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远海轻型护卫舰(那些在亚太地区的近海巡逻舰和轻型护卫舰)

远海轻型护卫舰(那些在亚太地区的近海巡逻舰和轻型护卫舰)东南亚中国拥有最大规模的近海巡逻舰队,由大约400艘排水量1150〜3400吨的近海巡逻舰组成,并正在接收另外36艘不同排水量的舰艇。日本海岸警卫队 即从前的海上保安厅,目前装备了大约50艘不同排水量的巡逻舰,从排水量1300吨的“波照间”级(Hateruma)到2艘排水量5204吨的“瑞穗”级(Mizuho)近海巡逻舰。尖阁列岛/钓鱼岛争端已经导致日本海岸警卫队大规模扩张 将在2014年年底建造4艘代号未知的1000吨级巡逻艇。对马海峡(Straits of Tsushima)的另一边,韩国海岸警卫队装备了4艘1200吨级的巡逻舰,并正在小幅扩大规模,从韩国现代造船厂接收5艘近海巡逻舰,其中包括一艘3000吨级的近海巡逻舰,但这些巡逻舰的交付日期还不得而知。这些任务过去被分配给更小或更旧的军舰,例如,印尼大部分“秃鹰-II”(KONDOR-II)级近海扫雷舰和快速攻击艇都用于这种任务。与

远海轻型护卫舰(那些在亚太地区的近海巡逻舰和轻型护卫舰)(1)

虽然有少数亚太海军雄心勃勃地保护其所有海上交通线,但大部分海军都专注于保护自己的海岸线和专属经济区(EEZ,从岸边向外延伸约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是一个国家渔民生计的保证,因为鱼和海鲜仍是大陆食品的主要来源。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可以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的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这些资源的开发导致许多亚太国家之间发生海上争端,这也是亚太国家间的主要竞争所在,最近发生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钓鱼岛/尖阁列岛之争就是此类事件的代表,对于该岛的主权双方各执一词。

保护这些资源需要彰显国家主权并确保法律得到遵守的专用舰艇,而且各国都需要能够投送国家搜索和救援能力以及控制环境污染的平台。

近海巡逻舰

这些任务过去被分配给更小或更旧的军舰,例如,印尼大部分“秃鹰-II”(KONDOR-II)级近海扫雷舰和快速攻击艇都用于这种任务。与此同时,中国的海岸警卫队已经通过装备“旅大”级(Luda)驱逐舰和非军事化的“江湖”级(Jianghu)护卫舰实力大增。不过,军舰的设计通常不用于这种近海保护任务。相反,挂着近海巡逻舰幌子的专用平台才是这种近海保护任务的最佳选项,它们的排水量通常在1700至2000吨之间。这种舰艇都具备良好的适航性,能够在深水中应对风暴的袭击,同时其续航能力和航程也令人刮目相看。

近海巡逻舰需要一定的空间来搭载各种装备及一些医疗设备,另外甲板上要能够起降海上支援直升机。有些近海巡逻舰可能还需要配备性能良好的声呐来协助执行水文测量工作,但最主要的传感器是一部功能强大的空中和海上监视雷达。与其他执法舰艇交换雷达数据时还需要用到数据链路,当然,如果配备某种形式的作战管理系统,那么与其他执法舰艇交换数据时将更加高效。执法需求意味着巡逻舰通常配备一门中等口径(40-76毫米)主炮以及一挺较小口径(7.62毫米-30毫米)的辅助武器。

东亚

中国拥有最大规模的近海巡逻舰队,由大约400艘排水量1150〜3400吨的近海巡逻舰组成,并正在接收另外36艘不同排水量的舰艇。日本海岸警卫队 即从前的海上保安厅,目前装备了大约50艘不同排水量的巡逻舰,从排水量1300吨的“波照间”级(Hateruma)到2艘排水量5204吨的“瑞穗”级(Mizuho)近海巡逻舰。尖阁列岛/钓鱼岛争端已经导致日本海岸警卫队大规模扩张 将在2014年年底建造4艘代号未知的1000吨级巡逻艇。对马海峡(Straits of Tsushima)的另一边,韩国海岸警卫队装备了4艘1200吨级的巡逻舰,并正在小幅扩大规模,从韩国现代造船厂接收5艘近海巡逻舰,其中包括一艘3000吨级的近海巡逻舰,但这些巡逻舰的交付日期还不得而知。

东南亚

在东南亚,无论是越南还是印尼都没有近海巡逻舰需求,而菲律宾则主要依靠近海巡逻舰,现役的近海巡逻舰包括3艘“哈辛托”级(Jacinto)巡逻舰,2艘最近采购的排水量3300吨的原美国海岸警卫队“汉密尔顿”级(Hamilton)高耐力炮舰(High Endurance Cutters),菲律宾称之为“格雷戈里奥•皮拉尔”级(Gregorio del Pilar)护卫舰。该国目前正在寻求为海军采购2艘新的护卫舰,并在2020年之前入役。文莱已经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用3艘德国建造的1625吨级“达鲁萨兰”级(Darussalam)巡逻舰中的1艘来满足近海巡逻舰需求。泰国需要采购5艘近海巡逻舰,并正在考虑订购第2艘“甲米府”(Krabi)近海巡逻舰,尽管他已经装备的2艘排水量1463吨的“北大年府”级(Pattani)巡逻舰被命名为“轻型护卫舰”。马来西亚海事执法机构(MMEA)拥有约100艘排水量不同的巡逻艇,还列装了2艘1300吨级前马来西亚皇家海军的“兰卡威”级(Langkawi)近海巡逻舰,据报道,该国还需要采购数量不详的近海巡逻舰。

南亚

印度海岸警卫队装备了16艘近海巡逻舰,包括1300吨的“维克拉姆”级(Vikram)和2266吨的“桑科拉普”级(Sanklap)近海巡逻舰,该国计划到2020年增购6艘“桑科拉普”级近海巡逻舰和7艘类型未知的近海巡逻舰。海岸警卫队大多数近海巡逻舰仅配备了轻武器,只有4艘“萨马耳”级(Samar)近海巡逻舰配备有一门意大利奥托•梅拉拉(OTOMelara)公司生产的76毫米速射炮,但印度海军列装的“桑科拉普”级和“圣河”级(Saryu)近海巡逻舰都将有类似装备。印度海军正在接收4艘“圣河”级近海巡逻舰,这些舰艇将大大增强原有6艘1920吨级“苏卡尼亚”(Sukanya)级巡逻舰的实力,其中1艘“圣河”级近海巡逻舰被当作弹道导弹试射平台使用,目前所有4艘巡逻舰都已经交付。

同属于南亚的孟加拉国有2艘原属于英国皇家海军的1630吨级的“城堡”级(Castle)近海巡逻舰,并已接收了1艘原属于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汉密尔顿”级高耐力炮舰,在未来几年,该舰将通过加装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的C-802反舰导弹和一款未知的舰对空导弹升级为护卫舰。根据孟加拉国2009年发布的一个10年发展计划,孟加拉国需要采购3艘近海巡逻舰,尽管迄今为止1艘都没有采购。在南部,斯里兰卡装备了2艘前印度“维克拉姆”和“苏卡尼亚”级巡逻舰,以及1艘原属于美国海岸警卫队的1147吨级的“可靠”(Reliance)级巡逻舰。科伦坡已经订购了2艘“桑科拉普”级巡逻舰,将在2016年交付。

澳大拉西亚

在印度洋的对面,澳大利亚计划根据“海洋1180项目”(Project Sea 1180)采购近海战斗舰,该舰基于2000吨的船体设计,预计将在2025年之前生产20艘,以取代多达26艘现役舰艇,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阿米代尔”级(Armidale)巡逻艇、“休恩”级(Huon)猎雷艇和“露纹”级(Leeuwin)海洋调查船、“帕鲁玛”级(Paluma)沿海勘察船。与此同时,新西兰装备了2艘“保护者”(Protector)级近海巡逻舰,但这些舰艇不是普通的巡逻舰,它们有冰区加强舰艏可以在南极洲运营。

轻型护卫舰

亚太海军中现在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近海巡逻舰”和“轻型护卫舰”在功能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虽然术语“濒海战斗舰”(Littoral Combat Ship)通常指美国海军正在采购的多任务舰艇,但用来描述轻型护卫舰也没有什么问题,尽管后者也可能被描述为“近海巡逻舰”。

像近海巡逻舰一样,轻型护卫舰被设计用于应对发生在专属经济区或沿海水域的威胁。由于轻型护卫舰从本质上是拥有有限防空及反潜能力的水面作战平台,所以配备有较近海巡逻舰更先进的雷达系统、战斗管理系统,以及一些电子战系统。轻型护卫舰续航能力较强,通常配备有高效节能的柴油机,因此能够用较高的速度完成高速运输与机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轻型护卫舰已经逐渐取代了快速攻击艇(FAC),需求一直稳步增长。快速攻击艇是一种特别容易受到空袭的小平台,这主要是由于攻击艇在水中的高度较低,所以其监视雷达范围有限,减少了搜索区域和应对措施的反应时间,而且缺乏有效的防空系统。轻型护卫舰在性能、生存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并具有更大的雷达覆盖范围,这要归功于轻型护卫舰在水中的高度,以及为诸如舰对舰导弹和舰对空导弹之类的武器系统提供的空间。这些舰艇甚至可以使用声呐和轻型鱼雷来执行反潜战任务。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通过列装“吉打”(Kedah)级近海巡逻舰来满足“新一代巡逻舰(New Generation Patrol Vessel,NGPV)项目需求,“吉打”级近海巡逻舰基于德国布洛姆&福斯公司的梅克-100(MEKO-100)型舰艇研发,配备有先进的作战管理系统、光电系统以及一套金属箔片发射器,能够执行水面战和防空作战任务,并配备电子作战套件。马来西亚皇家海军还打算为其加装反舰导弹。此外,马来西亚已经从法国DCNS造船厂订购了6艘“追风”级(Gowind)轻型护卫舰,首艘“追风”级轻型护卫舰将在2017年交付。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舰艇将用于扩大原有舰队的规模,还是部分取代现役护卫舰,马来西亚海军现在列装了6艘“吉打”级、2艘“卡斯图里”级(Kasturi)和4艘“拉克萨马纳”级(Laksamana)轻型护卫舰。“卡斯图里”级轻型护卫舰是水面作战及防空作战平台,目前马来西亚正在升级这种舰艇,为其配备新型作战管理系统、新型舰炮和舰对空作战装备,升级工作将于2014年年底结束。“拉克萨马纳”级即原属伊拉克的“阿萨德”级(Assad)轻型护卫舰,是一种真正的多任务平台,配备有舰炮、声呐和反潜鱼雷,以及防空导弹系统。

韩国

韩国将用“仁川”级(Incheon)护卫舰和“黑鹰”级(Gumdoksuri)快速攻击艇来取代22艘“浦项”级(Po Hang)水面战/反潜轻型护卫舰,该项目将在2020年之前完成。韩国海军还列装了4艘“沙里院”级(Sariwon)反潜舰艇。

中国

目前中国正在建造1440吨级“江岛”级(Jiangdao,056型)水面战/反潜战轻型护卫舰,与所有的现代护卫舰设计类似,“江岛”级轻型护卫舰采用了可降低自身雷达信号的外形设计。据报道,去年中国下水或列装了18艘该级护卫舰,并订购了至少12艘该级护卫舰用于取代已有40年舰龄的“江湖I/II”级(JianghuI/II,052型)护卫舰和“红星”级(houxin 037型IG)/“红箭”(houjian 037型II)级快速攻击巡逻艇。

台湾

台湾计划采购高达12艘900-1000吨级的近似“隐形”的“迅海”级(Hsun Hai)舰艇。这些护卫舰可执行水面战/反潜战任务,武器和传感器系统可能来自台湾海军退役的美制“基林”级(Gearing)驱逐舰、“诺克斯”级(Knox)护卫舰和“金蒋”级(in Chiang)快速攻击艇,以降低成本。

越南

越南正在稳步扩大其轻型护卫舰编队,该国现役的轻型护卫舰包括4艘“毒蜘蛛”级(Tarantul)、2艘国产“改进型帕克斯”(Improved Pauk)轻型护卫舰。目前越南正在采购高达10艘“改进型毒蜘蛛”(Improved Tarantul)轻型护卫舰,这10艘舰艇都是纯粹的水面战舰艇。越南还在讨论从荷兰达门斯海尔德海军造船厂(Damen Schelde Naval Shipbuilding)采购4艘“西格玛10514”级轻型护卫舰,其中2艘将在欧洲建造,2艘在越南建造。

泰国

越南的邻国泰国有2艘美制“拉达那哥欣”级(Rattanakosin)舰艇,这些舰艇具备水面战、反潜战和防空能力;3艘“卡罗辛”(Khamronsin)级轻型护卫舰,这些潜艇主要是反潜战平台。相对于泰国皇家海军护卫舰舰队的现代化,曼谷似乎更热衷于采购新型护卫舰。

新加坡

新加坡有6艘“胜利”级(Victory)水面战/反潜轻型护卫舰,但这些舰艇将逐渐被多用途近海快艇(Littoral MissionVessel,LMV)取代,目前关于这种多用途近海快艇的细节知之甚少。

印度尼西亚

在马六甲海峡对岸,印尼作为一个天然群岛国家,运营着一支由23艘轻型护卫舰组成的大型舰队。舰队中大部分是由前东德制造的“帕契姆I”级(Parchim I)护卫舰,它们是专门的反潜战舰,舰身上安装了声呐,另外某些护卫舰上还加装了可变深度传感器。这些护卫舰都配备了反潜鱼雷和迫击炮,其中很多护卫舰的俄制柴油发动机都已经被德国MTU公司生产的西式设计取代。除此之外,印尼还有3艘“法塔西拉”级(Fatahillah)轻型护卫舰,其上也安装了反潜战设备;另外还有4艘“蒂博尼哥罗”级(Diponegoro)轻型护卫舰,这些护卫舰都是基于“西格玛9113”级设计建造,主要用于执行水面战和反潜战任务。

“西格玛”级系列护卫舰能够满足雅加达“制导导弹护卫舰105”项目对于“轻型护卫舰”的需求,这些舰艇将在国内进行建造。新型护卫舰将基于“西格玛10514”级护卫舰进行设计,排水量为2400吨,进行优化后将用于反潜战,前2艘定于2014年完工,2016年加入印尼海军服役。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工程的进度。

印度

印度海军一般依赖俄式设计,当前有4艘“阿巴伊”级(Abhay)反潜舰,这些舰艇可能需要更换发动机,但目前还不知道何时进行。另外还有12艘“维尔”级(Veer)水面战舰。新德里正在根据“项目25”(Project 25)护卫舰计划打造第一批本土护卫舰,这些舰艇原计划作为反潜平台,但因为4艘改进型“科拉”级已经在建造当中,所以这些舰艇似乎将用于水面战。最新的“卡莫尔塔”级(Kamorta,“项目25”)护卫舰的特点是减少了雷达截面,似乎可作为多用途舰艇,加装舰对空导弹后可提升强大的防空能力。改进型“科拉”级护卫舰首舰今年6月服役,其余3舰正在建造当中,另有12艘正在计划当中,但建造工作已经延迟,第4艘可能要到2015年才能服役。据报道,新德里正在寻求通过“项目28A”(Project 28A)获得改进型护卫舰,但目前还没有详细信息。

亚洲次大陆

据报道,孟加拉国已经从中国订购了2艘“江岛”级轻型护卫舰,并在2016年交付。据信,达卡制定了一个长期的计划,从土耳其订购了4艘以上的护卫舰,但该计划至今未曾宣布。2000年,缅甸从中国采购了3艘“阿奴律陀”级(Anawrahta)护卫舰,但这些舰艇都是纯粹的水面作战平台。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斯里兰卡目前都没有对护卫舰表示出兴趣。

就近海巡逻舰而言,亚太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对于舰艇的需求覆盖了各种水文条件。亚太地区不像其他主要市场,例如,拉丁美洲,几乎没有出现像阿根廷、智利和哥伦比亚合作开发近海巡逻舰来满足需求的迹象。亚洲地区对于轻型护卫舰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术需求都超过了其他地区,这一需求在未来有可能继续增长。(吴新建编译自泰国《亚洲军事评论》)(以上摘编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瞭望智库是新华社批准成立的、瞭望周刊社旗下的政策分析和经济趋势判断的研究机构。请搜索瞭望智库官方微信公号:瞭望智库,(zhczyj)→长摁1秒复制

搜索微博: @瞭望智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