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农村养蛙的经营模式(年销售从30万增长到80万)

农村养蛙的经营模式(年销售从30万增长到80万)今年32岁的贺胜身高中等、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满脸笑意:“这些牛蛙特别能吃,刚喂下去的食,三两下就没了。”贺胜指着牛蛙基地,向记者讲起他的养蛙故事。近日,记者来到贺胜的养蛙基地,只见一块块搭有防护网的方形养蛙田排列有序,一眼望不到边。网纱下的小牛蛙早已收起“歌喉”,开始忙着觅食,听见响动,迅速跳到隐蔽的地方。贺胜正忙着给“小家伙们”投放“自助餐”,眼前这片养蛙田,就是他的“致富田”。村民贺胜创业故事的真实写照贺胜通过养殖牛蛙“蹦”出了一条致富路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南宋词人辛弃疾词中的场景

如今成了竹根滩镇黑流渡村

村民贺胜创业故事的真实写照

贺胜通过养殖牛蛙

“蹦”出了一条致富路

农村养蛙的经营模式(年销售从30万增长到80万)(1)

近日,记者来到贺胜的养蛙基地,只见一块块搭有防护网的方形养蛙田排列有序,一眼望不到边。网纱下的小牛蛙早已收起“歌喉”,开始忙着觅食,听见响动,迅速跳到隐蔽的地方。贺胜正忙着给“小家伙们”投放“自助餐”,眼前这片养蛙田,就是他的“致富田”。

今年32岁的贺胜身高中等、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满脸笑意:“这些牛蛙特别能吃,刚喂下去的食,三两下就没了。”贺胜指着牛蛙基地,向记者讲起他的养蛙故事。

“2017年我曾在广州、武汉等地从事建筑行业工作。2018年,一次偶然机会得知养蛙效益很可观,便从朋友那里学习养蛙技术,又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后,在家乡流转了10亩地,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连片养蛙池,踏出了创业第一步。”贺胜回忆说。

忙碌了一整年后,贺胜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由于没有经验,技术也不过关,又受天气和市场影响,导致不少牛蛙死亡,贺胜第一年就遭遇了亏损。

农村养蛙的经营模式(年销售从30万增长到80万)(2)

虽然亏损了,但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技术不行就找人学技术!”贺胜不断地看养殖书籍,起早贪黑地加强田间管理。渐渐地,贺胜从前期孵苗到如何预防病害,都有了自己的心得,终于在2019年试养成功。

经过不断摸索和精心养殖,贺胜对牛蛙的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也让他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养殖牛蛙考验我的耐心、细心和恒心,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更让我走上了创业之路。”贺胜坦言。

2019年,贺胜养殖牛蛙成功后,产量达到10000公斤左右,销售额将近30万元,并于年底又扩建了30多亩地。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销路受阻,整个养殖行业价格波动比较大,对他的收入造成了影响。“去年留了5000公斤牛蛙,准备春节期间卖个好价格,结果受疫情影响导致最后还剩1500多公斤,收入大打折扣。”对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贺胜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调整心态等待市场价格回升。

如今,贺胜每天从早上5点开始就穿上雨裤给蛙池挨个换清水,上午8点给蛙群们喂第一遍食,下午4点喂第二遍食……“和牛蛙相处久了,慢慢地觉得像亲人一样,尤其是每当自己走在蛙池边时,蛙群们好像知道是主人来了,纷纷扑腾跳跃。”贺胜告诉记者。

农村养蛙的经营模式(年销售从30万增长到80万)(3)

眼下,贺胜养殖的牛蛙长势很好,还喂养2个多月就可以销售了。“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牛蛙每公斤50元,我有40多亩蛙池,预计可收入80余万元。”贺胜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满。

功夫不负有心人,贺胜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让自己的养殖事业蒸蒸日上。如今,他的牛蛙根本不愁销售,一般都是商贩开冷藏车过来,一车就可以收2000多公斤,有时也发货到武汉、湖南、广州等地。“下一步,将打算成立合作社,以‘蛙稻模式’来养殖,到时候就可以带动周围的村民来务工,愿意跟我学技术的,我可以作技术指导,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贺胜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