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白羽武侠故事(旧派武侠名家白羽)
方白羽武侠故事(旧派武侠名家白羽)他于武侠中写社会、写情,写侠的思想境界,武术技击方面则运用传统术语、诗词典故、神话传说等,来给各种掌法、兵器命名,这为以后的新派武侠的武技的命名开拓了思路。白羽本身不会武术,在写作《十二金钱镖》时,一度和另一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作,描写打斗时郑氏为他讲解打斗的招式,或在纸上画出图形,白羽按图描写,写到将近一半时,郑氏因故离开,留给白羽一本万籁声所著的《武术汇宗》,白羽遂自出机杼,在武术汇宗一书之中取经,取长补短,自成一家。《鲁迅全集》中收有七篇致他的长信,所以,他的理想不是写武侠小说,一直到晚年宫氏还常常自责,说他辜负了鲁迅先生的教诲和殷切的希望。可是现实是残酷的,首先你得生活,“活着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正在白羽生计维艰之时,一家报社邀请他写武侠小说,终于勉强府就,以一部《十二金钱镖》博得“挑帘彩”,小说十分畅销,一发不可收拾。《联镖记》
白羽原名宫竹心(1899-1966),是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著名武侠小说作家,以《十二金钱镖》一书成名,他的作品被誉为“社会反讽”小说,与还珠、王度庐、郑证因、朱桢木并称为“北派武侠小说五大家”之一。
作者像(源自网络)
白羽在少年时就嗜读公案、侠义小说,15岁时即开始尝试文艺创作,给报刊投稿,受“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对这些作品爱不释手,立志做一个新文艺家,思想上追求进步,在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常写一些小品文投登个报。
非常崇拜的作家是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二人。1921年夏,偶然得到周家的地址,便斗胆写了一封信,信末还恳请借书一读。想不到一周后竟接到回函,还有《欧洲文学史》、《杜威演讲集》等书,令白羽大喜过望,以后还曾亲聆鲁迅先生的教诲,多年后白羽曾回忆“先生的温柔敦厚的面容和谈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宫氏自传《话柄》)
《鲁迅全集》中收有七篇致他的长信,所以,他的理想不是写武侠小说,一直到晚年宫氏还常常自责,说他辜负了鲁迅先生的教诲和殷切的希望。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首先你得生活,“活着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正在白羽生计维艰之时,一家报社邀请他写武侠小说,终于勉强府就,以一部《十二金钱镖》博得“挑帘彩”,小说十分畅销,一发不可收拾。
《联镖记》
白羽本身不会武术,在写作《十二金钱镖》时,一度和另一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作,描写打斗时郑氏为他讲解打斗的招式,或在纸上画出图形,白羽按图描写,写到将近一半时,郑氏因故离开,留给白羽一本万籁声所著的《武术汇宗》,白羽遂自出机杼,在武术汇宗一书之中取经,取长补短,自成一家。
他于武侠中写社会、写情,写侠的思想境界,武术技击方面则运用传统术语、诗词典故、神话传说等,来给各种掌法、兵器命名,这为以后的新派武侠的武技的命名开拓了思路。
《大泽龙蛇传》
白羽塑造人物形象与驾驭语言的艺术,到了运用自如,下笔有若神助,叶洪生曾评论道:“天下之妙文,无有出白羽之右者!”既便是金庸也高度评价白羽的作品“寓意深刻,文字超凡”。另一位武侠作家梁羽生也说,自认为白羽的学生,因此才取了羽生的笔名。
白羽的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与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不一样,当时大多数武侠小说中,主人公往往口吐宝剑,御剑飞行,瞬息千里,白羽塑造的是真真正正的人,写他们的七情六欲,写他们的崇高光明,也写他们的渺小自私,无能无奈之处,通过他们来揭示人间的不平,社会的不公等现实,所以被称为“社会反讽派”。
《武林争雄记》
白羽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多,因此,在人情冷暖中有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精神,用看社会的眼光去写武侠,又开创武打综艺新风,(用诗词、神话等描写招式、武功等。)这个影响一直到新派武侠小说。
可是白羽却对武侠小说不屑一顾,对自己的武侠小说也是如此,认为那是一些“无聊的文字”。写书时也难免会有当时作家常犯的毛病,再加上自己本身又不是很重视,有时写的高兴十几万字出去了,却是离题遥远了,又往回来圆大,有时干脆将书中人名一改,变成另一部书了。
《偷拳》
《偷拳》一书可说是白羽代表作之一,它不像《十二金钱镖》那样,有五六部书与之关联,成为钱镖系列。此书单讲杨露禅偷拳学艺之事,这本书在80年代曾一版再版,又有同名连环画,相信大多数人对这本书应该有较深的印象。
晚年的白羽埋头研究甲骨文、金文,撰写有《甲金证史诠言》,和大量的研究文稿,他的研究不拘泥于前人成果,在古字有音符的考证,发音与文字的关系等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惜他的一大部分研究文稿在文稿中被抄,丧失殆尽。在患病身体健康极差的时候,还心心念念要出版他的研究论文集,惜终未如愿,于1966年病逝,多年后经后人整理的《甲金证史诠言》得以出版。
1987年在香港的武侠小说研讨会上,宫白羽于金庸、梁羽生并列为研究对象,被誉为武侠小说“一代宗师”、“中国的大仲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