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西鲁达尔为什么说不打了(手持大刀身披明铠)
打完西鲁达尔为什么说不打了(手持大刀身披明铠)比赛分多种对战形式,1对1; 5对5; 21对21,以及敌对双方加入的全员对抗战。目前为止,比赛的总冠军宝座一直被俄罗斯独占。双方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搏杀这项比赛最大的特点就是竞赛双方身着中世纪铠甲,手持冷兵器对战。虽然武器都没有开过刃,但是受伤在所难免。手指骨折,牙齿脱落,甚至脑震荡在比赛中都是家常便饭。比赛过程往往十分激烈比赛禁止使用武器刺击或反复攻击同一处,禁止攻击脊柱或后颈。因此,比赛中虽然有刀剑相击,火花飞溅,但更多地使用了摔跤或柔道的技巧。
过去七年来,中世纪文化爱好者每年为一场真枪实弹的格斗大赛——国家战争(Battle of the Nations)在世界某一角落汇聚一堂。
全副武装的“中世纪战士”
这场聚会让古典铠甲和武器爱好者有了“实实在在”的交流机会。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光荣骑士的这个梦想,竟然在这里成真了。
比赛的形式是穿着铠甲进行格斗
这项比赛最大的特点就是竞赛双方身着中世纪铠甲,手持冷兵器对战。虽然武器都没有开过刃,但是受伤在所难免。手指骨折,牙齿脱落,甚至脑震荡在比赛中都是家常便饭。
比赛过程往往十分激烈
比赛禁止使用武器刺击或反复攻击同一处,禁止攻击脊柱或后颈。因此,比赛中虽然有刀剑相击,火花飞溅,但更多地使用了摔跤或柔道的技巧。
双方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搏杀
比赛分多种对战形式,1对1; 5对5; 21对21,以及敌对双方加入的全员对抗战。目前为止,比赛的总冠军宝座一直被俄罗斯独占。
数十人的“团战”
去年约有2万5千人次参与了这次集会,他们在钢铁碰撞和团队协作中寻找骑士精神,唤醒祖先留下的,手持盾剑对抗强敌的记忆。
冠军选手举起奖杯
除了激烈的比赛,你也可以在集会中体验中世纪时期真实的营地,漫步于选手的帐篷之间,见证他们的家庭如何再现中世纪的生活方式。
中世纪铁器展示
比赛之余,展示各国的文化艺术
对于那些有着骑士梦想,并希望付诸实际的人们来说,Battle of the Nations就是不二之选。2017年,Battle of the Nations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今年将首次有中国队伍参赛。
4月2日,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我们在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座训练场内,采访到了这支特别的队伍。
2017BotN中国代表队部分成员
下午两点,还没有到计划集训时间的训练场内,早已人声鼎沸,盔甲部件和武器装备铺满地。大家不是相互观摩彼此装备,就是已经在用兵器三两成队地比划起来。
遍地的盔甲武器
穿戴铠甲
交流剑术
现场的成员大都来自同一家俱乐部「虎贲骑士团」,这是一个创建于2011年、一群欧洲铠甲和兵器爱好者组建的网络社团。
这群欧洲铠甲与兵器的爱好者,经常到国外的网站寻找资料或购置装备,同时他们自己也组织过运用这些装备进行实战对抗的交流。由此认识了很多国外的相关达人,也接触到了BotN赛事的外国国家队成员,并最终决定参加今年的比赛。
各自开始穿上铠甲
关于参赛队员的情况,团队经理“大猫”介绍说:“已经确定11个人。因为毕竟这是自费的,投入太大了。确定自己愿意去的,又能自己准备出整个装备,愿意出钱的。综合下来以后,能有精力和时间愿意这样做的也就这11个人。”
此次“出征”,交通住宿等花销最低也要3万,所有参战的铠甲武器都是自己准备,属于个人,打坏了只能自己花钱修理或者买新的。不过这都阻挡不了这群爱好者对西班牙的向往。成员之一“库玛”把这当做是一项极限运动:“什么兴趣不花钱?玩精了什么不烧钱?”
训练前自己使用工具为皮带打孔
这1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全甲格斗爱好者们,将分别参加今年BotN中的“5对5团战 ”,长剑、剑盾和长杆兵器三项“个人战 ”,另外也会以“雇佣兵”的身份加入德国队,参加“21对21人国战 ”。
本次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是3对3团战
其中,最被大家重视的是“5对5团战 ”,因为这是唯一一项由中国队员独立参与的团体项目。
两天的集训除了对参赛项目的队员分配外(每人只能参加一个项目),最重要的就是分散在各地的队员之间的磨合;而作为“雇佣兵”参加德国队的国战,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则是单纯的学习。
集训项目:团战3对3团战
集训项目:团战3对3团战
集训项目:团战3对3团战
大家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各不相同,有具备现代搏击基础的、有练习极真流空手道的、有钻研传统武术的、有练习户山流剑道的等等。难得将全国各地的爱好者聚集在此,这一次的集训大家也展示了自己最强的实力。
3对3团战的训练开始
前一秒还在谈笑风生的队友,下一秒就向对方毫不留情地挥舞起刀剑。现场不断发出各种材质的武器防具撞击的声音,甚至不止一次,发生队员将手中的武器打到报废:实木的钉锤柄在和盾牌撞击后折断,金属的大刀也在多次相击之后被打弯了。
团战训练中砸断钉锤的瞬间
团战训练中砸断钉锤的瞬间
团战训练中砸断钉锤的瞬间
由于「虎贲骑士团」等社团都是欧洲铠甲与冷兵器的爱好者群体,大多数参赛者自备的整套甲胄装备,是直接购买的欧洲铠甲,即使早期自己制作的,也都是临摹国外成熟的欧洲铠甲。因此,去西班牙参加比赛的队员中使用欧式铠甲的仍占大多数。
集训中更多的还是欧式铠甲
但作为首次在该项赛事中出现的“中国队”,有一件事始终被大家所重视:要向世界展示我们民族自己的铠甲。
“库玛”介绍赛事对盔甲的规定要求时说:“首先它就是要还原中世纪,你要体现它是中世纪的历史再扮演,表现这个意义就要穿的像,穿的不像再打也没有意义。”
在比赛中,“中世纪”时期被限定在13-17世纪,选手们穿着的铠甲要属于这一时期,而明朝(1368-1644年)恰好完整地包含在这一时期。再加上明朝时期的武备制作沿袭了唐、宋等多个朝代的元素。因此,几位选择自己制作华夏民族战甲的参赛者均选择了制作明朝铠甲。
集训中出现的三套明铠,已经大体制作完成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赛事规则要求:整套铠甲着装的各部件之间,包括武器,年代差异不能超过50年,且必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上半身是欧洲的,下半身亚洲的”;如果历史真实甲胄达不到对比赛安全性的硬性规定,则可以调用临近国家元素进行补充、或采用遮挡等方式保证着装整体外貌的统一性。
“中国队”自己制作的整套明朝铠甲,均要向赛事主办方上交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以证明整套铠甲的历史还原度。
比赛的选手个人审核网页,武器装备都需要经过史实性外观的评估
“大猫”为自己的明铠向赛事官方递交审核的部分历史资料图片
带红缨的明朝六瓣盔、钢板防护安装在内侧的布面甲——这套蓝色铠甲是由民族传统武器装备知识扎实的“大猫”提供原型,实际操作由“库玛”来完成。
第一次尝试还原明朝铠甲的两人也坦言:“完全不知道到底行不行,能不能打,这次集训也是这样,我们要看一看我们装备会有什么问题,看看哪里要改。”
集训当天,“大猫”才发现自己的明朝环臂铠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动作,双手都抬不起来,更不要说做出击打的技术动作,着需要在参赛之前修改并重新制作。
而团长“老曹”的明铠(下图右一)则更具民族特色:铁面面具让人想到兰陵王;头盔是缘于宋朝的凤翅盔,是明朝御林军的仪仗盔;身着的绿色战甲与甲裙是宋明典型的札甲。
团战训练中,都身穿明铠并手持长杆兵器的“大猫”(左)与“老曹”(右)单独对峙
身着淡蓝色明铠的“一刀”,他的头盔同样源自御林军的凤翅盔,战甲是布面甲。
“一刀”的“定妆照”
“第一次参赛的我们也许不会拥有太好的成绩——因为第一年参赛的国家,一般都被“揍”的很惨,稀里哗啦就被打败,这是很常见的。”大猫说,“我们自己的铠甲也许并不会体现出我们民族历史战斗武备的优势,但我们就是希望能把它们展示在世界面前。”
本月底,这支“中国队”就将出征巴塞罗那。让我们预祝这些勇士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