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繁华市场在哪里(丹东往事17市区的马路市场)
丹东市繁华市场在哪里(丹东往事17市区的马路市场)新安街周围几乎让林林总总的市场包围了。这里是当时丹东经济活跃的地方。这里后来修建了新柳商业城、金元宝商业城和步行街,容纳了大量的商户。广济街是一排排服装剪裁摊位。长征百货大楼靠近三道桥子附近,还有一个面料批发市场。记得友谊电影院和丹东电影院之间的那条街很早就有了小吃摊儿,一直延伸到市立医院后面的五柳前街(好像叫这个街名),那时候,人们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物质也丰富起来,买火勺馄饨糕点不要粮票了,卖肉食的肉票也不收了。小吃摊好像一夜之间蹦出来许多。紧挨着小吃就是服装市场,起初就是露天的大路旁摆上摊床,渐渐地占了马路,盖了棚子封了顶,从广济街口延伸到县前街。崇建中街一直延伸到十经街,也是一条马路市场,卖海鲜和干品。记得十经街小学门前都被市场挤占着,现在十经街小学已经没有多少年了。
尽管文革期间对小商贩管理比较严苛,但是,打我记事儿开始,马路市场始终就没有断过流儿。八道沟门哪儿,记忆里总是有人在卖果蔬之类的农副产品,还有土篮子和筐。
八十年代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丹东市区涌现出许多马路市场。这些马路市场繁荣了地方经济,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我经常去的、比较有规模的马路市场有:四道桥农贸市场、新安街轻工市场、六道口综合市场、八街农贸市场、五纬路轻工产品市场、通春街农贸市场和大庙市场。
七八十年代的友谊电影院
记得友谊电影院和丹东电影院之间的那条街很早就有了小吃摊儿,一直延伸到市立医院后面的五柳前街(好像叫这个街名),那时候,人们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物质也丰富起来,买火勺馄饨糕点不要粮票了,卖肉食的肉票也不收了。小吃摊好像一夜之间蹦出来许多。
紧挨着小吃就是服装市场,起初就是露天的大路旁摆上摊床,渐渐地占了马路,盖了棚子封了顶,从广济街口延伸到县前街。
崇建中街一直延伸到十经街,也是一条马路市场,卖海鲜和干品。记得十经街小学门前都被市场挤占着,现在十经街小学已经没有多少年了。
广济街是一排排服装剪裁摊位。长征百货大楼靠近三道桥子附近,还有一个面料批发市场。
新安街周围几乎让林林总总的市场包围了。这里是当时丹东经济活跃的地方。这里后来修建了新柳商业城、金元宝商业城和步行街,容纳了大量的商户。
六道口综合市场
六道口综合批发市场在菜市街,主要批发小食品,也有一个裁缝摊儿,摊主是个瘸子,在当时小有名气。
八街市场从坝岗街起,到六纬路止。各种果蔬海鲜肉食产品琳琅满目。退路进厅后,八街市场在三纬路附近,失去了往日的繁荣。
三马路市场平行于八街市场,比八街市场起步早,长度与八街市场相当。但是,感觉上三马路市场的东西更全、更丰富。三马路市场退路进厅后,变成家具市场。附近的二马路先后做过露天市场、早市,现在再一次退路进厅了。
劳动宫
劳动宫和文化宫之间的五纬路,也有一个服装市场,一直延伸到五经街上。劳动宫靠近五经街一侧,还修建了乐美商场,专卖服装。退路进厅后,正逢国营商店改制和丹东一些新的商场进入,容纳了一批业主。
六道沟的通春农贸市场也非常大,几乎占据了整条通春街。退路进厅后,主要进入了福春大市场。
大庙市场在振兴区工业小学附近,现在这条街叫庙后街,估计早先这里应该有个大庙。丹东像这样规模的马路市场,当时很多很多。大庙市场消亡以后,一度烧烤店有许多,这些年也没有几家啦。
丹东的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这些年城市却建设很快,一些老建筑、旧市场逐渐消失,成为回忆。
马路市场没有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生活,作为一种经营模式,消失并不意味着消亡。
月亮岛夜市
现在的月亮岛夜市就是一个典型的马路市场,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七经街也曾做过季节性的夜市市场,起初,也是人山人海,只是昙花一现。
行走在市区,现在还是随处可见街头的摊位。在熟悉的街道,还有街边的早市残存,给人们提供便利。
前几天,也不知道是谁泄露了丹东市区因疫情需要静默的天机,半夜里,又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马路市场,挑灯夜战、好不热闹。如此看来,马路市场还真不是一声令下,就此能够消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