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找到正确位置的球吗(头上顶球的直19决战)
你能找到正确位置的球吗(头上顶球的直19决战)直19头上大球的特写,直升机特殊的气动环境之下,头顶装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厘米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探测传感器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另外,毫米波雷达具有天线波束窄、分辨率高、频带宽、抗干扰力强等特点,因此抗干扰、反隐身能力也优于其他波段微波雷达 它能分辨识别很小的目标,而且能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具有成像能力,体积小、机动性和隐蔽性好,在战场上生存能力强。从左上顺时针:直19、科曼奇、米28N、阿帕奇毫米波雷达:高分辨率、高穿透力所谓毫米波雷达,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探测雷达,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由于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探测和光电探测的优点。可以理解为:波长越短,探测精细程度越高,自然分辨率越高。
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直8B、直9、直10、直-11WB、直19等现役军用直升机纷纷亮相,性能各异、内外兼修的各型直升机让人大饱眼福。特别是首次公开亮相的直-19武装直升机,头顶上的大“球”,更是吸睛无数,成为本届航展的一大亮点。
头上顶球的直-19武装直升机
头上顶球:这个主意起源自美国
引发了大家极大的兴趣的球状物体,就是直19武装直升机的最新利器--毫米波雷达。关于这个雷达的重要意义,简单的说,直升机顶上这个“球”之后,可以在不暴露本机的情况下,准确侦察战场状况,并将数据传送给直-10对目标进行打击。直升机安装毫米波雷达起源自山姆家“长弓阿帕奇”改进型武装直升机,其后俄罗斯的米-28N也曾安装“宝石280”毫米波火控雷达。算起来,在全球范围内直19是第三家量产装备毫米波雷达的武装直升机。必须说明的是,美国“科曼奇”武装直升机也曾安装更加科幻的锥形毫米波雷达,但阿帕奇最终夭折;欧洲“虎”式直升机也曾推出头顶带球的型号U-TIGER,但此球非彼球,虎式头顶的是旋翼主轴瞄准具,而非毫米波雷达。
从左上顺时针:直19、科曼奇、米28N、阿帕奇
毫米波雷达:高分辨率、高穿透力
所谓毫米波雷达,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探测雷达,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由于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探测和光电探测的优点。可以理解为:波长越短,探测精细程度越高,自然分辨率越高。
同厘米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探测传感器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另外,毫米波雷达具有天线波束窄、分辨率高、频带宽、抗干扰力强等特点,因此抗干扰、反隐身能力也优于其他波段微波雷达 它能分辨识别很小的目标,而且能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具有成像能力,体积小、机动性和隐蔽性好,在战场上生存能力强。
直19头上大球的特写,直升机特殊的气动环境之下,头顶装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装在哪里:站的高,看的远
多年来,直升机凭借特有的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能力,使得其可以悄然接近、快速攻击,进而成为密林中的“杀手”,在全球各地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几何时,随着各类光电对抗措施的发展,各类对抗武器如地面高炮、便携防空导弹的广泛装备,直升机面临更加恶劣的战场环境。而毫米波雷达的出现,使得武装直升机能够隐蔽在障碍物后面,只露出机载雷达,悄然袭击敌方坦克。
直19正面视图
目前,直19在中国陆军航空兵之中,是作为轻型武装侦查直升机使用,在执行武直攻击任务外,还担负有对空对地侦察的重要使命,而毫米波作为传统可见光、红外传感器之外的新探测手段,能够极大的拓展和提升直19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其他的直10等直升机与安装了毫米波雷达的直19编队配合,分享信息情报,相当于也具备了穿透战场迷雾的能力。毫米波雷达还具备制导火控能力,它最大探测导引距离可达几十千米,配上主动制导的毫米波导弹,抗红外对抗干扰能力就更突出,敌方各类装甲车辆、地面工事都难逃致命一击。装备了毫米波雷达,直19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在战场真正的占领“一树之高”,切实发挥“坦克杀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