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那么多人忘不了张国荣(为什么我们依然这么喜欢张国荣)

为什么那么多人忘不了张国荣(为什么我们依然这么喜欢张国荣)这和他的经历有关,香港娱乐圈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就算是张国荣,也要10年才有今天。”意思是就算是张国荣这样的巨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名的。张国荣在圈中,是出了名的待人好,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情,他都很有自己的分寸,也因此受到大家的喜爱。昨天我在知乎热搜榜上刷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张国荣去世十几年后,粉丝反倒越来越多?我认真想了想,觉得有些回忆可以聊聊,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01.哥哥待人好,深知新人发展不易。

张爱玲说:“人的一生中会死三次,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哥哥张国荣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 ,活在他那不朽的作品里,每当提起他,就能想起他那俊俏的笑容。

2003年4月1日,本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节日,却因张国荣的离开,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一天。

很多人都说,这是哥哥跟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却未曾想,这个玩笑让所有人都笑不出来。

昨天我在知乎热搜榜上刷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张国荣去世十几年后,粉丝反倒越来越多?

我认真想了想,觉得有些回忆可以聊聊,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为什么那么多人忘不了张国荣(为什么我们依然这么喜欢张国荣)(1)

01.哥哥待人好,深知新人发展不易。

张国荣在圈中,是出了名的待人好,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情,他都很有自己的分寸,也因此受到大家的喜爱。

这和他的经历有关,香港娱乐圈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就算是张国荣,也要10年才有今天。”意思是就算是张国荣这样的巨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名的。

成名之前,他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做过推销员,那是一段困难且没有出头的日子,就是这10年默默无闻的经历,让他知道每个新人成长不易,这也是他成名后,一直愿意帮助别人的原因。

张国荣的第一张唱片销售惨淡,没有人买单,他一直在苦苦坚持着,暗自下决心:“除非自己下决心退出,要不然谁也别想赶我走。”就这样他坚持了好几年,才凭着《风继续吹》和《Monica》走红,从此逐渐走向事业的巅峰。

成名后的张国荣也是一副低姿态,他会给很多新人提供机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唱歌是古巨基,演戏是古天乐。

这是在一次采访上,主持人问张国荣:“你比较看好娱乐圈哪些新人。”他便脱口而出这两人名字。

后来才知道,张国荣其实也没见过古天乐,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觉得这个人很有天分,条件也很好,因此就提到他了,古天乐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古巨基也更加刻苦的学习音乐,说到这我好像更加明白了大家都喜欢叫张国荣哥哥的原因,在众人面前,张国荣的确就是一个哥哥的形象。

一个内心至善的人,他整个人都会发着光,照耀着身边的每个人。哥哥就是这样的人,当时媒体拿他和谭咏麟做对比,作为竞争对象炒作,两人的粉丝也是闹得不可开交。

可私底下张国荣和谭咏麟的关系并非新闻报道的那样,哥哥也一直说,那些不好的都是外界的传闻,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谭咏麟:“在你眼中,张国荣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谭咏麟:“他是一个很容易情绪化的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他总会先为别人考虑。”

说到这里,谭咏麟也忍不住低下了头。

在哥哥的整个生涯里,他似乎一直都保持着那颗赤诚之心,待人很好,认真做事,却也有着自己的执着,让我想起了一句很经典评价:他之所以成为巨星,不仅是因为那些歌,那些电影,那些绝世风华,而是这个人活着的时候,把做人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为什么那么多人忘不了张国荣(为什么我们依然这么喜欢张国荣)(2)

02.对自己有着极致的要求。

有人说,张国荣是因为演了《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之后入戏太深,导致他后来一直没能走出来。

这样的判断是否准确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程蝶衣这个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张国荣的极致表演,他的表情,他的眼神,他的举止,都让我们觉得张国荣就是程蝶衣本人,每一个镜头都能感受到极致。

为了能够融入角色,他提前几个月到北京学习,每个动作、颜色、表情都细细打磨,这才有了后面的程蝶衣。

我在众多影评中看到过一个很深刻的评论:

顾盼生姿,风华绝代只是表,里是张国荣把灵魂注入到这个角色中。

这种对于角色忘我的追求,让张国荣一度深陷其中,《霸王别姬》中有一场戏是张国荣拿着棍子乱打墙上的镜框,玻璃渣四处飞溅,入戏太深的张国荣把对手张丰毅(饰段小楼)都吓到了。

后来导演陈凯歌喊停,张国荣瞬间哭成了泪人,他真的把自己的融入进去了。

在拍完《霸王别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张国荣都还保留着戏中程蝶衣的习惯,他的眼神和动作,时常和戏中程蝶衣的一样。

张国荣曾说:我喜欢演戏,因为可以体会到别人的人生。可他真的入戏太深了,演别人的人生,却也成了自己的人生。

想到这里,我好像忽然明白了《霸王别姬》中的那句经典台词:“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这一次,就真的是一辈子。

导演陈凯歌回忆起这部戏时说到:“拍完霸王别姬后我做了个梦,总觉得张国荣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程蝶衣,程蝶衣就是他的宿命,他到底还是用人戏不分为程蝶衣画上了句号。”

人生如戏,张国荣也许在这角色中,找到了心里的归宿,因而沉沦。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霸王别姬》,它的悲情,它的结局,也同样把观众带进去了,都太沉重了。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英雄本色》中那个欢笑的少年,还有《纵横四海》中潇洒的侠盗,比起那些悲情,我更希望哥哥能够在这些戏中入戏深一些,至少,那样的快乐会来得更多。

为什么那么多人忘不了张国荣(为什么我们依然这么喜欢张国荣)(3)

03.香港文化输出的鼎盛时期,张国荣为代表的作品深入人心。

之所以这么多人能够记住张国荣,也与当时的香港演艺文化发展的背景有关,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文化输出的鼎盛时代,那个时候香港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我们记忆中经典的香港电影和音乐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细数这些人物,更能看到这个时代的经典。

歌手:谭咏麟、关正杰、罗文、林子祥、徐小凤、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演员:张国荣、林青霞、梁朝伟 、张学友、张曼玉、刘嘉玲、梁家辉、张卫健、古天乐.....

导演:徐克、吴宇森(暴力美学的传承和发扬,代表作有《英雄本色》、《纵横四海》)、王家卫.....

这份名单里,哪一个放到现在不是传奇呢?现在再来看这段历史,其实还蛮感慨的,时间飞逝,那个电影和音乐都处于鼎盛的时代,好像就真的悄悄溜走了,男神女神的容颜已逝,青春不再。

不过好在这些经典的作品都还在,还能时常翻出这些经典的作品,让后人继续传颂。

梁文道也曾评价道:

“香港人对张国荣和梅艳芳的怀念实际上也是对那个黄金年代的怀念。那时候香港处于文化输出地位,从一个港口城市真正变成国际大都市,香港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找到了香港人的自信。”

我很赞同这样的评价,这个时候的香港,文化输出成果丰硕,受世界关注,此时的香港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我前些天在看《请回答1988》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张国荣的电影片段,影响力已经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站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来看,我们对于哥哥的怀念,其实牵动着我们对于整个香港八九十年代演艺文化的怀念,因为那里有太多的经典,有太多忘不掉的青春,好在这份青春得到了传承,一代又一代,始终都在回忆和怀念。

写到这里,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17年了,你的粉丝没有一直都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你,因为你的人格魅力,你的才情,你的待人处事,值得这些。

今年的4月1日比往年要冷一些,雨也更大,不过好在,大家都没有遗忘。

为什么那么多人忘不了张国荣(为什么我们依然这么喜欢张国荣)(4)

最后:

17年过去了,哥哥张国荣仍然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有时候再回看哥哥的整个生涯,会觉得他是个很要强的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始终都想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世人。

他的离开,显然是做到了,他把自己永远定格在了47岁,大家能看到的,依然是那俊俏的面庞,没有老态龙钟,也没有步履蹒跚,这一切似乎真的刚刚好。

又到了每年全国怀念哥哥的时候了,大家都还在,你的故事还在继续,经典不散场,望安好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