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王伐纣战牧野(牧野灭纣武王建周)

武王伐纣战牧野(牧野灭纣武王建周)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后,正式建立周朝,实施分封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另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又封叔鲜、叔度、叔处为"三监",以监视武庚的行动。西周的延续古公亶父之子季历担任周部族首领后,不仅与大商王朝联姻,娶妻商室,还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周此时也已经是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然而商朝提防周人崛起,为确保统治地位,将周人首领季历杀害,商周的关系也因此恶化。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国力不足与商对抗,故继续臣服于商,而商朝当时面临东夷的骚扰,也想用联姻的方式缓和商周之间的矛盾。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帝乙死后,其子商纣继位,曾一度囚禁姬昌于羑(yǒu)里,并杀其子作为肉汤,逼迫姬昌喝下。后来周人以宝马、美女贿赂商纣王,才求得释放文王姬昌。文王归国后,一方面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深入到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分为西周、东周两个时期,由武王姬发建国。

西周的建立

周人早期居于姬水一带,是居于今陕甘黄土高原、渭水流域一带的古老部族,相传因"姬水"而得姓为姬,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迁到周原以后,周人成为黄河领域共主的商王朝的臣民,而周人借助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耕地条件,实力迅速壮大。

古公亶父之子季历担任周部族首领后,不仅与大商王朝联姻,娶妻商室,还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周此时也已经是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然而商朝提防周人崛起,为确保统治地位,将周人首领季历杀害,商周的关系也因此恶化。

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国力不足与商对抗,故继续臣服于商,而商朝当时面临东夷的骚扰,也想用联姻的方式缓和商周之间的矛盾。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帝乙死后,其子商纣继位,曾一度囚禁姬昌于羑(yǒu)里,并杀其子作为肉汤,逼迫姬昌喝下。后来周人以宝马、美女贿赂商纣王,才求得释放文王姬昌。文王归国后,一方面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

在文王姬昌的统治下,周国势力日渐强盛,文王死后,次子姬发即位,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公元前11世纪,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十七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以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

武王伐纣战牧野(牧野灭纣武王建周)(1)

西周的延续

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后,正式建立周朝,实施分封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另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又封叔鲜、叔度、叔处为"三监",以监视武庚的行动。

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即位,成王还年幼,就由武王之弟周公旦辅政,公元前1041年,三监看不惯周公旦辅政,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平定叛乱后,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在周公的辅佐下有效巩固了周朝的初期政权。

周成王死后,其子周康王继位,在成王和康王在位期间,实行赈济贫困民众、授田于民、明德慎罚的政策,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周朝进入巩固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康王死后,周昭王继位,昭王欲扩大疆域,东征东夷部落,多次南伐荆楚,平定了江汉以南的广大地区,后来还师渡汉水时,遇天灾溺死,三军覆没。

武王伐纣战牧野(牧野灭纣武王建周)(2)

昭王死后,其子周穆王继位,继位时已年有五十,他积极向四方发展,西伐犬戎,南征荆楚,王朝疆土不断扩大,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然而天子常年在外征战,不在朝堂,也导致了朝政松弛,穆王之后,周朝开始由盛转衰。

穆王死后,其子周共王继位,此时周朝因为穆王远征耗费国库无数,国家财政十分空虚,但是共王又不得不维持天子的架子,为了表示赏罚分明,共王将都城附近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也越来越少,自此,周朝开始走下坡路。

共王死后,其子周懿王继位,懿王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弱,而西北戎狄渐兴,并屡次进犯周朝,懿王不得不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

懿王死后,理应由其子继位,但懿王之子懦弱无能,于是共王的弟弟就趁机夺取了王位,史称周孝王。

孝王死后,王位由懿王之子继承,称周夷王,夷王听信谗言,杀害了对国有功的齐哀公,他在位期间,诸侯不朝,互相攻伐。

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继位,厉王时期,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而厉王却垄断社会财富,为压制国人不满,杀死议论他的百姓,终于酿成百姓暴动,而厉王也被迫逃去了彘(zhì,今山西霍县),朝中由召公、定公两位大臣行政。

厉王死后,其子周宣王继位,在位初期,任用贤能辅佐朝政,借助诸侯讨伐外敌,使衰弱的周朝国力得到短暂恢复,但其晚年时,对外用兵失利,再加上独断专行,不进忠言,宣王中兴遂成为了昙花一现。

宣王死后,其子周幽王继位,当时周朝国内自然灾害严重,但是幽王却不问政事,重用佞臣,引起百姓强烈不满。当时幽王有一位宠爱的妃子名为褒姒,幽王先是废了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后来更是为了取悦褒姒,多次点燃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这也是典故“烽火戏诸侯”的由来。

武王伐纣战牧野(牧野灭纣武王建周)(3)

幽王时,原太子宜臼被废后,逃往申国,申侯为了给女儿和外甥讨回公道,便联合缯(zēng)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自此覆灭。

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周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西周的疆域

周武王灭众多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强迫封建制的小邦国接受周朝的分封制,周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诸侯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而划分的。周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分封制。

在东方修建洛邑(周都城),以加强对东方的监督,又在洛邑以西修建王城,以军队八师驻守,作为朝会东方诸侯的东都。于是,西起岐阳,东到圃田,所有渭、泾、河、洛地带,都成为周的王畿。关中的镐京被称为"宗周";东都王城被称为"成周"。

殷都旧地,以朝歌为中心,封给武王弟康叔,建立卫国

东方的商代宗邑,分封给旧殷贵族中反对纣王的微子启,称为宋公,使他保持商人的宗祀。

以今天山东曲阜为中心的鲁国分封给了周公旦,周公命长子伯禽受封。

在海、岱之间的薄姑故地,由师尚父(太公望,即姜子牙)受封,在营丘建立齐国

河东地区,是北通太原防御群翟部落内侵的前哨。为了加强镇守,封成王同母弟叔虞于唐国故地,建立晋国

在北方,为了加强控制燕山南北和辽西一带的戎翟部落,周王封召公奭(shì)于蓟,建立燕国

在南方,为了加强对巴、濮、楚、邓等部的控制,在淮水上游建有蒋、息等同姓国,在唐、白河流域建有申、吕等姜姓国,还在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在大江下游的江东地区,在文王以前,就有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

另外在周王朝统治下,还有大量的旧国。仍然保持原来的地位不变。

武王伐纣战牧野(牧野灭纣武王建周)(4)

西周的政治

中央官制上,周王是封建制国家的最高代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直接辅佐周王管理政事的是太宰,太宰以下,有众多的卿士,其中比较重要的政务官,仍然是司徒、司马、司寇、司空等诸有司。太史掌管天文历法的观测制订,文献典籍的收藏整理和教育贵族子弟等有关文教方面的工作,而且熟悉国家的政令典则,常在周王左右以备咨询。内史为周王起草诏令,出纳王命,成为王室近臣。

封建制度上,首创分封制,把疆域土地划分给诸侯,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

周礼,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等。

两京制度,两座都城,一为首都,一为陪都,陪都可有效统治殷商遗民和周围少数民族。

井田制度,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垦田主要集中在一些都邑的周围,于是按正南北和正东西的方向,有纵横交错的大小道路和灌溉沟渠,整治成十分方正的大小相连的方块田,这就是标准的井田。九田为一井,十井为一成,百井为一同。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公田收入归领主,私田归耕户。

武王伐纣战牧野(牧野灭纣武王建周)(5)

法律制度,在《禹刑》和《汤刑》的基础上,制定了《九刑》,严厉惩治那些所谓"盗"、"贼"的行为,维护奴隶制度的基本法则和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有明显的阶级性质。"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罚是用来控制、镇压平民的。

奴隶制度,西周的社会中,奴隶制十分盛行。奴隶的来源,出于赏赐或买卖的常称为臣妾,来自罪人或战俘的常称为"隶"。奴隶常常与马牛相提并论,均为特定主人的财产,可在市场上买卖。

西周的军事

军制上,用于保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分封的诸侯国,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也有一军。军队的组成,以战车为单位,一辆战车谓之一乘。各级军官,由地位与之相应的贵族担任。最基层的甲士,则由最低级的贵族和平民充任。奴隶则在军队中服杂役。

西周的经济

农业上,出现了一些比较锐利的农具,金属农具的应用和耦耕的推广,使开垦荒地的规模越来越大;使用绿肥和制造堆肥;耕作井田的农夫,仍然笼统地称为"庶人"或者"庶民"。民,也作氓。奠(甸)是管理耕作的人。

商业上,主要由贵族国家垄断,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交易的商品,除了比较珍贵的"宝货"和兵器、牛马、丝帛等各种物资外,还有奴隶。在商业交换中,主要的货币仍是以朋为计算单位的贝。但铜也被用作交换手段,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同时担负着货币的职能,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

西周的文化

礼乐上,西周礼制继承商代而有所变革。周初,力求扭转商末流行的奢靡风气,曾反复告诫禁止酗酒,而这反映到青铜制造的礼器上,商朝常见的许多酒器,西周时逐渐归于消失。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吉礼指对先祖与各种神祗的祭祀;凶礼指丧葬,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军礼指战争,以及田猎、筑城等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宾礼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嘉礼指婚、冠、飨燕、庆贺、宾射等。所有礼制都和法律一样,体现出贵贱等级的区分。此外,乐在西周很受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

武王伐纣战牧野(牧野灭纣武王建周)(6)

祝宗卜史,祝管理祷祝,宗管理祭祀,卜职司卜筮,史职司文书记事。这一时期使用蓍(shī )草的筮(shì)法与卜法并用。筮书就是《周易》。当时常先筮后卜,特别在占问国家大事时更要如此。在周人心目中,卜法比筮法更为重要。

学校,西周已有较成熟的教育制度。在国人乡里设立的学校,称为庠(xiáng,一说称序),教授知识技艺。《周礼》有师氏、保氏两官,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行、技艺和仪容等方面。技艺兼及文武,有礼、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数(算术),称为六艺。

西周的科技

手工业,周王室和诸侯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有众多的具有专门技艺的工匠,号称为"百工",作坊和工匠,都由官府管理。

青铜技术,相较于商朝,青铜冶炼从繁缛趋于简易,逐渐减少了过去所带有的神秘色彩,器壁也从厚重而趋于轻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