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没有症状猝死(没猝死快吓死了)

没有症状猝死(没猝死快吓死了)“真相大白!原来猝死的原因这么简单”。“7秒人就没了,猝死真的救不了吗?”本来热点也该过去了,但是我发现,我看过的猝死文章越多,APP就给我推荐的越多。包括有:“年轻人猝死前的五个征兆”“还在熬夜?你的同龄人已经猝死”


1

大家好,我是浪浪,人称保险蔡徐坤。

最近发生了一连串跟猝死相关的魔幻事情,搞得我还没猝死,就已经快要被吓死了。

我平时凌晨三四点才睡,然后这段时间,我睡前看到的热点新闻是猝死,第二天醒来看到的热点新闻还是猝死,

本来热点也该过去了,但是我发现,我看过的猝死文章越多,APP就给我推荐的越多。包括有:

“年轻人猝死前的五个征兆”

“还在熬夜?你的同龄人已经猝死”

“7秒人就没了,猝死真的救不了吗?”

“真相大白!原来猝死的原因这么简单”。

然后我点进去一看,原因真的很简单,就是三个字:

“命,不,好”。

下面还给出了解决方法,向我推荐刘易居士的《十二地支五行改命大法》,可以改事业、改健康、改姻缘。

再下面是由罗志祥老师鼎力推荐的《古代男女私情秘术:如何让她们爱上你?》。

就这,还想骗我?

我麻木地放下了手机,翻开了我的睡前读物《从0到1》。

没有症状猝死(没猝死快吓死了)(1)

而且我发现,这些资讯类 APP的算法有问题呀,我关注猝死,是因为我害怕猝死,但是算法可能理解为我喜欢猝死,或者是,我需要猝死。

于是,疯狂给我推荐相关文章。

搞得我最近一看到猝死这两个字,就莫名一阵心慌,然后心一慌就会心跳加速,然后之前APP给我推荐的那些文章又告诉我,心跳加速就是猝死的前兆。

然后,我心跳得更厉害了。

而这时候,我又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是该关掉手里的APP,还是该考虑心脏骤停,因为坊间传闻,字节和心脏只能有一个跳动。

没有症状猝死(没猝死快吓死了)(2)

接着,为了防止自己猝死,我又跑去楼下的药店买药,店员问我买什么,我说速效救心丸,他说话的声音突然变小,说我懂,但是那个还不够好,

并转头给我推荐了海狗丸,说是海狗的心脏很猛,可以强健心脏,比临时抱佛脚的速效救心丸好多了。

我信了。但是我吃了两天海狗丸,发现自己晚上总是睡不着觉,我就很好奇,海狗这种生物喜欢晚上不睡觉的吗。

然后我百度查了一下,上面介绍说,海狗是一种喜欢在未经企鹅允许的情况下,强行与企鹅在野外发生性行为的动物。

我直呼好家伙,我买了瓶阿里丸,难怪大晚上的这么亢奋,原来是我体内的福报在提醒我,你该上钟了。

说到上钟,我又想起了一段新闻的点评,说最近社会上不断发生的猝死事件,是在给老板们敲响警钟。

这段话非常有意思,年轻人的丧钟居然只是老板的警钟,甚至还是利好股价的喜钟,互联网果然带来了效率,欢迎来到赛博朋克2021。

太顶了。

2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自己猝死,很多年轻人果断在辞职和回家之间,选择了买保险。

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与其一个人希望自己没事,不如把资本的力量也加入进来,抱着保险公司一起希望自己不出事。

这可能是另一种打不过就加入他们的抗争形式。

但是很多年轻人在果断完了之后,才发现自己武断了,保险水深的很,很容易一不留神就买错了产品,比如说意外险。

大家买意外险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怕意外比明天先到吗?明天系表示认可,确实,意外来得很突然。

但是有个问题大家没注意呀,意外猝死,意外险真的能赔吗?

不赔,因为在保险的世界里,意外猝死不属于意外。你思考一下这个逻辑,是不是很无厘头,意外猝死不算意外,那算什么,算如约而至吗。

没有症状猝死(没猝死快吓死了)(3)

按照保险的定义,要符合4个因素才叫意外,包括有“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但猝死不符合,因为猝死属于是【突发疾病身故】

跟突发心脏病、突发脑梗身故一样,都是内病,不是由意外造成的外伤。

所以老板们对于员工猝死这件事,一点也不意外,毕竟猝死不算是意外,算疾病身故,跟个人体质有关,加班不是直接原因。

从医学上,老板们就已经可以甩锅了。

然后,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意外险声称自己保猝死,它们真的能保猝死吗?

当然是真的,也没必要骗你。

但是为什么有的意外险保猝死,有的不保呢?

为了赚钱呀,就是因为太多人以为意外险可以保猝死了,所以有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干脆就给自家的意外险附加了一个保猝死的条款

其实是被迫努力的年轻人,促使了保猝死的意外险的诞生,往前二十年,谁在乎这玩意。

不过要记得,有注明保猝死的意外险才保猝死,没注明就默认没有,不要你以为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没有症状猝死(没猝死快吓死了)(4)

3

那买个百万医疗险,比如600万医疗保额那种,可以保猝死吗?

这个要看个人的时间长短,比如说,如果人3秒就没了,那都没到抢救环节,没有医疗支出,也就没机会用上医疗险。

如果是比较坚挺的情况,比如有机会进ICU抢救个两小时,把贵东西都用上,那倒是有可能够得到百万医疗险的起付门槛。

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花不了多少医疗费的,放心。

那,重疾险可以保猝死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重疾险保的是特定的某一些疾病,但从来没有一种疾病叫猝死,因为猝死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种疾病。

猝死大致可以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基本上,大多数过劳猝死的情况都属于是心源性猝死,然后,大多数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又都是急性心肌梗塞。

巧了,急性心梗就属于重疾险保障的重疾之一。

但有个问题,重疾险对急性心梗是有明确的疾病定义的,需要符合以下4个条件中的其三才能赔付,具体包括有:

1)典型临床表现,例如急性胸痛等;

2)新近的心电图改变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3)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有诊断意义的升高,或呈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性变化;

4)发病 90 天后,经检查证实左心室功能降低,如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 50%。

要拿到符合这些条件的资料,人在猝死前起码得在医院抢救过一段时间,这样才有机会留下诊断报告、心电图等资料。

而由急性心梗导致的猝死,通常又是在1个小时内人就没了,如果发现的晚一点,等救护车赶到的时候,人已经凉了,那怎么会有机会留下理赔资料呢?

像这种情况,就属于是典型的“可赔可不赔”,边界很微妙,按照合同来讲,确实是不符合疾病定义,但是按照严重程度来讲,人家都急性心梗猝死了,还不够严重吗?不赔,也不符合情理。

所以保险公司到底赔不赔,这真的不好说,至少我见过的案例,赔了的也有,拒赔的也有。但被拒赔了,一般也可以走法院诉讼,有很大几率会获赔。

不过这种事情说不准,买保险就是为了对抗不确定性,如果想要重疾险100%能保猝死的话,还是买个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吧,这个能保证猝死、意外死亡、其他疾病死亡100%赔付。

但,这也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主要是贵,想买到足够的保额,太费钱了。

没有症状猝死(没猝死快吓死了)(5)

4

如果你想正儿八经保猝死,买定期寿险是最正确的选择,寿险就保两种情况,一种死亡、一种全残,保障责任非常简单,比我还纯粹。

而且寿险的保障范围很广,一般除了投保人杀被保人、从事违法犯罪行为致死,其他情况都可以保,甚至投保超过2年,自杀也可以赔。

所以如果身边有觉得自己活不下去的朋友,可以鼓励他多买点寿险,因为根据大数法则,一般想自杀的人,撑过2年就不想死了。

这也验证了,生活总是没有过不去的坎嘛,不要轻易想不开。

不过呀,猝死是个极端风险,你出来工作,本质上是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来置换金融资本,扯开情怀啊、兴趣爱好之类的,工作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赚钱。

但是猝死就代表着,一次性把你未来的人力资本价值给灭杀了,一滴都不给你的家人留,损失不是巨大,是特别特别大。

很多人拼死拼活,赚的钱也只是父母这么多年培养费的零头,突然间没了的话,实在太亏了,这从经济层面来看,就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你就算失业了去跑快递,也比直接猝死要划算啊。

当然,跑外卖另提,那个引火烧身的风险可能比猝死要大。

没有症状猝死(没猝死快吓死了)(6)

以前呀,没有保险公司会想到,年轻人首要考虑的保险,居然是保猝死的。

这原本是中年以上人群需要担心的问题,而且他们担心的还不是过劳,就是心脏真的不怎么好,家大业大想要保一保。

但是近年来,发生猝死的人群年龄越来越低,并且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熬夜、过劳、无休。

有工作,但是没生活。

我们这一代,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奋斗的一代,通过互联网媒体,我们见到了更大的世界,接收了更先进的观念,

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可能,每个人都认为要努力创造更多的可能,于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奋斗和成长,这是内在的自驱力。

所以有很多职场老人会觉得年轻人很恐怖,拿着这么微薄的薪资,每天跟不要命似的干,到底图啥呢?

这一生不要碌碌无为,年轻人之所以努力,不就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嘛。

但是资本家们利用这点,编织了一个谎言,告诉我们,996是年轻人的福报,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就该好好奋斗。

好的,也有道理,年轻人接受了。

但是接下来,资本家又得寸进尺了,要求年轻人996不够,还要求007,公司只给一个月176个小时的薪水标准,却要让员工干300个小时的分内事。

一边疯狂试探人力成本的下限,一边疯狂踩踏年轻人劳动力的极限。

而当老板询问员工是否本分时,可能正抱着小老婆在被窝里尽自己的本分,还可能每次都达不到本分。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要求员工007的理由。

质量不够,数量来凑,老板活得很通透。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觉得需要给自己买一份保猝死的保险,那么请你记得,别用力过猛,不要死撑,退一步也是你的人生。

什么狗屁保险,都不如你好好活着重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