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古诗(冬至一阳生百福)
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古诗(冬至一阳生百福)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鴈。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
冬至大如年
冬至诗
南北朝·鲍照
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鴈。
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
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
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
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
赏析
在上古时期,冬至是新年的开始;在中古时期,冬至与寒食、年节并称三大节,冬至被视为“亚岁”。冬至成为隆重节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民间一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所以冬至日更容易使古人感叹时光流逝,年华不在。首联用庄子“无待”和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典故,接下来用自然界的太阳、日影、霜鹤、云鴈、长河、层冰来表达自然风物的变化,然后哀叹自己容颜的衰老,值此节日却被迫与亲朋离散,眼前缺少一个知音的佳人!
冬至夜作
唐·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赏析
葭jiā,指初生的芦苇。古人在冬至之日还常用葭莩(芦苇里的白色薄膜)之灰来占卜气候,依据的就是华夏音乐理论中的“十二律”。古人烧芦苇薄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按照古人的经验,冬至日里,葭灰当从黄钟律管中飞出。首句指的就是“葭灰占律”。“冬至一阳生”,由冬至阳气发动想到早梅开放,枯草变绿,冰冻溶解,······此诗寄托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定和对未来的一丝担忧。
冬至后招于秀才
唐·王建
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
赏析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中,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故称“冬至一阳生”。所以诗中说“一阳先入御沟春。”全诗透露出一股欣喜之情。
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赏析
民间将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阳生春又来”用的是“冬至一阳生”的典故,六阴剥尽,一阳来复,等待春天的到来。“吹葭六管动飞灰”用的是“葭灰占律”典故。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赏析
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贺冬”仪式祝贺,并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唐宋时,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领大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则要祭拜逝去的祖先,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回家过冬至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无故不回家过冬至的人,会被视为不认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团聚的日子。
在应该团聚的节日,却长时间作为异地客旅,这首诗表达了因此无奈、哀伤的情感。
至后
唐·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赏析
民间将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这首表达的依然是思乡之情。“冬至至后日初长”描述了冬至后白昼变长、黑夜变短的自然现象。“青袍白马”指的是作者当前的幕府生活。“金谷铜驼”代指故乡洛阳,金谷园、铜驼陌都是洛阳的胜地,以此代指洛阳。“棣萼”比喻兄弟,典故出自《诗经·棠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
朔旦冬至摄职南郊,
因书即事年代
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赏析
“朔”指月初一。“旦”指早晨。“大明”指太阳。“南至”是冬至的别称。“文轨”指书写的文字和车子的轨辙,若书同文、车同轨,则天下大一统。
这首诗写的是“冬至郊天”的情景。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也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皇帝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一直延伸到清朝灭亡,甚至在1913年12月23日冬至,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天坛举行了历史上最后一次祭天仪式。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赏析
“长至”是冬至的别称。作者被贬官辰州,冬至日遥望京城长安,想到报国之难,禁不住泪流。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
唐·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
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
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
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赏析
“仲山方补衮”指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典出《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是周宣王时的大臣。“文举”指东汉末孔融,字文举。全诗描写了郊庙的庄严和周围的景色,表达自己尽忠皇帝的决心和对朝政的忧心。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唐·孟浩然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取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卜邻依孟母,共井让王宣。
曾是歌三乐,仍闻咏五篇。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赏析
“王宣”指王粲,字仲宣。“闲垂太公钓”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兴发子猷船”用的是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这一联典出《世说新语·任诞》,山简做荆州刺史的时候,经常外出痛饮,有人为他编了一首歌谣,山简经常醉,径直去高阳。日落倒卧车中归,酩酊大醉无所知。忽而又能起骏马,倒戴白接帽。挥手问葛强,比你这并州人怎么样?高阳池,即习池,又叫习家池;葛强,山简手下的爱将,并州人。后以“山简醉”为醉酒之典。这里,诗人化用山简的“歌谣”,表达了诗人怀古之幽情,醉酒之豪放。
这首诗表现了孟浩然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时那种“喜乐放逸,笃好林薮”的窃慕心态和“出仕”与“退隐”的矛盾痛苦。
至日登乐游园
唐·裴度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
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
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
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
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
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
赏析
“验炭”指的是古人“冬至悬土炭”的习俗,《史记》载:“冬至,短极,悬土炭。”就是说,在冬至前三日,悬土炭于天平木杆两端,让两边轻重刚好平衡,到了冬至日,阳气至,炭那边就会重,而夏至日阴气至,则土重。很明显,这个简单小游戏的原理在于吸水与否,古人是这样解释的:“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全诗有一种自得与惋惜相融合的大唐情调。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赏析
古人说阳气生于子月,所以“子月生一气”。“阳景”指阳光。全诗表达对亲友的怀念之情。
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赏析
“长至”是冬至的别称。用“长至”对“远行”,联想到冬至节日亲人团聚,“独宿”、“冷枕”、“单床”和“病身”刻画出凄凉的景象。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赏析
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人,却猜想家中亲人是如何想念自己,这手法被后来李商隐《夜雨寄北》继承和深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白居易诗中“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冬至夜
唐·白居易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赏析
“濩落”的意思是空廓无用,大而无当。全诗表达一种消沉低落的情绪。“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这联的意思是我心如死灰,不如炉中之火还在熊熊燃烧;已届老年,两鬓的白发多于阶下的秋霜。比喻恰切,措词工巧。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赏析
由眼前的“寒衾”想到远方的“艳质”,由自己的独眠想到对方的独眠,全诗弥漫着一种依恋的柔情。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唐·杜牧
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樽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赏析
“双鲤”指信函,代指书信,用两块木板刻成鱼形,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阳生”借指节气冬至。“辇下”借指京城。“姜被”借指棉被,典出《后汉书·姜肱传》: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晏裘”借指衣服,春秋时晏耍以节俭力行著称,着苴布之衣、麋鹿之裘。
冬至宿斋时郡君南内朝谒因寄
唐·权德舆
清斋独向丘园拜,盛服想君兴庆朝。
明日一阳生百福,不辞相望阻寒宵。
赏析
“郡君”是古代妇人的称号,唐代四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称为郡君,宋元以后则只有宗室女才可以称为郡君。全诗表达一种相濡以沫的情愫。
冬至酬刘使君
唐·殷尧藩
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
渐喜一阳从地复,却怜群沴逐冰消。
梅含露蕊知迎腊,柳拂宫袍忆候朝。
多少故人承宴赏,五云堆里听箫韶。
赏析
诗人出门在外,冬至夜思家而不能眠,故乡是那样的遥远而又亲近,面对梅花吐蕊,音乐和欢宴只能更让人思乡。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
唐·皎然
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
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
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
赏析
“亚岁”是冬至的别称。诗中流露出面对佳节美景的留恋之情。
寒江吟
唐·孟郊
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
寒江波浪冻,千里无平冰。
飞鸟绝高羽,行人皆晏兴。
荻洲素浩渺,碕岸澌崚嶒。
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
何况异形体,信任为股肱。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
结交非贤良,谁免生爱憎。
冻水有再浪,失飞有载腾。
一言纵丑词,万响无善应。
取鉴谅不远,江水千万层。
何当春风吹,利涉吾道弘。
赏析
所谓“郊寒岛瘦”,孟郊的诗追求“瘦”、“硬”,这首诗由描写萧杀的自然现象延伸到述说人世艰难,最后呼吁弘道。
冬至吟二首
宋·邵雍
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
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
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赏析
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和易学家,这两首《冬至吟》实是说理诗。“天心”代表生命的本相,“无改移”就是没有动过。“一阳初动处”是生命的根源,“万物未生时”,就是禅宗所谓的“本来无一物”,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心火开始温暖脾土,也好象春天来临可以播种万物,大地开始复苏。
冬至展墓偶成
宋·杜范
至日冲寒扫墓墟,凄然一拜一欷嘘。
蓼莪恨与云无际,常棣愁催雪满裾。
误落世尘惊日月,谩牵吏鞅废诗书。
回头更看诸儿侄,门户支撑正要渠。
赏析
“渠”,方言,他。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借冬至扫墓抒发心中忧世伤时的情感。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赏析
“勾萌”指草木初发的嫩芽,曲形称为“勾”,直形称为“萌”。诗人由去世的亲人想到人与草木的不同,年轻人的荣同时意味着老年人的衰。“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古人有重病之人熬不过冬至的说法,因为冬至一阳来复,对重病之人来说就是“回光返照”。
冬至日得师厚宋次道中道书
宋·梅尧臣
水国欲为雪,野冰将合河。
人同一阳至,泪向八行多。
朋意今犹在,年华恨似过。
看看四十九,应笑此蹉跎。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痛恨年华虚度,青春已逝,徒唤奈何的感伤情绪。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赏析
“荄”指草根。“井底微阳回未回”指冬至后阳气回升,《月令》:“冬至水泉动。”按传统说法,冬至节气依次有三种物候现象:1、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屈阳伸的生物 冬至虽然阳气已生长 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 弯弯曲曲 如同打结了一般。2、麋角解。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 为阳 而冬至一阳生 糜感应阳气 角渐渐消退。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鹿是山兽属阳,麋喜爱水泽,并且麋的角朝后生,所以古人称麋为阴兽,“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而鹿则是在夏至时感受阳气渐退而解角。解角,就是鹿角脱落的意思,每年交配期结束,为了保存能量,公麋鹿们就把它们漂亮的角脱落下来,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头顶又会鼓出两块来,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这两个鼓包就会长成公麋鹿英姿飒爽的角。3、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 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渐渐可以流动。
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赏析
“黄钟应律好风催”和“六管飞葭动细灰”用的是“葭灰占律”的典故,古人烧芦苇薄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按照古人的经验,冬至日里,葭灰当从黄钟律管中飞出。据《史记·封禅书》的记载,“八神”为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对“八神”的崇拜“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秦始皇和汉武帝东游海上,都曾祭祀“八神”。全诗描写物候现象,冬葵的影子此时达到最长,梅花也试探着在小寒之前开放,“八神”占卜预示今年为风调雨顺之年······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赏析
陆游这首诗写了自己老年的心境和贫穷的生活,同时从诗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冬至作为节日的重要性,家家祭祖,一般人家也不例外。
冬至日天庆观朝拜,云日晴丽,遥想郊禋庆成
宋·范成大
淅淅霜风不满旗,紫烟黄气捧朝曦。
五更贯索埋光後,万里钩陈放仗时。
留滞周南无旧事,布宣汉德有新诗。
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巵。
赏析
天庆观始建于唐代,原为开元寺,北宋时被改成道观,称之为“天庆观”。冬至日还是道教中元始天尊的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类似于民间传说的盘古,是传说中的创世之祖。冬至这天,道观举行盛大法会,庆贺元始天尊诞辰。
冬至夜发峽州舟中作
宋·范成大
舟中万里行,灯下一阳生。
不减在家好,都忘为旅情。
霜干风愈劲,云淡月微明。
况有诗兼酒,樽前莫问更。
赏析
在旅途中的范成大写的这首冬至诗看似洒脱,实际仍有一种淡淡的寂寞感等待派遣。
至日早雪时郊祀毕壬寅之一
宋·晁说之
客中至日百怀忘,欣喜遥瞻上帝乡。
雪覆紫坛天意得,风生绛节颂声长。
旧游鵷鹭浑如梦,寂对山河忽若狂。
罪籍半除犹望赦,渔阳遗种被恩光。
赏析
古人往往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来预测往后的天气:“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这句话的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古人甚至还以冬至节气在一月中的位置,来预测往后的天气:“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句话说的是,如果冬至在一个月的开始几天,年底就会冷;而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话,正月就会很冷;但冬至在月中的话,就不会下雪也不会下霜。晁说之这首诗记录了这个冬至天不好,下雪了。全诗表达的还是渴望摆脱客居生活,回返自由天地的心情。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赏析
这首词是强颜欢笑、诗酒娱乐的排遣之作。
冬至日
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赏析
苏辙的个性不像苏轼那么多变灵活,但是也有一种特有的冷静和自得。这首诗虽有两个“冷”字,但是并不枯寂,有一种稳稳的自足。
和圣制冬至
宋·晏殊
吉序冠三正,民时顺盛成。
岁穰千亩实,气爽六符平。
肆乐遵年律,迎长蔼颂声。
云浓燕雁度,雪霁楚兰荣。
异域梯航集,诸侯篚贡盈。
尧仁敷万有,同此一阳生。
赏析
“六符”指三台六星的符验,后成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这首诗除了歌功颂德就是歌功颂德,用词华丽。
冬至祀先有感
宋·赵仲修
井臼辛勤又一年,仗谁齎恨到重泉。
离骚空纪高阳后,蓝缕过如蚡冒前。
终亦有人分鼠璞,只今无俸置豚肩。
男儿七尺须如戟,独掩蓬蒿扫纸钱。
赏析
“蚡冒”指楚蚡冒,春秋时楚国国君。“鼠璞”指未腊制的鼠,后用来指低劣的有名无实的人或物。“豚肩”指猪腿。全诗有一种郁郁不平之气。
西江月
宋·张抡
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
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
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
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
赏析
张抡乃是一个居士,这首诗大致借“冬至一阳生”、“五行”等说法来谈修炼。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赏析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用的还是“葭灰占律”的典故。“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是形象化地描述地雷复一卦,初爻为阳爻,其它五爻为阴爻,初爻如同潜蛰的地中雷,等待时机冲破上面的五云(五个阴爻),也就象征着冬至一阳初动。这首词的后半阙由说易理变成说人世通达的应用。
春从天上来·冬至日
元·王丹桂
兔走乌奔。竞西没东生,四序潜分。
亚岁方迎,万户千门。欢笑共庆良辰。
暗推移晷运,正南檐、爱日初新。
考丰凶,会银台占候,史笔书云。
玄元大哉造化,渐梅蕊飘香,槛竹偷春。
坦坦幽人,百福咸臻,默默养浩全真。
体冲和妙道,自然理、斡运蒙屯。
岁功成,六阴爻始尽,复建阳。
赏析
“亚岁”是冬至的别称。王丹桂是全真道士,这首词说的是时间推移、占候吉凶都体现了玄元造化和冲和妙道。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赏析
尹志平是全真道士,丘处机的弟子,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形象大大不同。这首词说的是修道悟道,功行圆满后羽化飞升。
长安冬至
明·董其昌
子月风光雪后看,新阳一缕动长安。
禁钟乍应云门曲,宫树先驱黍谷寒。
台上书祥传太史,斋居问礼向祠官。
纷纷双阙鸣珂下,未觉玄关闭独难。
赏析
“鸣珂”本意是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装饰,马行走就发出声响,后来引申指居高位。“玄关”指住宅入门处与正厅之间的空间。这首诗作者表达在一片喧闹的京都,自己独享清净的自得和满足。
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赏析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也就是说,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也就是通常说的“交冬数九”。“数九”又称“冬九九”,俗称“交九”,是我国北方旧时流行的一种杂节气。数九寒天,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九九消寒图诗
清·王之瀚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萌,
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紫关,
千家共盈享年福,预计来年春不困。
三九严寒水结冰,钓罢归来蓑笠翁,
虽无双鲤换新酒,且见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溯风冽冽起新晴,
朱绨公子休嫌冷,总有樵夫赤足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酿酒答钟麻,
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贯拜冕旒。
六九上元佳景多,满城灯火迎星河,
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若含烟,
红梅几点传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日迟,名花先发向阳枝,
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鸟啼上苑东,青春草色含烟蒙,
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赏析
旧时,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也许形式有异,或是寒梅,或是九体对联,又或者是双钩描红书法,但意思却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笔,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就大功告成了。清朝道光年间,山东潍坊有位名叫王之瀚的文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就了这组“九九消寒图诗”,九首绝句分别写在八十一格的“八卦爻象图”内。这组“九九消寒诗”不仅介绍了节气段的气候特点,还叙述了民情风俗及农事活动,被世人称之为农村的“数九科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