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观影笔记(我不是潘金莲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新高度的大作)
我不是潘金莲观影笔记(我不是潘金莲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新高度的大作)读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我读出了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果戈里等人的味道。这样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注定是不能获奖的,更别说茅盾文学奖这样的长篇小说最高奖项了。能拍出同名电影,已经是一朵奇葩了。拍出电影,又有范冰冰这样的大红明星主演,自然就极大的增加了它的知名度。说实话,连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也是通过对影片和影星的大肆宣传,才对小说的名字,“混了个耳熟”。分享:
前面的博文中我曾说过,这个寒假里我买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细细阅读。一是每次阅读量不是很多,二是最近职称评定的事太多太紧太重要,所以一部总共才287页的小说,直到昨晚我才看完——花了整整16天——昨晚看到最后部分一发而不可收开了快车,一口气看了五六十页直到结尾。
刘震云的小说我很早就喜欢。《单位》《新兵连》《塔铺》等作品都是因为喜欢而记住了篇名然后是作者刘震云。他获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更是购买阅读并好好收藏了的。这次看完他的《我不是潘金莲》,大喊痛快并觉得它是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
其他方面我不想长篇大论的多说,只说小说结尾部分的一个情节,也就是我昨晚看完部分的一个情节: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即将结束前,女主角李雪莲所在县法院院长王公道带领法院系统的17个人,据守北京寻找李雪莲已有大半个月(该县县长郑重还瞒着王公道又派了几十个公安系统的人在人民大会堂外围做暗探阻止李雪莲进人民大会堂告状),终于在岳各庄农贸市场与前来寻找亲戚帮助的李雪莲碰面了。于是死死守住。李雪莲从山东泰安走河北固安再到北京这条路线,为了避免与前来寻找她的家乡公安法院系统的人相遇,她坐的是乡村班车线路,坐一段换乘一段,加之风寒劳顿,到岳各庄农贸市场前就已经在牛头镇卫生院昏迷了4天,经抢救后才苏醒。因为欠卫生院四千八百元住院费用,由卫生院派人派车跟着李雪莲到岳各庄农贸市场找亲戚借钱交费才被王公道等人碰见的。李雪莲死也不跟王公道回去,在市场里大放悲声,随后竟昏倒了一头栽倒在地上。到了如此人命关天的危机时候,王公道他们做的不是赶快送医院急救,而是将李雪莲抬到岳各庄农贸市场后面李雪莲亲戚的小房子里,排班守在民房前,对于李雪莲的病痛生死不闻不问。李雪莲的亲戚帮她交清牛头镇卫生院的费用后也已经手头拮据,只能请社区卫生室的一个医生来打点滴。就这样李雪莲一直昏迷不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她的昏迷中终于闭幕了。王公道等人一阵欢呼,终于从这件事 里解脱了。他们顾不上还在昏迷中人事不省又手中缺钱的李雪莲,随即打道回府了。
这就是小说所描述的故事,而且在当代中国,绝对不会有一个人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为了阻止李雪莲在人代会期间上北京告状,当地政府不惜派公安法院系统的几十个人 去北京守候15天以上,这要花费多少的财力物力?!等到找到了李雪莲,人代会已经结束了,却不肯留那么一点点钱让仍在昏迷中的李雪莲治好病。到最后,苏醒过来后又逐渐恢复的李雪莲只想一死了之,去桃林里上吊——被桃林主人发现后自杀未遂。
读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我读出了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果戈里等人的味道。这样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注定是不能获奖的,更别说茅盾文学奖这样的长篇小说最高奖项了。能拍出同名电影,已经是一朵奇葩了。拍出电影,又有范冰冰这样的大红明星主演,自然就极大的增加了它的知名度。说实话,连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也是通过对影片和影星的大肆宣传,才对小说的名字,“混了个耳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