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要变形多久(变形计到底应该让谁变形)
变形计要变形多久(变形计到底应该让谁变形)作为城市青年装逼翻车集锦,人间宝藏节目《变形计》贡献了大量崩溃沙雕金句。但永远不会缺席小吴你不要以为自己一脸不高兴我们就会忘了你说过的话▼▼▼现实种种都将这个深刻的哲理摆在眼前:真香可能会迟到
10月30日,第十六季《变形计》开播,数数这个节目已经走过12个年头了
#最近被自己的看剧看片和写文的热情感动#
这档节目的余波很奇妙,比如真香定律一直到最近都很火爆。
提出这个定律的当代著名哲学家王境泽同学本人,刚和发际线小吴一起登上了《快乐大本营》,演绎了一幕世纪同框▼▼▼
小吴你不要以为自己一脸不高兴我们就会忘了你说过的话▼▼▼
现实种种都将这个深刻的哲理摆在眼前:
真香可能会迟到
但永远不会缺席
作为城市青年装逼翻车集锦,人间宝藏节目《变形计》贡献了大量崩溃沙雕金句。
而这些句子往往都还有通用性,适用于每个处于中二期的朋友,上到朴树下到小吴,不经历点风雨怎能说出这两个字▼▼▼
还有“人变好了,但是却疯了”的陈新颖▼▼▼
以及我个人印象最深的陈子韵,小小年纪口出狂言:“我在家里就是这样打我爸的,我在家里就这么攻击我妈的”▼▼▼
生动演绎了什么叫装B不成反被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节目都走过十二载了,任凭参加节目的少年们再怎么新鲜,也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于是,十六季第一期的主人公干脆活成了个典范:他把所有参加过《变形计》的孩子踩过的坑,
都 踩 了 一 遍
其一自然是永不过时的真香定律。
每一个狂傲年轻人都会立下一个不哭的FLAG,年轻人的志气就是不当狗▼▼▼
然后便迎来了入住农家第一夜猝不及防的失声痛哭▼▼▼
其二是他那殿堂级退堂鼓选手的浮夸表演。
明明刚才还对着车窗外赞美大自然▼▼▼
一下车,真实面对即将开始的乡村生活,年轻人立马哭天抢地闹着回家▼▼▼
刚下车应激反应就这么大,小伙子怎么能不逃跑呢?
于是第二天有了第一次逃跑▼▼▼
五位摄像大哥早已做好了追击准备,架着机器轮番上阵追寻▼▼▼
摄像大哥真的很好笑,小伙子还没开跑,他们姿势已经备好了▼▼▼
直到小伙子攀上山头后,发现目光所及之处全是山,才不甘心地原路返回▼▼▼
贼心不死的他原路返回后又妄图第二次逃跑▼▼▼
结果自然不用说,此处应有《变形计》12年以来的逃跑失败集锦▼▼▼
那时他还不知道,没有谁能跑得过《变形计》的导演。
这个踩遍前人走过的坑的小伙子名叫张明扬,家住东北,在学校因为打架被劝退,与父母姐姐关系激烈紧张,符合《变形计》所有典型城市“问题少年”的特征。
除了刚刚的退堂鼓表演之外,一路上张明扬都在展示什么叫做狂躁本躁。
姐姐下车没有扶着车门,反口甩一句“你瞎啊?”▼▼▼
在家宴上再次和姐姐吵架、摔碗,转身离开▼▼▼
在家中因为辍学的问题进行了第三次吵架,把妈妈气得心脏病发作进医院▼▼▼
而作为罪魁祸首的他却躺在床上貌似无动于衷地玩手机,看上去毫无去医院看望妈妈的想法▼▼▼
爸爸直言,参加节目就是为了让张明扬控制情绪▼▼▼
所以,张明扬去农村之后的所有夸张行为都还算符合他的“人设”——他自我定义的土匪▼▼▼
转折点是农村的奶奶。
操着满口方言的奶奶和张明扬不仅隔代,还语言不通,导致他们间的交流有许多误解和差错。
意外的是,这些误解不仅没有变成隔阂,反而变成“祖孙二人”关系的粘合剂。
张明扬逃跑归来,奶奶以为他是锻炼身体去了▼▼▼
张明扬在写日记,奶奶担心他看不清,贴心地给他拿来了他的“眼镜”▼▼▼
张明扬看到了墨镜后露出了一款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祖孙二人很明显不在一个频道上,但奶奶对张明扬的“误解”不仅带来了反差萌,更重要的是,奶奶把张明扬所有的行为都“误解”成了好事儿。
换句话说,奶奶并没有戴着“问题少年”的有色眼镜看待张明扬。
相反,她带着的是善意,一颗愿意把张明扬往好处想的耐心。
奶奶并不觉得张明扬有什么问题,在她看来,张明扬就是一个孩子,一个小帅哥,奶奶不负担他的过去,所以他的所作所为都是能被奶奶理解的。
而这个男孩内心最缺乏的,就是周边人的耐心与善意。
打一见面,奶奶就上手要帮张明扬拿行李▼▼▼
带他上山转悠,交流的核心思想就是“吃枣不?”生怕他吃不饱▼▼▼
担心张明扬吃得不对胃口,打探他的日常食谱▼▼▼
所以,张明扬收起了所有撒泼打滚的劲儿,安静如鸡。
孩子毕竟是孩子,给他一点点时间与耐心,目测这个狂炫酷霸拽男孩后期会被奶奶的善良关爱归顺得服服帖帖▼▼▼
我们再看奶奶的亲孙女周星雨的变形记。
告别之际奶奶抹了一大把泪,让人暖心又感动▼▼▼
周星雨三岁时母亲就离开了她,随后父亲也重组新家庭,她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虽然她们有深深的祖孙情,但她最缺乏的是一个小家庭的父爱与母爱。
所以当她来到了交换的新家庭,不仅有了“新的”爸爸妈妈,还有弟弟,虽然不见得有了真实的亲情,但是家庭异常完整。
在这个新家里,有能将周星雨搂在怀里的新妈妈▼▼▼
还有能给她洗头的新爸爸▼▼▼
一家三口在沙发上谈心▼▼▼
乍一看,这对父母对初来乍到的新女儿的关怀无微不至,是一对十足合格的家长了。
可我们谁都知道,如果仅仅是这样的交换,毫无意义。
和周星雨交换的小孩叫胡子豪,上面这对合格父母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可完全是另外一幅模样。
爸爸与胡子豪几乎无交流,全程板着脸▼▼▼
妈妈就直说了,儿子一回家全家的状态都不好。
“他要不回来,反正还是挺高兴,感觉特别好。”▼▼▼
这里也让我产生了看《变形计》感触最深的一点:
明明交换家庭之后,无论是“新”父母和“新”孩子都会小心翼翼地对对方好,主动理解、求和、组成一个新家庭,
怎么在原生家庭就做不到呢?
第一集的城市小孩无论是张明扬还是后期出现的胡子豪都提到了一点:他们和父母没有办法沟通。
胡子豪是父母太冷漠,认为胡子豪辍学没出息,于是干脆用冷暴力切断经济联系,迫使去了上海追梦的他回家▼▼▼
张明扬是父母太忙,对他物质上一味溺爱,情感上一味责怪。
但对张明扬破坏捣蛋的动机却毫不留意▼▼▼
这两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方式虽然一个是溺爱一个是冷漠,但本质上都是父母对孩子心理需求的疏忽。
参与《变形计》的城市家庭,父母努力拼搏赚钱是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发展到后来总演变成——
父母会因为自己物质上的付出更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回报,而事实上孩子根本没得到他们真正渴求的理解与关爱。
就像张明扬说的,“他不会想我为什么会发脾气,他只会想我已经发脾气了,我就是有错误了,就要来批评我。”▼▼▼
这一家人的沟通模式,就是“说”,把张明扬做的错事拿出来翻来覆去地说。
用姐姐的话来说,我说你啥了,我说的不都是你存在的问题吗?做错事了还不能被说吗?▼▼▼
妈妈则点出了他们和姐姐的心态,你都闹得被学校劝退了,
“说说你还不行啊?”
怎么说呢,我虽然理解父母和姐姐恨铁不成钢的怨恨,但我同样觉得翻旧账的确是很残忍的事。
辍学对于张明扬而言本身就是一个伤口,被揭伤疤很疼啊,疼了还不给吭声,天下有这个理儿么?孩子能没有情绪么?
你们说之前,能先听听吗?
其实回看每一季的参加《变形计》的城市少年背后,都有一个或是忽视、或是控制孩子的家庭。
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人变好了,但却疯了”的陈新颖,“变形”前是和妈妈打架的不孝子▼▼▼
而在他的深层意识里,这是一种对妈妈的报复,因为父母离婚了以后一个月才告诉他,也从没问过他到底要跟谁▼▼▼
而口出狂言“我在家就是这么打我爸的”的陈子韵▼▼▼
其实每次发怒之前,处处受到父母严苛的控制▼▼▼
你看陈子韵表达出要求自己有独立空间的想法,爸爸充耳不闻,用在房间静坐的方式来威逼陈子韵好好读书,又何尝不是一种软性控制呢▼▼▼
这些父母在一味地对孩子表达失望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呢?
我们总关注着《变形计》里的孩子是如何“变形”成长的,却忽略了父母这环,光有孩子成长,父母却沉浸在“农村小孩真听话”的氛围里,这换来换去的——有个卵用。
所以弯弯绕绕十六季以来,《变形计》虽然心酸、搞笑、刺激,但其实一直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讲述一件大事,那就是原生家庭相处模式的问题。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
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原型。它其实是最本质的一个问题:
你给予什么,就会回馈什么
有一个忽视、冲突、不理解的父母,孩子就会不满、冲撞、叛逆。
而父母给予孩子耐心和爱,孩子才能用以温和、平和等等一切良善的品质回馈给父母和整个世界。
所以要我说的话,真正需要变形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