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的双胞胎什么时候被发现(甄嬛的双胞胎能生下来全靠太后保驾护航)
甄嬛的双胞胎什么时候被发现(甄嬛的双胞胎能生下来全靠太后保驾护航)其实,太后虽然怀疑,但为了解决皇帝和她之间的权力冲突,以及尽快把她负责的后宫皇嗣kpi搞上去,她都会为甄嬛保驾护航。太后是最早先提出“甄嬛的肚子比寻常的大些”这个疑问的,但得到的说法是甄嬛怀了双胞胎,且是温太医确诊过的。太后虽然也怀疑,但目前甄嬛这个说法至少合理地回答了她的疑问。可是,皇后不甘心就这样制衡住,更不想甄嬛顺利地把孩子生下来,一方面她利用后宫舆论,让甄嬛双胞胎的流言不断,另一方面她利用这种流言蜚语的痛点来刺激皇帝,劝说皇帝对皇嗣一事要谨慎。每次看皇后这么说都忍不住想笑,她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皇帝的确疑心很重,且最怕损害他君王气度的舆论,但是皇后用“孩子可能不是你”的这种事激发皇帝的疑心的同时,也“用甄嬛给你戴绿帽子”侮辱了皇帝。另外,在这之前,太后、皇帝和甄嬛早就提前防范了皇后。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终于写到甄嬛生双胞胎这部分了。
甄嬛能把孩子生下来,不是因为编剧让皇后强行降智,不打胎了,而是因为有太后在为其保驾护航,避免了皇后的堕胎危险。
甄嬛出手打压了祺贵人,以及不靠皇帝出头靠自己解决了苏培盛和崔槿汐对食这一危机后,太后作为后宫的老板,基本上认可了甄嬛的业务能力。
可是,皇后不甘心就这样制衡住,更不想甄嬛顺利地把孩子生下来,一方面她利用后宫舆论,让甄嬛双胞胎的流言不断,另一方面她利用这种流言蜚语的痛点来刺激皇帝,劝说皇帝对皇嗣一事要谨慎。
每次看皇后这么说都忍不住想笑,她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皇帝的确疑心很重,且最怕损害他君王气度的舆论,但是皇后用“孩子可能不是你”的这种事激发皇帝的疑心的同时,也“用甄嬛给你戴绿帽子”侮辱了皇帝。
另外,在这之前,太后、皇帝和甄嬛早就提前防范了皇后。
太后是最早先提出“甄嬛的肚子比寻常的大些”这个疑问的,但得到的说法是甄嬛怀了双胞胎,且是温太医确诊过的。太后虽然也怀疑,但目前甄嬛这个说法至少合理地回答了她的疑问。
其实,太后虽然怀疑,但为了解决皇帝和她之间的权力冲突,以及尽快把她负责的后宫皇嗣kpi搞上去,她都会为甄嬛保驾护航。
这就像是,一个老板会重用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员工,就是因为这个员工业务能力强,能满足他当下的管理利益。重用扶持的时候,也谨慎小心地防范猜疑着。
为了让甄嬛顺利生下孩子,太后对皇帝安排了两件事。
第一件,让皇帝多分些精力给眉庄;
第二件,以皇后久病不愈为由,让皇帝去请钦天监看看。
这两件事看着不经意,但其实是太后在她的棋盘上大刀阔斧地走棋。
第一件事,让皇帝宠幸眉庄,就是趁机扶持提拔沈眉庄,修复沈眉庄和皇帝的关系,从整体上来说,关于太后对沈眉庄的喜欢和提拔是一场老谋深算的布局,我之前就详细分析过(点这里复习),这里就不再赘述。
第二件事,是承接第一件事,看起来是要打压皇后,但目的是把皇后占领的利益坑位换成眉庄。这个节点对眉庄刻意的提拔,意味着太后收缩对皇后的扶持,开始培养新的利益成长点。
这两件事办完,不仅达成了她的目的,还顺带着保障了甄嬛顺利产子。
高手走一步棋,兼顾了四面八方。
而这个棋眼就是钦天监副使。
听了太后的安排,皇帝回去就传唤了钦天监的人。
皇帝一听是“副使”前来,就问“正使”呢。得到的回答是:正使身体抱恙,不能面圣,就派了副使前来。
皇帝便问副使,已隔数月,“危月燕冲月”的天象可有变化?其实,皇帝这些话都是明知故问,因为他心里清楚当时这一招是皇后用来阻止他迎甄嬛回宫的。
副使很聪明,说已隔数月,天象早已变化,已经是祥和之兆。
皇帝听后反问:果真如此么?如果真是这样,太后和皇后为啥还都缠绵病榻,而且正使为啥不及时前来禀报?
面对老板质问自己上司的工作问题,很考验说话的水平。你如果想保持自己的风度为你的上司说一两句好话,那么你就是在和你的老板唱反调;你如何直接认可你老板的说辞说你上司不行,又会显得你背后拆台小人行径。
而副使的回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
他是这么说的:“皇上可曾听闻,在其位而谋其事,而微臣则认为谋其事才可保其位,正因天象不吉,皇上才会依赖钦天监,正使才会有俸禄可食,有威势可仗,若天象从来平和,皇上又怎会想起钦天监呢?”
首先,这话高级的地方是,并不直接回答皇帝对于正使的问责,也就避免了必须回答“是”或者“否”的两难选择。
其次,指出皇帝和钦天监这个职位之间的客观事实:皇帝因为天象不吉才会依赖钦天监,钦天监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就不会把好的天象告诉皇帝。
这是一个皇帝不得不认可的客观事实,同时也是个钦天监容易黑箱操作的地方。而且这个黑箱操作问题为下面的对话做了铺垫。
听罢,皇帝便问:“你似乎很懂得为官不正之道啊”。副使赶紧回:“微臣懂得,却不以为然。”
这话说得很有章法。
前面埋的引子就是:那种黑箱操作的为官不正之风的确存在,而他却不认可、不屑这种作风,潜台词就是,他如果做钦天监,就会主动向皇帝禀告祥和吉利的天象。
于是,他顺理成章地紧接着说:“臣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哈哈,自然是当说了,说啥皇帝都会信的,前面铺垫了那么多。
专业地分析了一些星象之后,他指出一个结论,御花园南角,有哪位小主的双亲姓中带木。
这个结论也很聪明,明明就是要搞安陵容,但是人家不明说,御花园南角的宫宇不仅有安陵容的延禧宫,还有皇后的景仁宫,甄嬛的永寿宫。
皇帝眉头一皱“御花园南角宫宇不少啊”,实则心里在想,你特喵究竟是谁的人啊?皇后的?甄嬛的?
直到苏培盛机灵地插嘴一句“只有安嫔娘娘的生母是姓林的”,皇帝才茅塞顿开:“皇后卧病一直是安嫔侍奉最多,便叫安嫔不许再进皇后宫中。”
最后皇帝下令让安陵容静修,不许出门。同时对副使很满意,提拔了副使做正使,问他的名字,得到的回答是:“微臣季惟生。”
这个名字一下子亮了,在甄嬛刚回宫那会儿,说钦天监要有自己人,眉庄就像早就准备好了一样地说道:“钦天监的副使季惟生,办事倒勤勤勉勉,我看是个可用的人才。”
正使显而易见是皇后的人,如今被换成了眉庄的人,而眉庄的上线是太后。
大老板从来都不自己亲自去安排,她只抓住最核心的一两个人就可以了,具体的事,都让他们去做就好了。
太后这步棋走完,后宫的局面也变了:
安陵容不许去皇后宫中,闭门静修,基本上就等于打入冷宫了。加上祺贵人被责罚,皇后的左膀右臂都被打压钳制住了,团队遭受重创。
皇后无暇他顾的情况下,甄嬛也就在没有皇后这个堕胎专业户的威胁下顺利生产了。
甄嬛生完孩子,太后第一时间派了竹息前来探望孩子,也是有始有终地完成了为甄嬛生孩子保驾护航的工作。
甄嬛心里自然非常清楚太后的这些安排,所以她生完孩子,没有对落魄凄惨的安陵容赶尽杀绝。
之前我写过,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甄嬛没有听浣碧的劝告直接杀死安陵容,是因为甄嬛低估了安陵容的坏和恶。
其实还有一层原因,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甄嬛不敢对安陵容赶尽杀绝。因为她在做,老板太后在看。赶尽杀绝劝谏皇帝杀死旧主的曹贵人是怎么死的,甄嬛清楚地很;喜欢赶尽杀绝无差别堕胎的皇后是如何惹毛太后的,甄嬛也很清楚。
因此,甄嬛不弄死安陵容,就是让太后对她放心,她不会破坏太后经营出来的后宫生态,是做事留有余地、能谋求长远发展的人。
做管理,要向下看,更要向上看,还是那句话,向上管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