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喀左秧歌(原创)
辽宁喀左秧歌(原创)2006年2月11日拍摄的舞狮表演2016年2月21日拍摄的秧歌表演2016年2月21日拍摄的高跷秧歌表演2013年2月23日拍摄的高跷秧歌表演2013年2月23日拍摄的秧歌表演
2013年2月23日拍摄的背阁表演
背阁,即在成年人的肩背上,根据平衡力学原理,运用铁支架、人物、道具,通过绑扎、伪装、美化造型而塑造出来的一组组艺术情节。
背阁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层表演者称为“上装”(也叫阁婴),由3岁到8岁的男女儿童扮演。
2013年2月23日拍摄的旱船表演
2016年2月21日拍摄的高跷秧歌表演
2013年2月23日拍摄的高跷秧歌表演
2013年2月23日拍摄的秧歌表演
2016年2月21日拍摄的秧歌表演
2006年2月11日拍摄的舞狮表演
2011年2月17日,喀左县东哨镇卧龙泉村的秧歌角在化妆
2011年2月17日,喀左县东哨镇卧龙泉村的秧歌在撒灯
2011年2月17日在喀左东哨镇卧龙泉村拍摄秧歌“打院场”时的情景
2011年2月17日在喀左县东哨镇卧龙泉村拍摄的秧歌在“打院场”
2011年2月17日拍摄的撒龙灯的场面
2011年2月17日,喀左县东哨镇卧龙泉村秧歌在拜庙起灯
在喀左地区,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一直有撒龙灯的民俗,撒龙灯已在当地流传了300余年。
天黑时,秧歌在土地庙起灯,撒龙灯由村里稳重、熟悉民俗的人担任。
秧歌会起灯后,秧歌逐家挨户打院场,送去春的问候。
“龙灯”是用玉米棒砸碎成长约一公分左右的颗粒状大小,并用柴油搅拌。
在撒灯时,两个拨灯的师傅用两个铁把勺子装上制好的龙灯并点燃,两盏灯在象征着龙的眼睛,秧歌会就是一条龙,祝福祖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016年2月21日,在喀左县老爷庙镇一家秧歌会馆里,几个化好妆的孩子在玩耍
2013年2月23日在喀左县拍摄的秧歌汇演
2016年2月21日在喀左县拍摄的秧歌汇演
摄 影 白铁军
撰 文 白铁军
视觉朝阳
编辑出品
本版图片拍摄于辽宁喀左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禁止转载,禁止改变原创风格,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