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完成家务劳动(做家务能让孩子更聪明)
鼓励孩子完成家务劳动(做家务能让孩子更聪明)自从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后,不少老师和家长想办法让孩子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孩子却不那么积极。像我们的仚仚就是这样的孩子。后来,他吃完糖,我我说:把你的衣服放回架子上吧。他很配合地抱着衣服放回去了。我拿了一块糖,说:我们一起收衣服,然后吃糖吧。他配合地跟着我来到阳台,我拿下衣服递给他,说:把衣服放床上。他没有听懂,他找了一圈,想把衣服挂立架上,我指了指床,说:这是床,他才放床上。衣服收好了,我把糖递给他,他第一次吃酥糖,特别开心。我说:这是糖,是不是甜甜的?他边吃边说“糖”“甜”,沉浸在吃糖的快乐里。我说:把你的衣服放回去,他陷入开心的情绪中,完全不听。
教育专家詹文玲说:“生活即教育,家务劳动使孩子得到了真正的成长,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怎样让孩子加入到家务劳动中?
作为家长,我们要重视孩子劳动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参与劳动,使他们成为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责任感、独立奋进的人。
我走到仚仚跟前,说:“我们一起给金鱼换水吧,”他笑了笑,和我走到厨房,他用手捉出一条金鱼,金鱼到处乱跳,他看得很开心,我说:地下湿了,拿抹布擦一擦吧。他走到洗手台拿抹布,并开始擦地。
我拿了一块糖,说:我们一起收衣服,然后吃糖吧。他配合地跟着我来到阳台,我拿下衣服递给他,说:把衣服放床上。
他没有听懂,他找了一圈,想把衣服挂立架上,我指了指床,说:这是床,他才放床上。衣服收好了,我把糖递给他,他第一次吃酥糖,特别开心。
我说:这是糖,是不是甜甜的?他边吃边说“糖”“甜”,沉浸在吃糖的快乐里。我说:把你的衣服放回去,他陷入开心的情绪中,完全不听。
后来,他吃完糖,我我说:把你的衣服放回架子上吧。他很配合地抱着衣服放回去了。
自从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后,不少老师和家长想办法让孩子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孩子却不那么积极。像我们的仚仚就是这样的孩子。
但我们的妈妈善于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比如给金鱼换水,我想,孩子觊觎游来游去的金鱼很久了,一直没有机会摸一下,这次竟然让他捞出来拿着。
孩子当然开心的去做了,这种愉快的劳动经历,将增加孩子对劳动的好感,从而愿意参与。
在预知孩子不愿意参加的劳动,妈妈不是强迫,而是用糖来吸引孩子去做,也成功地让孩子跟从妈妈的指令。
但是,有一点注意,在孩子自嗨的时候,让孩子去做家务,他一定不会理你,比如,在孩子沉浸在吃糖的喜悦中时,我们的妈妈就遭受了这种打击。
1.帮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孩子不喜欢闲着,却不愿意参与家庭劳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发现在不少家庭中,孩子想帮忙时,家长说“你不会做”;还是有机会做时,家长又挑毛病“做得不好”……
这样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遇到家务时,会自然地回避“我不行”。所以,我们需要构建孩子做家务的信心——力所能及的事,我们鼓励孩子去做;困难的事,直到孩子去做,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
2.利用儿歌,游戏等让家务劳动简单化,趣味化。
在做家务劳动时,我们一般都会边讲解边做示范,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枯燥又不容易理解,他们也不感兴趣。
但是,如果加入一些儿歌、游戏等就能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
比如,教孩子叠上衣时,我们边示范折叠过程,边用儿歌“关关门儿,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作提示,这样,孩子自己操作时,能够迅速将上衣叠好。
3.劳动后,给孩子一些表扬或者奖励。
尽管很多时候,孩子劳动的结果我们并不满意,但是,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或几个表扬孩子的理由。
比如,孩子洗袜子弄得满地是水,袜子也不怎么干净,我们还得偷偷地拿去洗,但是,我们要夸孩子“积极”“努力”等,或者给他喜欢的小零食等。
总之,不管做什么家务,我们都要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或奖励。
大赛爸爸坚持为大家分享家庭干预小技巧,看完文章请给我点个赞吧!关注大赛爸爸,教你家庭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