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版上册地理知识必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及考点分析)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地理知识必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及考点分析)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做 北极 它是地球的最北点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个点 叫两极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地球半径 6371千米 最大周长 4万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 到 地球是个球体 到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到 卫星拍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地球半径 6371千米 最大周长 4万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个点 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做 北极 它是地球的最北点
与北极对应的点叫 南极 是地球的最南点
纬线和纬度
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线表示 东西方向
赤道的纬度为 零度 是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 九十度 称为 北纬 和 南纬 分别用 N和S表示
0°到30° 为低纬度
30°到60° 为中纬度
60°到90° 为高纬度
经线和经度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表示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 用 E 和 W 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称为 180°经线
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东西半球的分界点 20°W, 160°E
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1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2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 地轴 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小时,也就是一天
3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 黑夜。
地球的公转
1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一年
2 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而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3 地球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形成夏季;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形成冬季。
注意翻阅 课本13 图1.18示意图
4 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热度纬度划分 23.5°S南回归线至23.5°N北回归线
北温带纬度划分 23.5°N北回归线至66.5°N
北寒带纬度划分 66.5°N至北极圈
南温带纬度划分 23.5°南回归线至66.5°S
南寒带纬度划分 66.5°S至南极圈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学会阅读地图
1 比例尺 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2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指向标:只是地图上的方向
3 例如 1:500000 表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500000厘米(5千米)
4 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选择使用的地图
例如 去北京旅游,想知道北京的位置,应该参考比例尺较小的中国地图;到了北京,
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就要选择比例尺较大的北京市城市地图,想去北京动物
园游览,要选择比例尺更大的北京动物园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断
等高线地形图
1 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高度,叫做相对高度。
2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例如 100米 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3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 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可以识别 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
理解记忆,参照课本25,图1.37
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 北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 南半球 。
七大洲和四大洋
1 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的部分。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 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东半球主要有: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其中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 亚欧大陆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人工开凿运河)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乌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西半球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 美洲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南极洲四周呗被大洋环绕,终年冰雪覆盖,是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
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
海洋分为四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
海是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常常由岛屿或半岛与大洋隔开。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 沧海桑田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 和 海平面 的升降。
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
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欧洲的荷兰国家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有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和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形成七大洲和
四大洋。
3 板块的运动
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不断的运动着。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六大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相连,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分布
阿尔比斯山脉 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太平洋和北美洲)
科迪勒拉山系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南极洲和南美洲)
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形成山脉。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某一个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的说法是不一样的。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明天的天气怎样样?
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越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注意了解课本49,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
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