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后的丁克家族现在在干嘛呢(80年代的第一批丁克)
7080后的丁克家族现在在干嘛呢(80年代的第一批丁克)在如此分秒必争的环境中,生孩子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无法办到的事情,因为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幼儿时期,再到少儿、少年、青年、成人...这一系列过程十分漫长,父母需要为他们的教育、饮食、起居等等事情操心,要是碰到个青春期叛逆的不行的主,那简直累得人抬不起头来。一个人身在职场,为了升职加薪简直忙得夜以继日,他们必须放弃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私人生活,用这些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才勉强可以稳固竞争地位。虽然中国古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新的事物和理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而丁克一族也的的确确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他们选择不生育的理由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一个时代在进步和变迁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年轻人的群体,因为他们三观和看法尚未牢固,而文化程度较高,比较容易受到冲击和接受新鲜事物。就像大多数人会挤破头往大城市赶一样,现在信息发达,人人都向往电视剧里那样美好的生活,可是那
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流行用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内,诸如“内卷”、“躺平”、“割韭菜”等等,都是大家平时喜闻乐见挂在嘴边的话,然而在十年前,当80后还是年轻人的主力军时,也曾出现过一个非常时髦的词,“丁克”。
丁克并非现在网络流行用语中用来表达幽默的方式,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和新青年思想潮流的解放。
这个词汇所表达的含义其实很简单,“丁克一族”,就是指那些新时代的年轻人,在没有生育能力受损的前提下,主观上选择不生育的群体。
这种思想和这个群体在当年最早出现的时候也曾经引发过巨大的争议,因为在那个时候,不生育,在绝大多数父母看来,已经是一种极度叛逆甚至根本没法接受的事情。
虽然中国古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新的事物和理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而丁克一族也的的确确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他们选择不生育的理由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一个时代在进步和变迁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年轻人的群体,因为他们三观和看法尚未牢固,而文化程度较高,比较容易受到冲击和接受新鲜事物。
就像大多数人会挤破头往大城市赶一样,现在信息发达,人人都向往电视剧里那样美好的生活,可是那终究是属于少数人的,而越发达的一线大城市中,所有的行业竞争就越激烈。
一个人身在职场,为了升职加薪简直忙得夜以继日,他们必须放弃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私人生活,用这些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才勉强可以稳固竞争地位。
在如此分秒必争的环境中,生孩子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无法办到的事情,因为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幼儿时期,再到少儿、少年、青年、成人...这一系列过程十分漫长,父母需要为他们的教育、饮食、起居等等事情操心,要是碰到个青春期叛逆的不行的主,那简直累得人抬不起头来。
同时,正是因为社会竞争激烈,让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逐渐感到了绝望,他们就算拼命努力似乎也无法大富大贵,可是只要短暂懈怠就会被其他人所淘汰,所以很多人放弃生育的原因也包括不希望孩子将来和自己一样进入这种环境中。
面对事业的巨大压力,还有来自于经济的巨大压力。
中国房产业的行情大概没有人不明白,无数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不过是还完了房贷,而在一线大城市中,凭借个人力量想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对99%的人来说其实都不太可能,即便是租房的费用也十分高昂,再加上生活、交通的开支等等。
相信没有谁会愿意带着孩子四处漂泊,也不能给他一个稳定良好的成长条件。
不稳定、自我、新思想,这些就是丁克一族的选择不生育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刚才说过的客观因素外,还有来自个人的主观因素。
生育,首先就是建立在婚姻和家庭之上的,这个时代的恋爱和婚姻早就脱离了守旧的传统,正所谓“为了爱情”,就是更倾向于自己的感受,而非一种责任感的束缚,两个人无论恋爱还是婚姻都是基于个人意愿。
这样的婚姻的确更加合理,但也的确没有过去那么坚固,中国各地的离婚率都居高不下,在这种不稳定的婚姻中,人们的确对生育感到更害怕了,因为在感情牢固时,孩子是纽带,在感情破碎时,孩子就变成了累赘。
最后一点就是“享乐主义”了,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压力较大,可是比起老一辈所遭受过的苦难还是有不小差距的,大部分人从出生下来,基本都处于一个衣食无忧的状态,所以也会更加自我。
男人害怕养育孩子带来的辛劳,女人畏惧生育分娩的巨大的痛苦。
他们接受着更好的文化教育,生活在更好的社会环境中,自然也就有着更高的追求,他们拼命工作,建立婚姻关系,往往对于享受生活更为看重,孩子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活品质。
而且他们认为人生的快乐是丰富的,阖家欢乐只是其中之一,没有孩子的人生未必就是不完整的。
综上所述,大概就是丁克人群作出如此选择的主要原因,而他们的这种想法到底是否正确呢?
其实一种新思想的出现,肯定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去看待。
站在我们个人自己的角度去看,不生孩子,其实的确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文化水平比较高、自身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于生育的态度都是非常坚定的,在以前的贫困家庭中,之所以夫妻要多生,是因为需要好几个劳动力才能够支撑起家庭的担子,而现在已经不必担心这种情况了,所以越是经济条件好的人反而越会有丁克的念头。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是当下的论调,一个既有才华又生活富足的人,自然会希望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做无限多的事情,无论是享受快乐还是实现自我价。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如果放弃生育子女,必然可以节省很大的开销和精力以及时间。
男人谁不愿意抛开家庭的那些繁琐之事,去追寻自己的成功,西装革履地开着私人轿车四处休闲呢?
女人谁不愿意摈弃世俗的偏见,做一个独立优秀的女强人,穿着满身华丽的衣服背着名牌包包出行,也可以持续保持一个令人羡慕的完美身材,不用受分娩后体型完全走样的困扰呢?
而事实上,尤其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基数爆炸的大国而言,社会资源的分配也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每个人都想要更好的,但随着孩子们的不断降生,人口的持续增加,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达到。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丁克代表的就是一种不愿承担父母责任的自私行为,不得不说,持这种想法的人肯定存在,但绝不是唯一。
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那些为了孩子而奉献自己的父母是伟大的,可并非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很多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观念落后,只知道生孩子,但自己教育方面的能力又非常低下或者压根就不关心,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犹未可知。
而即便他们逐渐成长起来,将要面临的也是和父母相同的老路,现在的许多孩子被迫从小受到学业的巨大压力,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甚至连双休日都没有空闲,部分孩子还被要求学习舞蹈、音乐等艺术性技能,这也并非是父母的一意孤行,而是他们明白,只有从小开始“训练”,以后才能更好的与同龄人竞争。
所以如果养育一个孩子,并不能保证能够将他培养得优秀,并且让他过得开心而快乐,人格健全,那么确实不如不生。
这就是中国式的一个怪圈,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父母们拼命努力工作,却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把所有的东西包括期望,全部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在让子女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私生活,孩子就变成了父母的一切。
而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借助父母的部分力量买房买车成家立业以后,他们又要开始为自己的下一代而操心了,这无形中就变成了循环,每个人似乎都不是在为自己而活,他们牺牲奉献自己,只是为了无穷无尽的“下一代”。
当然了,我们不能够就上述问题得出肯定的结论——丁克是完全正确的,毕竟凡事总有利便有弊。
做一个精致有品的都市精英或者都市丽人自然十分光彩,但与此同时,也就必须背负丁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便是自身的问题,现在的社会似乎变得人情淡薄,就像路边的老奶奶倒地也没有人愿意扶那样,大家的自我意识的确变得更强烈了。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人选择丁克,但也正因为如此,一旦选择不生孩子,也就意味着少了好几个至亲的人,在中国的社会关系中,亲人相对而言仍然是最牢靠的一环,尤其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可以试想,如果你没有孩子,别说生病,就算是平常发烧感冒,身边可能也没有人能照顾一把,听起来是不是也倍感心酸呢?
丁克一族主张独立和自主,这在大多数时候都没有问题,可能怕就怕遇到突发情况,在这种时候,恐怕丁克族就会显得比较无力了。
其次就是生活问题,有些人放弃生育是为了节省时间去工作和休闲,但是在失去了孩子的生活中,他们也就同时失去了诸多乐趣,而友情和爱情是无法完全填补亲情上的空白的。
很多人选择丁克的原因是觉得带孩子辛苦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据研究表示,照顾两个孩子就要花去每天的8个小时,而当他们将这些时间全部省下来以后,似乎又变得无所事事了,固然可以去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身体,可难保就不会感到寂寞。
而且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是很难做到真正地“绝世而独立”,交流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行为,但等你到了一定年纪后,身边的所有人都结婚生了孩子,他们每天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开始围绕着孩子。
当你听说别人家的回家探望父母让他们倍感喜悦,当你听说你的朋友们在积极为子女筹备婚事,满心期盼着抱孙子孙女的时候,是否会感到孤独呢,因为这些体验无论好坏,你都将无法体会。
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人生中心和情感寄托,虽然现在我们都提倡发扬自由的天性,要做自己,可是人本来就是复杂的,我们从小就听着父母不断的唠叨声长大,对他们很多古板的主张和意见不屑一顾,可并不意味这些就是完全错误的。
丁克族不以孩子而以自己为人生的中心,而两个人的人生还是非常漫长的,在这其中他们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乐趣来填满自己,否则就会走入迷茫,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十分疑惑,因为他们否定了“父母的一生就是为了孩子而活”这个思想,但是又找不到“人的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的这个答案。
情感的寄托则让人倍感折磨,因为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是自己的骨肉,尤其是诞下他的母亲,这种情感的交互已经超越了繁衍本身的意义,所以再大的付出对父母而言也是值得且心甘情愿的,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投入大量的情感,而对于其他事物,他们能吗?
包括现在很多丁克族最常见的就是用养宠物来代替没有孩子的孤独,可无论是工作、宠物、旅行、锻炼等等,真的可以成为像孩子那样充足的情感寄托吗?
所以说,丁克这种行为是很复杂的,它不仅仅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传宗接代”思想的挑战,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当初,在这个词刚刚出现的之后,随着人口的继续高速增长、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大学不断扩招的现状,有人便预测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中,丁克现象自然会迅速发展壮大。
但时至今日我们来看,身边真正选择了丁克的家庭的确存在,但是仍然处于极少数,这里的原因同样不难理解。
虽然部分人不愿意扮演父母的角色,可他们自己是有父母的,来自父辈的压力自然会落到他们头上,有些人选择顽抗到底,但多数还是最终听从了父母的建议。
还有就是,孩子虽然不是夫妻关系的全部,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婚姻后的倦怠,比如有一对丁克夫妻感情很好,但男主人在一次酒后失态让家里的小保姆怀孕了,保姆坚持把孩子生了下来,并借此取代了女主人的地位,男主后来无奈地对前妻说,“她哪方面都比不上你,但孩子可以击垮一切。”
当初有不少人年轻气盛,畅想着自由的生活便选择了丁克,似乎十分新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部分人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也是现在高龄产妇增多的原因之一。
他们以前立志绝不生育,但后来夫妻感情生活趋于平淡,身边没有孩子的陪伴又十分孤独,生怕要是年纪更大,养老问题则更无法承受。
虽然的确有部分丁克家庭在放弃生育后仍然过得很不错,他们没有孩子依然保持高质量的生活水平,自由自在,追求理想,但多数人还是逐渐看破了这个念头,认同了主流的生育才是贴合实际的。
就像香港著名的影星刘青云那样,他和妻子也是丁克一族,或许是因为工作繁忙,或许是因为夫妻的共同想法,但在后来的一次公益活动中,刘青云当众表示:“如果我年轻的时候有了孩子,那么现在我应该在家里抱孙子,也不会有机会出现在这里了。”
所以说,丁克只是人的一种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每一种都能够带来不同的体验,不要因为周围的成见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但同时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避免将来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