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六中到底好不好(曾经的大同六中)
大同六中到底好不好(曾经的大同六中)七十年代的校门更名与命名后学校的名称为:山西大同市第一中学校,大同第二中学校(前身为初级学校),大同第三中学校、大同第四中学校、大同第五初级学校(前身是女子初级中学校)、大同第六初级中学校(口泉)。口泉地区位于大同西南,距离市区四十里左右。口泉小镇是当时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口泉矿区办事处所在地。人品比较集中,集农、工、商、贸于一体,是农业、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这里有当时算得上全国最大规模之一的完全小学,却无一所中学。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这里建立一所中学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市教育局随即委派柳扬同志到口泉矿区办事处成立了筹备处。同时,还抽调了许佃玺、陈悌、程森、高明四人具体负责选择校址,筹集资金,调集老师,准备招生等工作。限于当时的条件,新校一时无法建成,遂选用了位于口泉河南店,背靠七峰山,面临口泉河一个叫“千佛寺”的旧庙做为临时校舍。旧庙占地面积仅有两个篮球场大小,房屋
前几天发了一个原大同六中旧址的抖音,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于是回复了许多抖友,但依然争论不休,不妨今天咱们聊聊大同六中与口泉中学的关系。
1949年5月,大同和平解放,教育工作开始步入正常轨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学校重新布局。
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市复归山西省为省辖市,年底大同市下发文件将大同中学更名为山西省大同第一中学;大同第二中学更名为山西省大同第二中学;大同初级中学更名为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大同女中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大同女子中学校。
195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学校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必须相应地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并且统筹安排,改善中等教育的布局。大同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于1955年决定又在城北和口泉增加了两所中学。城北的中学成了大同第四初级中学。
口泉地区位于大同西南,距离市区四十里左右。口泉小镇是当时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口泉矿区办事处所在地。人品比较集中,集农、工、商、贸于一体,是农业、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这里有当时算得上全国最大规模之一的完全小学,却无一所中学。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这里建立一所中学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市教育局随即委派柳扬同志到口泉矿区办事处成立了筹备处。同时,还抽调了许佃玺、陈悌、程森、高明四人具体负责选择校址,筹集资金,调集老师,准备招生等工作。限于当时的条件,新校一时无法建成,遂选用了位于口泉河南店,背靠七峰山,面临口泉河一个叫“千佛寺”的旧庙做为临时校舍。旧庙占地面积仅有两个篮球场大小,房屋也较破旧。 1956年9月,正式命名为大同第六初级中学校(简称“大同六中”),第一届师生在狭小的校园内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标志着口泉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建校初期的校门
1956年底,为区别完全中学与初级中学,报请山西省教育厅更改校名,并对新建学校命名。
更名与命名后学校的名称为:山西大同市第一中学校,大同第二中学校(前身为初级学校),大同第三中学校、大同第四中学校、大同第五初级学校(前身是女子初级中学校)、大同第六初级中学校(口泉)。
七十年代的校门
这就是1956年教育部门办的两所完全中学和四所初级中学,后来又在西韩岭建成了第七初级中学; 在云冈建成第八初级中学。其后又在郊区与县区建成了第九初级学校(怀仁)、第十初级中学(千千村)、第十一初级中学(水泊寺)、第十二初级中学(金沙滩)、第十三初级中学(新荣)。
196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适应调整,行政区划有所变更,先于1964年11月撤销古城区、怀仁区,恢复大同县、怀仁县。又由1965年7月将大同县与怀仁县划归雁北专署领导。在行政区划调整时,九中、十中、十二中随隶属县划出,市属部门办的普通中学,除市内的一至五中外,其他学校改序数命名为所在地命名,大同第六初级学校改名为口泉中学,大同第八初级中学改名为云冈中学。
学校开办伊始,全校教职工仅有15人。
学校主要领导有:
程 森 副校长,预备党员、代行校长职务兼任政治课
张 肖 党 员,负责总务工作兼党务工作
徐立甫 党 员,负责团委工作
管 润 党 员,工会主席。
首届招生四个班,每班约50人,全校学生200人左右,学制为三年。当时,学生主要来源于北至北郊新荣,南至怀仁鹅毛口,东到十里店以西,西到大同、左云交界,方圆数十里的农村。住校学生均需自带粮食,交菜金。划定家在十里以内的学生跑校。学校没有水,需淌河,过铁路,去离学校200米以外的口泉街水井挑,往返需半小时,没有电,晚上教师办公用小煤油灯照明。学生上晚自己每个教室用一个汽灯照明。周围开山的炮声,火车的吼叫声、长鸣声造成的较为恶劣的环境,经常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跑校穿铁路,淌河水,十分危险。遇上下雨发大水,家长、老师背着学生过河,有时也因河水过大而不能按时上课。
八中年代的校门
课程设置与其它中学一样,开设了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等八门课程。由于教师短缺,有些课程需要别的老师兼任。办学条件也很艰苦,教学设备简陋,不分教研组,各科教师挤在一间房子里办公。办公桌椅是大同二中支援的,学生的上课桌凳是从口泉小学借来的。尽管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全校师生员工的政治热情、教学责任心都十分的坚定。
更名口泉中学后的一段时间,人们一直称口泉中学为口泉六中,所以就有了这个误传,其实想想就会明白,当时口泉没有一到五中,怎么会有六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