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旦毛世来简介(见证邢美珠拜师跻身四小名旦的毛世来)
名旦毛世来简介(见证邢美珠拜师跻身四小名旦的毛世来)1983年的盛夏,关肃霜随云南省京剧院一团来东北演出。关肃霜可是大名家,担任云南省剧协主席、云南省京剧院院长,在全国京剧界享有很高的名望,被推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更重要的是,长春有很多“关派”戏剧艺术的爱好者。获悉她正在为大庆石油工人做慰问演出,省演出公司立刻派人去邀请。关肃霜爽快地答应了,大庆的演出一结束,她就带着剧团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长春。进入80年代以后,戏剧步入不景气时期,京剧尤为艰难,很少有新戏演出。主管部门为活跃本地的文化生活,去京津等地邀请名家来吉林演出。那天的拜师礼是由长春市京剧团的团长主持的。他首先引见了莅临的各位领导与嘉宾,然后分别介绍了两位主角。与会者大都是与戏剧有关的人士,毛世来的履历都耳熟能详,邢美珠是新人,她的经历很多人还初次听闻。1952年邢美珠出生于北京一个梨园世家,在哈尔滨长大。她6岁登台演出,8岁入哈尔滨市京剧院,1963年转入黑龙江省
——一代京剧名家是这样炼成的人的一生有很多第一次,往往都是难忘的。我到报社工作的第一次采访,就是如此。
1983年6月中旬,我从工厂调入长春日报社副刊部,领导分配我负责戏剧方面的报道。我在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对古典与现代文学史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戏剧知识的了解就很有限,充其量也就是元杂剧而已。我对京、评、话、杂几个门类知之甚少。领导交代,要抓紧时间熟悉各个剧种,特别是京剧,博大精深,不深入研究琢磨,是很难窥其门户的。
然而,报社的工作是从来不等人的。没几天,我就接到总编室通知:长春市京剧团的青年演员邢美珠,拜毛世来为师,今天举行拜师礼,派我去采访写个消息。邢美珠、毛世来这两个名字对我而言都很陌生,心里有些打鼓。好在总编室主任任老师是个京剧发烧友,他热心地告诉我,邢美珠是市京剧团两年前从延边京剧团调来的青年女演员,是个好苗子。毛世来是四小名旦之一,早在建国前就大名鼎鼎了。为支援东北文化事业,1958年毛先生带领北京和平京剧团几十名京剧人才落户长春,亲自担任吉林省京剧团团长。几年后,为培养京剧人才,毛先生又调至吉林省戏曲学校任副校长。“文革”期间,戏曲学校解体,毛先生受到迫害,精神和肉体遭受极大摧残。拨乱反正后,毛先生回戏校继续执教,因过度疲劳,突发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此后只能坐着轮椅授课。
听了任老师的一番话,我就没那么紧张了,骑上自行车,匆忙赶到长春市京剧团。拜师礼在二楼举行,我进去时,已有不少人捷足先登。前排坐满了嘉宾,应该是市里有关部门的领导。在后排落座后,我看到一个坐轮椅的老人被前呼后拥着来到主宾位置。我想,这就是毛世来先生了。在毛先生前面是一个精神抖擞的美女,年近三十,笑容可掬,眼睛分外有神。她殷勤地向每一位来宾打招呼致意。听到有人叫她“小邢”,无疑是今天的主角——邢美珠了。
那天的拜师礼是由长春市京剧团的团长主持的。他首先引见了莅临的各位领导与嘉宾,然后分别介绍了两位主角。与会者大都是与戏剧有关的人士,毛世来的履历都耳熟能详,邢美珠是新人,她的经历很多人还初次听闻。
1952年邢美珠出生于北京一个梨园世家,在哈尔滨长大。她6岁登台演出,8岁入哈尔滨市京剧院,1963年转入黑龙江省戏曲学校。1966年毕业后,她从师云燕铭、张蓉华、李慧琴、崇元碧、孙荣惠、花艳云等前辈名家。1968年她分到延边朝鲜自治州京剧团,1981年调长春市京剧团。她开始从艺那几年,正逢十年动乱,传统剧目都被封杀,也只能唱样板戏吧。这对她的艺术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好在动乱结束后,迎来文艺的春天,邢美珠依然风华正茂,终于可以“天高任鸟飞”了!她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名师指点助力,是飞不高的,得知毛世来就在长春,于是诚心诚意请求拜师。毛先生尽管有疾在身,在看过她的条件后,一口答应了。为庄重其事,才安排这个拜师礼。
那年,毛世来62岁,刚刚过花甲之年,但在我的记忆中已经很衰老了。他说,按照梨园行的老礼,拜师礼仪很繁琐,今天就一切从简,敬杯茶、行个礼就可以了。可是邢美珠还是行了跪拜礼,大家见状立刻鼓起掌来。
进入80年代以后,戏剧步入不景气时期,京剧尤为艰难,很少有新戏演出。主管部门为活跃本地的文化生活,去京津等地邀请名家来吉林演出。
1983年的盛夏,关肃霜随云南省京剧院一团来东北演出。关肃霜可是大名家,担任云南省剧协主席、云南省京剧院院长,在全国京剧界享有很高的名望,被推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更重要的是,长春有很多“关派”戏剧艺术的爱好者。获悉她正在为大庆石油工人做慰问演出,省演出公司立刻派人去邀请。关肃霜爽快地答应了,大庆的演出一结束,她就带着剧团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长春。
8月14日在吉林省宾馆礼堂演出了她的代表剧目《战洪州》。第二天,她又表演了自己最喜爱的拿手剧《人面桃花》。两戏一武一文,精彩绝伦,显露了“关派”的艺术实力,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作为跑戏剧的记者我一直跟踪报道,本以为演出结束,关肃霜也要踏上归途了,不料16日又收到通知:应青年评剧演员郑桂芳、京剧演员邢美珠邀请,关肃霜要在红星剧场观看她们的演出。邢美珠那天表演了《凤凰错》中的《将计就计》与《失子惊疯》。舞台上的她,表演大气,嗓音圆润醇厚,甜美脆亮,关肃霜看完后,非常高兴,现场还做了指点。在后台,邢美珠对我说,她从小就痴迷于关肃霜的京剧艺术,今天有缘相见得其指点,太荣幸了。但是,当时并没有提出拜师。不过,可能她的心中已经有了这个念头,为其日后远赴云南埋下了伏笔。
几年后,邢美珠从长春调到云南京剧院一团,如愿以偿地拜在了关肃霜门下,从此下苦功钻研关派艺术。据媒体报道,邢美珠在关肃霜身边工作与学习,得到恩师的真传,在艺术道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她学习并演出了《棋盘山》、《南界关》、《穆柯寨》、《铁弓缘》、《战洪州》、《白蛇传》、《吕布与貂蝉》、《白门楼》、《盗库银》、《谢瑶环》等剧目,成为剧院主要演员,被确定为关肃霜艺术接班人,人称“小关肃霜”。关派艺术有了接班人,关肃霜也十分欣慰。多年来,她们师徒经常合作,同台演出“关派”剧目。1988年在香港舞台上,关肃霜与邢美珠师徒同台合演了《铁弓缘》、《白门楼》等关派名剧,深受观众们喜爱。
在云南省工作多年以后,1991年邢美珠选择回到家乡黑龙江省京剧院。在回到家乡后,邢美珠深情地说:是黑龙江这块神奇的土地把我吸引,我愿意把我的后半生的戏台搭在这里,为家乡奉献我的全部光和热……
这时,邢美珠已是全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虽然已成名成家,但她总是每天第一个到剧院,最后一个走。剧院无论大、小演出,都有她的身影,全省、全国巡演邢美珠都不漏。她不顾身体不好,每次都随剧院演职人员一起搬运布景,叠熨服装,在生活上照顾年轻的演员,更像一位慈母。在艺术上,每次演出前后,都要为年轻演员做指导并鼓励他们,使剧院中青年演员在艺术上有了信心和可喜的进步。剧院里上上下下都夸她平易近人。
1992年3月下旬,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北京揭晓,邢美珠榜上有名。同年,她参加第三届黑龙江天鹅艺术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主演《邢美珠京剧专场》获表演特等奖。2001年她参加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主演《完颜金娜》获优秀表演奖。2002年她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还曾获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凭借精湛的演技和优秀的人品,邢美珠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担任黑龙江省京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据说,邢美珠曾做过一次脑部开颅大手术,术后失声,不会说话,走路蹒跚。在她牢记“戏比天大”的师训,把京剧艺术视为自己的生命,把舞台视为自己的生命,把观众视为自己的生命,把恩师关肃霜的嘱托,继承发展关派艺术大任视为生命。她以超人的坚强毅力,从一个字,两个字的开始学说话,学发声,练习走路,锻炼自理。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终于不负厚望,又重新走进了排练场,重新登上了京剧舞台。
祝福邢美珠,身体健康,永葆艺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