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3岁背诗100首(和孩子一起每天背首诗)

3岁背诗100首(和孩子一起每天背首诗)此诗如何理解着记忆呢? 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岁背诗100首(和孩子一起每天背首诗)(1)

站在诗人的视角,还原诗歌的画面

《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此诗如何理解着记忆呢?

诗名:易水送别。

从诗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地点在易水,此地曾是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方,当时,作者骆宾王因触忤武则天而下狱,后遇赦出狱奔赴幽燕一带,参军报销国家,行至易水河,触景生情,写下此诗。

作者: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唐代诗人,浙江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3岁背诗100首(和孩子一起每天背首诗)(2)

诗词:

第一二句: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字面意思: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头发冲冠。

此地:这里指易水岸边。别燕丹:指的是古时候,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这里指荆轲。发冲冠:见成语“怒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本诗开篇第一句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正是当年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方,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空,自然而然地让作者想起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而随后的“发冲冠”,更加概括出当年送别荆轲的悲壮,但却让读者产生一丝诧异和突兀,作者骆宾王既然是送别好友,没有写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反而直入史事,仿佛这一刻间,易水跨越了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

这种笔法反映出作者心中,积蓄着难以遏制的愤慨之情,希望怀古以慨今,并为后两句的抒情,做好充分的铺垫。

第三四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字面意思:昔日的英雄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凄寒。

人:这里指荆轲。水:指易水之水。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写出古代的英雄荆轲已经不在了,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3岁背诗100首(和孩子一起每天背首诗)(3)

尾句的一个“寒”字,可谓全诗画龙点睛的一笔,寓意丰富,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在的感受,既是对水冷气寒的生动描写,更是对意冷心寒的真实写照。

作者骆宾王感叹“荆轲刺秦王”的往事,是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的慰藉,也是对分别好友的激励,而这种复杂的情感,都交织在这一古一今、一明一暗的巧妙构思中。

回看全诗

本诗看题目是一首送别诗,看内容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荆轲往事,述今日肝肠,借易水故地,表当下胸襟,作者省去了送别的常言客套,而是将压抑心中的不甘一吐为快,既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了对自己控油满腔热血的苦闷,可谓唐代送别诗中别具特色的一篇佳作。

“别”字飞花令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别有知音调,闻歌应自飞。

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

别酒稍酣乘兴去,知君不羡白云归。

伤秋不是惜年华,别忆春风碧玉家。

别后何人堪共醉,犹残十日好风光。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

别时暮雨洛桥岸,到日凉风汾水波。

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

3岁背诗100首(和孩子一起每天背首诗)(4)

#头条创作挑战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