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清照诗词30首:知否知否 读懂李清照的一生 这七首诗词足矣

李清照诗词30首:知否知否 读懂李清照的一生 这七首诗词足矣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她少年成名,一时间大家争相传诵她的诗词作品。一度出现过“文章落纸,人争传之”的盛况。尽管留存下来的李清照的词作并不多,总共也就七十多首。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在文坛的地位。0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里的一朵奇葩,期间涌现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其中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成就最高,堪称“笔祖”。

提到“李清照”,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千古才女”“一代词宗”。对于这些称谓,李清照自是受之无愧。

她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她的所爱所困,皆藏在她的词句中,品读李清照不同阶段的诗词,既有秾丽眷恋,又有清欢闲愁,山穷水尽时的柳暗花明,酸甜苦辣的传奇经历。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迁,都难掩她的才情。

李清照诗词30首:知否知否 读懂李清照的一生 这七首诗词足矣(1)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向来缺乏自由,她们的一生大多是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被剥夺自我的一生。她们甚至没有姓名,出名就更是无从谈起,而李清照算是异类。

她少年成名,一时间大家争相传诵她的诗词作品。一度出现过“文章落纸,人争传之”的盛况。

尽管留存下来的李清照的词作并不多,总共也就七十多首。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在文坛的地位。

0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浅显易懂的词作,有“藕花深处”的风景,有“惊起鸥鹭”的细节。

人呢,既是兴尽晚归,且是沉醉而忘记了回家的路。

那时的她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享受当下的欢愉,未来对于她而言既是未知也是挑战。

0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同是《如梦令》,这一首的格调在于由明快转为惜春又透露出淡淡的感伤。春来春又去,雨疏风狂,四季更替,更能勾起一个人的忧思情怀。

李清照诗词30首:知否知否 读懂李清照的一生 这七首诗词足矣(2)

下雨的春夜,屋外雨疏风骤,独酌灯台下,醉意催人睡。经过一夜深睡,也未能完全消解残酒。回想昨夜风雨,突然惦记起院子里的那些海棠花。询问身旁侍女,院中那些海棠花安否?侍女对此并不在意,只是轻松安慰了一句:那些海棠依旧,没有什么事。旁人又怎会懂得李清照那份细腻过人、敏感过人的情思?

本就转瞬即逝还要遭受风雨侵扰的海棠花,不免让她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美好的事物,就如同那花朵,遭受风雨摧残又怎会安然无恙呢?

就算旁人说着“依旧”,其实早已千疮百孔。既有惋惜春花零落的无奈,也有对自己美好年华易逝的感慨,但她并不一味地伤春悲秋。

“绿肥红瘦”更是整篇词的点睛之笔,有着山重水复之后的柳暗花明,惊涛骇浪之后的恬淡静谧。

03《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首作品。试问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她将种种难以述之于口的情思全都寄托于一首诗,一阕词,一款曲,或者一朵花中。

就像这首《点绛唇》,描写的情景非常具有画面感,字里行间蕴含着那份情愫。

李清照诗词30首:知否知否 读懂李清照的一生 这七首诗词足矣(3)

春日里的一个早晨,庭院中一位少女荡完秋千起身,两手有些麻 却懒得去整理 在她的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涔涔香汗渗透了她薄薄的罗衣。

见有客人到访,她慌得顾不上穿鞋,穿着袜子就溜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害羞地跑开,倚门回头看,又闻见了一阵青梅的芬香。

一个天真、烂漫、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更加立体、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她遇见的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少女的娇羞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凸显了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醉翁之意不在“梅”,不经意间偷瞄那位“客”一眼。欲隐还露,这般的羞涩又大胆!

这番情景,又因为曾经遇见或者在自己身上发生过而多了一层熟悉的味道,就像一朵羞答答的玫瑰,悄然绽放着,喜悦之情涌上心头。

0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遇见,是一切美好的开始。李清照遇见宋词,便有了婉约灵秀的唯美文字;遇见赵明诚,便有了恩爱缠绵、情趣相投、让人艳羡又哀叹的爱情故事。

李清照诗词30首:知否知否 读懂李清照的一生 这七首诗词足矣(4)

李清照与赵明诚成亲之后虽然情投意合、你侬我侬,但婚后没多久,赵明诚走上仕途,也因此外出任职,短暂的甜蜜之后,他们常常处于分离状态。李清照不忍分别,在锦帕上写了这首词,赠予夫君。

她登上兰舟,去寻访往日那片熟悉的风景?当她再次来到久违的荷塘时,盛夏已过,池塘里的是荷叶枯败的景象,昔日婀娜多姿的荷花已零落为泥。

年少时的她可以无所顾忌地迷失在藕花深处,沉醉其中。如今虽是旧时藕花旧时舟,情怀亦不似当年。

归来的大雁,能否捎来期盼许久的信件?她怎会不明白,这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

花自飘,水自流,人世间离别在所难免。但仍愿意相信,人虽分开两地,但心系一处,一样的相思,各自惆怅。这样的闲与愁,真是扰人清梦,方觉放下,就再次袭上心头。

05《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入侵,北宋朝廷南迁。山河动荡,世事无常。

她有感于项羽的英勇事迹,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从她的词句中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并不是只知道风花雪月的女子,她骨子里,有一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须眉气节,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身为一介女流,但却有豪放雄健的爱国情操,巾帼不让须眉的广博胸怀。

06《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一系列的打击让她千疮百孔,形单影只的李清照漂泊至他乡异地。

苦苦地在寻找着什么,却只见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怎能不让人感觉凄惨悲戚。

秋雨连绵不绝,风烛残年,从酒中寻找一些慰藉。可是酒这东西,向来是只可助兴,借酒消愁愁更愁。风乍起时,大雁飞过,瞬间又勾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往事回忆,不禁感伤。

李清照诗词30首:知否知否 读懂李清照的一生 这七首诗词足矣(5)

雨打梧桐,在风雨中败谢的菊花,想来也不会再有人采摘。冷清、寂寥、凄惨。不管是外界的氛围,还是内在的心境,全然围绕一个“愁”字。那哀愁,那苦闷,一个“愁”字远远无法了结。

07《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两鬓斑白了,如今大病初愈,一个人的夜里,她躺在床上,透过窗纱遥望夜空残月。残月皎皎。做法讲究的分茶已不再品饮,身体欠佳,还是饮用豆蔻煎煮的汤水更为合适。

经历了半生流离,满身风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她反而活得越来越通透了。

她倚靠在枕头上看会儿闲书,时而看看门外雨水拍打树木的景象。还有那木樨花在风中摇曳,在雨中静默。事到如今,能够给人带来些许慰藉的,似乎只有眼前这棵木樨花了。

只是以往那种赏花作诗的情怀已无处可寻,晚年的李清照常常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人生,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最终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孤独地走完一生。

她是无人能媲美的“千古第一才女”。伊人已逝,历史嬗变,文人墨客中始终流传着她的闺兰雅事与诗意人生。

作者梦姿笔谈【如梦如姿,妙笔生花】愿用手中之笔写尽世间繁华,人情冷暖。

#李清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