入专用的黄色垃圾袋,收到缓冲区后再次消毒。除了收垃圾,他还要拖地,保障病房的地面卫生……做完这些工作,经常要用三四个小时。
最近,武汉的天气较为闷热,每次从病房出来,刘升升总是浑身湿透,吃饭有时也难以下咽。尽管工作十分艰辛,但刘升升和所有志愿者都一丝不苟,让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高效顺畅。
关心与鼓励,给予力量
刘升升是湖滨区交口乡野鹿村人,2019年,只身来到武汉做生意,经营一家肉夹馍店。武汉封城后,他回不了家,再加上自己是单身没有太多后顾之忧,所以一看到雷神山医院需要志愿者的消息,就直接去报名了。
“当时,雷神山医院还没完全建成,指挥部的同志跟我说明了将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困难,还让我多用点时间考虑清楚再作决定。我说‘我要留下’。没想到,指挥部的同志对我说了一声‘谢谢’,这让我很感动。”刘升升说到这里一度哽咽。
“我这次做志愿者是瞒着父母来的,有些心里话,跟家人说怕他们操心,跟朋友说怕他们不理解。万一我在这儿出点意外,恐怕都没人知道。”刘升升说,近几天,他想到了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会长孙梅丽,便向她倾诉内心的想法。
孙梅丽告诉记者,刘升升是市“爱心之家”的志愿者。为了让家乡人更多了解他的情况,孙梅丽建议刘升升在“爱心之家”志愿者微信群里分享一些他在抗“疫”一线的故事。随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为他加油鼓劲,给了他坚强的精神支撑。
向往新生活,满怀希望
刘升升的战“疫”经历,很快在三门峡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发。“刘升升好样的!你是我们三门峡人的骄傲!”“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期待你平安归来!”看到网友们的留言,刘升升的心里也暖暖的。近日,他的故事传回了家乡,也传到了父母的耳中。
“我妈打来电话,之前她问我在武汉干什么,我都说在家,她没想到我会跑到这么危险的地方。”刘升升说。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不让关心他的亲朋好友担心,他每天忙完工作后,时常在生活区跑步锻炼,希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谈到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刘升升的话语里充满了希望。“我想先回三门峡看看父母,然后,继续经营好自己的肉夹馍生意。”
刘升升每次进病房前,都会在防护服上写下“河南三门峡”“天鹅之城三门峡”。“我为自己是三门峡人而骄傲!”正是这份对家乡的爱,给予他抗击疫情的坚实力量。
三门峡援助武汉医疗队战“疫”日记③
忙碌又平凡的一天
张闪烁
2月22日,今天是我们第二次进舱,我和宋振原、王晶要值第一个上午班。早上6点起床后,匆忙喝了一盒牛奶就赶快集合坐车赶往江汉方舱医院。
由于清洁区更换衣服的医务人员较多,我们就到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穿防护服、佩戴防护用品。武汉的早上还是很冷的,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我们准备工作很充分,动作也比较熟练,不到20分钟,我们都已穿戴完毕等候进舱。
医务人员合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不到8点,我们开始和夜班的战友们交接班。护士长张丽提前把我们这班需要干的工作布置到位,我和黄河三门峡医院的李萌需要负责标本的发放登记工作,武汉当地的战友们负责协调安排。认真听取完工作流程介绍后,我和李萌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由于需要采集咽拭子的病人较多,我们必须要查对清楚,容不得丝毫马虎,不大一会儿就出了一身汗,还好我们顺利发放完毕,没有出现失误。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到了午餐时间,我和宋振原被临时安排去发放午餐。病人的膳食搭配合理,菜有两荤两素,米饭、水果、牛奶营养均衡,利于病人康复。方舱医院还为病人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有洗发水、牙刷、毛巾、抽纸、卫生巾等,还有澡票,每周可以洗3次澡,病人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病人的情绪也很稳定,有些心态好的病人还在一起唱歌、做操。看到他们这个样子,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值得庆幸的是,当日出院病人1人,无入院病人。初步计算了一下我们当天的工作量,发放餐食1364人次、标本217人次、中药1364份、物资116人次。
忙碌的时候时间就过得格外快,到了下午两点该下班了,这才感觉到自己已经体力不支,取下护目镜之前,里面的水顺着脖子往下流,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已经湿了。顺利出舱后,我们坐上公交车返回酒店,途中大家还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热干面、武大的樱花。我们相信等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武汉一定还是那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作者系卢氏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护士)
他承诺为“逆行者”终生免费理发
记者徐小龙
最近一个月,对于三门峡崇尚发艺经理李振来说,真是忙碌而充实的一个月。虽然店铺营业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李振和他的同事却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们发挥一技之长,以义务为一线人员提供理发服务的方式支援防疫工作,为一线人员送去了便利和温暖。
李振今年31岁,本报曾对他的创业事迹进行过报道。2017年,从事美发行业多年的李振开始带领同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公益活动,他们长期坚持义务为社区老人、环卫工人、消防队员等群体理发,在为他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他和同事们也收获了许多。
2月15日,黄河三门峡医院23名医护人员准备驰援武汉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收拾行装的过程中,大家需要集中理发。听说这一消息后,李振马上组织14名员工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紧张有序地为医护人员开始理发。“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医护工作者勇敢‘逆行’,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能义务为他们剪发,我们十分高兴。”李振说。
在临行现场,正在剪发的李振一行人被温暖感人的氛围深深触动着。李振当即作出一个承诺:“这次所有去一线的医护人员,大家以后剪发,我们‘包’了。”李振的举动感动了现场许多人。
最近一段时间,李振和他的同事们又先后来到三门峡市公安局崤山分局、三门峡市交警支队等单位为民警理发。疫情期间,李振和同事们已经为五六百名一线人员提供义务理发服务。“他们义务来给我们理发,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支持。我们也会以更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抗‘疫’一线中去。”崤山分局安侦大队四中队中队长高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