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聊斋故事之九尾狐(有鬼君说聊斋之丑狐篇)

聊斋故事之九尾狐(有鬼君说聊斋之丑狐篇)再后来于某死了,丑狐便一次次来于家偷搬东西,于某的儿子知道事情的原因,就跪拜跟丑狐说:“父即去世,儿辈皆若子,纵不抚恤,何忍坐令贫?”意思就是说我的父亲虽然去世了,我们也都算是你的孩子啊,你就算不抚养我们,又怎么忍心看我们挨饿受穷呢?丑狐看他说的很有道理,转身就走从此再没有来过。后来丑狐和邻村的于某好上了,不到三年时间,于某又是捐了功名又是盖了楼房,这一切穆生看在眼里却一句话也不敢说。有一天走在路上遇见了丑狐,穆生吓得赶紧跪在地上磕头,丑狐见他还是跟以前一样落魄,就包了几两银子远远抛给他,两人如此形同陌路。有一天穆生在家里发呆,忽然门外笑盈盈走进一个身着绫罗绸缎的女子,因为长得丑,笑起来比哭还难看,但见她施施然走进门来坐到穆生床上,问他官人你冷吗?官人你要吗?穆生心想我是有老婆的人,我可不能做对不起老婆的事。丑狐这时也不隐瞒,就跟他直说了,“我看你日子过得可怜,想给你暖暖被子,你要是不嫌弃

说起最性感的妖怪,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狐狸精了。其实狐狸成精并非只能依靠采补阳气,但是为什么流传至今的大多都是落魄书生和狐狸精的羞羞事,却少有狐大仙与黄花大闺女的趣谈呢?《五杂组》卷九写道:“狐千岁始与天通,不为魅矣。其魅人者,多取人精气以为内丹。”说的是只有寿至千岁的天狐,日常修炼才无需采补男人的精气,而一般的小狐狸,则都离不开饮食男女。狐狸性阴,所以找个姑娘来采补当然行不通,必须是从男人身上得到阳气才能辅助修行内丹。这就便宜了那些独居破庙的穷书生了,仗着男人的身份也不需要做什么,就有美艳动人的妖狐自己找上门来。

那么狐与人之间,除了采补之外,就没有单纯的男女关系了吗?也是有的,我们来听听狐狸精自己是怎么说的,《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凡我辈女求男者,是为采补,杀人过多,天理不容也;男求女者,是为情感,耽玩过度,以致伤生。”

这就跟我们说的异性在一起是为了繁衍后代,同性在一起才是真爱一样,狐狸精找男人大多是为了工作,找女人可就付出感情了。可是如果有狐狸精跟男人在一起,但是他又不采补,那可就不务正业了。你放着修行不干,偏偏要来谈感情,谈感情也就算了,偏偏还要断背,你等等我查字典找个词好好夸你。

长沙人穆生,考取功名不成,家里穷得锅都当了,夏天还过得去,家徒四壁门窗通风跟开空调似的,到冬天就顶不住了,连床棉被都没有,老婆虽然心里不乐意,但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忍忍也就算了。

有一天穆生在家里发呆,忽然门外笑盈盈走进一个身着绫罗绸缎的女子,因为长得丑,笑起来比哭还难看,但见她施施然走进门来坐到穆生床上,问他官人你冷吗?官人你要吗?穆生心想我是有老婆的人,我可不能做对不起老婆的事。丑狐这时也不隐瞒,就跟他直说了,“我看你日子过得可怜,想给你暖暖被子,你要是不嫌弃我是狐仙,我就给你钱。”看在钱的份上,穆生高高兴兴地答应了,丑狐也就好单纯好不做作地留了下来。次日天近拂晓,丑狐临要走的时候送给穆生一笔钱,让他去置办些床褥被套家庭用品,还跟他山盟海誓,说好了要做彼此的天使。

如此之后丑狐果然每到夜里就来敲门,次日临走再留下些银两让穆生交予他妻子来共筑爱巢,穆生也乐得做小三被包养,慢慢过了一年多,家里渐渐富足了起来,而丑狐每次留下的银两却越来越少,穆生与老婆一商量,不如请个法师把这只丑狐狸赶走算了,就画了辟邪驱狐的符咒贴在门上要来驱赶她。丑狐一看穆生如此无情无义,一下子愤怒值就满点了,撕下符咒走进门内:“背德负心,至君已极!然此奈何我!若相厌簿,我自去耳。但情义既绝,受于我者须要偿也!”说完就摔门走了。

聊斋故事之九尾狐(有鬼君说聊斋之丑狐篇)(1)

穆生怕丑狐还来作怪,就去请法师前来开坛做法,没等神桌摆好,丑狐就破门而入了,将法师割下一只耳朵,又作妖法砸了穆生的房子,然后从怀里放出一只猫头犬尾的怪物,死死咬住穆生的脚不放,穆生见没办法,只好打感情牌,求丑狐放过自己。丑狐也不为难他,要他十天之内归还六百两银子,从此恩断义绝。之后穆生赶紧变卖家当交还丑狐,又用了半年时间医治自己的脚,这样一来,家里又跟以前一样一贫如洗了。

聊斋故事之九尾狐(有鬼君说聊斋之丑狐篇)(2)

后来丑狐和邻村的于某好上了,不到三年时间,于某又是捐了功名又是盖了楼房,这一切穆生看在眼里却一句话也不敢说。有一天走在路上遇见了丑狐,穆生吓得赶紧跪在地上磕头,丑狐见他还是跟以前一样落魄,就包了几两银子远远抛给他,两人如此形同陌路。

再后来于某死了,丑狐便一次次来于家偷搬东西,于某的儿子知道事情的原因,就跪拜跟丑狐说:“父即去世,儿辈皆若子,纵不抚恤,何忍坐令贫?”意思就是说我的父亲虽然去世了,我们也都算是你的孩子啊,你就算不抚养我们,又怎么忍心看我们挨饿受穷呢?丑狐看他说的很有道理,转身就走从此再没有来过。

文章最后还有一段异史氏说的话,笔者不是作古文翻译的就不写了。通读全篇,发现不止人间自有真情在,妖与人之间或许也有这种默契。但常言道事悖常理,必近于妖。那到底是人像妖多一些,还是妖像人多一些,这大概就得见仁见智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