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旅融合让诗与远方携手同行(文旅融合颂盛世)
加快文旅融合让诗与远方携手同行(文旅融合颂盛世)为优秀组织单位颁奖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10天大戏,10天欢腾。文化艺术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不仅要抢占经济建设的制高点,也要抢占文化建设的制高点。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三门峡市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张张鲜明的文化名片,一个个文艺精品、一批批艺术人才,丰富着城市的文化表情,彰显着城市的文采,正一步步提升着我们这座城市的软实力。献礼新中国 梨园谱华章
文旅融合颂盛世 丝竹雅音献祖国
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再掀新高潮
本报记者梁媛 通讯员魏洛军
触摸人文厚重历史,感受文化艺术魅力,品尝歌舞戏曲大餐……今年夏天,层出不穷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三门峡市民最难忘的夏日记忆。一场场饱含艺术与梦想、青春与激情、精粹与智慧的演出,不但为群众带来充实的生活和艺术的熏陶,激发群众参与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热情,更为天鹅之城增添文化品位。
文化艺术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不仅要抢占经济建设的制高点,也要抢占文化建设的制高点。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三门峡市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一张张鲜明的文化名片,一个个文艺精品、一批批艺术人才,丰富着城市的文化表情,彰显着城市的文采,正一步步提升着我们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献礼新中国 梨园谱华章
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10天大戏,10天欢腾。
为优秀组织单位颁奖
8月31日至9月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直工委主办,市群艺馆、市戏剧家协会、各县(市、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三门峡市文化艺术成果汇演”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南广场举行。文艺汇演内容丰富,既有《大山的儿子》《红高粱》《姚崇辞官》等6部优秀剧目,又有精彩的专业戏曲演员、演奏员大赛,以及面向社会的器乐大赛。6支专业院团500余名演员参演,300余名选手参赛,联袂奉献给观众精妙绝伦的艺术享受,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许多市民慕名而来。连续10天,文博城南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为优秀演员颁奖
9月3日晚上6点半,离演出还有1个多小时,许多市民便三五结伴、扶老携幼地来到文博城南广场,等待灵宝市蒲剧团的眉户戏《老槐树下》开演。在后台,演员们正对镜描红、梳头穿衣,为演出做着最后的准备。据了解,该部戏主要讲述了农民常天乐的弟弟为办砖厂借下大笔债务,不幸遭遇车祸突然去世,常天乐信守承诺,替弟还债的故事。为将最好的状态展现给市民,灵宝市蒲剧团特意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导演,对节目进行精细化编排,演员们更是提前3个月就投入排练。团长刘春波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希望通过这部戏,强调做人的底线问题,从而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素养,推动建设诚信中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台上唱念做打,台下凝神观看。8月30日至9月4日,我市6个县区的专业戏剧院团轮番登台,曲剧、豫剧、蒲剧、眉户等经典剧目表演让戏迷过足了瘾。今年73岁的市民张先生带着老伴连续6天到现场观看,他说:“早就看到了演出公告,一连演10天呢,演员都很专业,表演水平一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也算是市委、市政府送给我们老百姓的一份文化大礼啊!”
为进一步打造“天鹅之城——美丽三门峡”城市文化名片,从2014年起,我市开展“美丽三门峡”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活动按照每年一个主题的要求,逐年开展“美丽三门峡”之“舞动崤函”“唱响崤函”“乐韵崤函”等系列文化活动。今年是“美丽三门峡”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第6个年头,也是第二届“美丽三门峡”之“乐韵崤函”大赛,分为专业院团戏曲演员大赛专场、专业院团戏曲演奏员大赛专场、器乐独奏专场以及器乐合奏专场4个专场。
9月5日,三门峡市专业院团戏曲演员大赛开赛。这是我市30年来首次举办专业院团戏曲演(奏)员大赛,专业演员、演奏员踊跃报名。选手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尽情绽放光彩。《曹端还乡》《惊变太子》《朝阳沟》等经典曲目被选手们精彩演绎,博得了台下阵阵掌声。32岁的演员何青青以一曲《穆桂英挂帅》博得观众和评委的好评。她说:“我很荣幸参加这次大赛,也很感谢主办单位给我们提供这个展示平台。政府每年开展的戏剧展演、中原大舞台、政府采购百场戏、戏曲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让我们戏曲演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感受到了群众对戏曲的热爱,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义马市文化艺术传播中心演员李青表演的现代戏《焦裕禄》选段生动再现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使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焦裕禄克己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符合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到观众们认同我的表演,我也很高兴,能为传承戏曲文化、弘扬焦裕禄精神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艺比赛,为文艺工作者搭建了展示才艺、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次文艺成果汇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水准高、参与选手多。此次比赛,进一步营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浓厚氛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我市群众文艺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优秀戏剧人才,繁荣三门峡市的艺术事业。”担任本次大赛评委的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市群艺馆副馆长李俊玲说。
扩消夏影响 塑文化品牌
“走!去文博城看节目。”……每年夏天,吃罢晚饭到文博城广场遛弯、看消夏音乐季演出,已经成为众多三门峡市民的“必修课”。
观众人山人海 孙猛 摄
7月9日晚,2019年“欢乐中原·点亮天鹅城”消夏音乐季广场文化活动与观众如期相约。此后的两个多月内,每周五、周六晚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广场组织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文艺演出,举办的24场消夏音乐季演出中,有近40支队伍、上千人次演员参演,社会观众每场5000人次左右,总计10万余人次。这既是对我市文化艺术队伍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文化艺术成果的一次大展示。
2013年,我市启动消夏音乐季群众文化活动,7年以来共组织文艺演出253场次,吸引观众500万人次,已成为三门峡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2019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精心组织筹划消夏音乐季广场文化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题,组织并发动优秀文艺团队和个人参与消夏音乐季演出,通过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诗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三门峡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抒发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凝聚全市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我市做生意的重庆人刘先生称,生活在这座城市十分幸福,“城市能如此重视文艺发展,是很好的事情,人的精神面貌改善了,对城市发展大有益处”。
品牌文化活动宛如强大的磁场,将人们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演出现场,记者采访了一些参与演出的文艺团体负责人。一群身着火红民族服饰的老年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个名曰“新疆舞艺术团”的文化团体。“我们团的演员平均年龄63岁,市群艺馆给我们提供场地、辅导,还给我们提供演出机会,我们一定好好表演,跳出老年人的精气神。”团长刘炜说。梦飞合唱团艺术总监程玫玫告诉记者,他们合唱团主要由市一高教师组成,参与消夏音乐季演出对于促进合唱艺术发展有重要意义。人民公园合唱团团长杨建霞激动地称:“群艺馆不仅给我们选派老师辅导,还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舞台演出,感谢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消夏音乐季演出真正实现了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来自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娱乐群众,群众喜欢这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
市群艺馆馆长兰林元介绍,2019年消夏音乐季演出首次由市群艺馆承办,时间紧、任务重,是一场“硬仗”。“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消夏音乐季有了三大变化:一是演出场地。今年在文博城南广场搭建舞台,距离观众更近,演员与观众能够充分地交流互动,艺术感染力和现场效果更好。二是节目编排方面。市群艺馆注重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选择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进行演出,并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引导作用。三是表演队伍方面。市群艺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精心选择作品展现形式,定向约请名人名家参演,将消夏音乐季演出与全省合唱比赛、全省广场舞选拔赛等活动相结合。另外,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生态环境局、市税务局、市供电公司、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8家国家级文明单位参演也成为2019年消夏音乐季的亮点之一。这些举措扩大了节目来源,提升了艺术品位,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场场精彩演出的背后,是无数个默默无闻、甘当绿叶的身影。在消夏音乐季组织过程中,市群艺馆克服人员、经费、设备等各种困难,精心组织演出,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冲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全体职工放弃周末休息,自觉服从大局,毫无怨言投身筹备组织工作,无一人请假,体现了文广旅系统干部职工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业务素质。馆长兰林元既是总指挥又是评委,人手不够的时候又变身搬运工,带头干搬凳子、拉铁马等体力活,副馆长李俊玲、活动部主任王红斌担任着市戏曲家协会主席、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的职务,他们全身心投入晚会策划、节目编排和演出组织工作,还亲自上场表演,既是组织者,又是表演者。三门峡国际文博城管理处积极做好电力保障、安保保洁工作,保证了设备安全、观众安全、演员安全。巅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不惜成本提供了最好的线阵式音响和专业灯光设备,为观众营造视听盛宴。
每个周末晚上,华灯初上,清风徐来,消夏音乐季一场场文艺演出令人目不暇接,也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人们尽情享受着这场雅俗共赏的文化盛宴带给自己的愉悦,同时消夏音乐季也成为三门峡一道亮丽的风景。
把舞台搭在群众中,让群众来检验我市的艺术成果,这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今年举办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初心和创新。三个月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展演了成果、比出了成绩、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
9月27日晚,在这个喜庆而收获的季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颁奖晚会隆重举办。市相关领导、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干部职工及千余名群众欢聚文博城广场,一起见证艺术文化带给人们精神生活的累累硕果。颁奖晚会对近3个月来参赛获奖的150余名选手和各县(市)、区相关文旅部门进行了表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干劲。晚会上,由各县(市)、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表演和选送的歌舞、朗诵、锣鼓书等节目各具特色,观众们沉浸其中、频频叫好。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毋慧芳,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保仁亲自登台表演,拉近了机关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唱响主旋律 文艺氛围浓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汇演现场 孙猛 摄
近年来,我市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日益繁荣活跃,创作题材日益宽广,体裁、风格也比较多样化,各种戏曲艺术和传统文艺得到了较快发展。《大山的儿子》进京参演并搬上银幕;《姚崇辞官》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豫剧《红高粱》《虢都遗恨》《女人是座山》,曲剧《曹端还乡》《渑池会》等一大批新创作或移植改编的剧目在全国、省市大赛中纷纷获奖;独幕小戏《村里有个烂箩筐》,小品《有事你找民调说》《晨曲》等一大批剧本被搬上国家级、省级舞台……可以说,我市文艺工作精彩纷呈、有声有色、亮点不断。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文化惠民是其最生动的注脚。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人员介绍,仅2018年承接和主办的活动就有1400余场次。其中,“舞台艺术送农民”126场、“政府采购百场戏”1100余场、“中原文化大舞台”42场、春节元宵节“双节”演出40余场、“戏曲进校园”197场、“红色文艺轻骑兵”20余场、“非遗活动”10场……这一串串数字,诠释了我市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成果。
声势浩大的文化文艺赛事、走乡入村公益性演出,各种文化场馆的相继落成,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红色文艺轻骑兵”……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基层,不断提高我市的文化水平。高雅艺术走进寻常人家,乡土文化活跃县乡,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兰英,副市长庆志英等市领导非常关心文艺汇演和消夏音乐季演出筹备组织工作,认为文艺汇演这种形式非常好,勉励文艺工作者继续发扬成绩、精心组织,让全市群众共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成果。
“文艺汇演和消夏音乐季的举办,集中展现了我市近年来文艺创作方面的成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毋慧芳表示,场场爆满的现场画面,让全市文旅工作者深切感受到了父老乡亲们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与期待,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使命。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他们工作的目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就是他们工作的动力。今后,他们将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讴歌时代精神,发力“三次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闪亮舞台 精彩演绎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
策划:焦森森 李海峰 责编:师宝华 徐伟
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
新闻热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