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不完美的路(一次不完美经历的收获)
走过不完美的路(一次不完美经历的收获)8:37接到一位同事电话,关闭手机后,手机上的小鹅通正常显示。一切准备就绪,8点用电脑登录进入小鹅通直播群,和郭筠筠、小龙再次熟悉操作流程。一晃8:25到了,便打开手机,观看直播,聆听三位局长和郝老师的致辞和讲话。1.直播前的准备终于迎来这一重大的日子,今天要承担“三县新教育通识培训”的在线讲座,早上一起床,再次熟悉一下分享稿。接着找出衣柜里淡蓝色的衬衫,这件衬衫色彩淡雅,衣领上有个小领结,穿上它讲座出镜,应该更有一种仪式感吧!吃过早饭,再次提醒家中的公公、婆婆和儿子,上午不要上网,确保我今日在线分享的网络畅通无阻。
原创 周娟 新网师 2022-08-11 05:00 发表于黑龙江
收录于合集#教师11个
有些事,没有经历过,也就永远无法有所体会。8月8日的上午,完成了新网师主办的“三县新教育通识培训”的在线讲座,结果是不完美的,回顾当时的场景,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一次不完美的直播
1.直播前的准备
终于迎来这一重大的日子,今天要承担“三县新教育通识培训”的在线讲座,早上一起床,再次熟悉一下分享稿。接着找出衣柜里淡蓝色的衬衫,这件衬衫色彩淡雅,衣领上有个小领结,穿上它讲座出镜,应该更有一种仪式感吧!
吃过早饭,再次提醒家中的公公、婆婆和儿子,上午不要上网,确保我今日在线分享的网络畅通无阻。
一切准备就绪,8点用电脑登录进入小鹅通直播群,和郭筠筠、小龙再次熟悉操作流程。一晃8:25到了,便打开手机,观看直播,聆听三位局长和郝老师的致辞和讲话。
8:37接到一位同事电话,关闭手机后,手机上的小鹅通正常显示。
9:00左右,看到手机的右上角显示“信号弱”的标识,只有一条红线,害怕网络问题影响直播的效果,所以关闭手机平台,重新进入小鹅通,再登录,此时看到手机显示网络信号满格,刚才的小担心也放松了下来。
谁知,手机登录后,发现电脑上原先在线的状态也消失,事先的彩排安排是讲师在线关闭镜头和声音,轮到谁出场再开摄像和话筒,可今天突发遇到这种情况,不知主持人能否及时关注并能临时调整。
此时正是杜涛老师的视频播放中,看着电脑上的“申请连麦”,想申请上线,但也知道此时一上线会弹出画面而影响直播效果,于是发了条信息在“三县通识群中”,也私发给郭筠筠老师,告知她我掉线,轮到我直播时要及时连麦。
2.直播中的分享
9:25左右,轮到我上场了,我先把电脑上的镜头、话筒打开,心想只要连麦顺利,我直接操作课件,就不需要关注背景和声音了。
好在郭筠筠老师也发现我掉线了,及时连麦了我,终于“进场”了,我先问郭老师可以听到我的声音吗?听到郭老师的清晰的答复“可以”,刚才生发的那份紧张,又恢复了起初的平静,心里恢复了正常的讲座状态,就按照昨日的操作进行吧,于是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边播放课件边讲述文稿。
虽然在线讲座谈不上很紧张,但是需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电脑中,此时直播的我,没有关注手机的直播效果,直到9:58分,分享结束我的讲座才稍稍松了口气,自我感觉应该不错吧!
3.直播后的发现
10:00,打开手机,看到郝晓东老师在群里发的信息“讲座者最好面对镜头”,这说的是谁呢?我讲座面对的是电脑的摄像头,也调好了相应的背景呀,我确保我是没问题的,郝老师说的应该不是我。但是,刚才只有我进行讲座,那个时间段是我讲座交流的时间呀?
往下翻看信息,看到郭老师回复的内容“周娟老师之前准备挺好的,后来掉线了,重新连麦之后,没有来得及调整。”看了郭老师的信息,还是有点疑惑,不应该是我吧?
接着又收到郭老师私发给我的讲座截屏,看到镜头的我,天啦,我瞬时奔溃了。讲座里的头像怎么是家里的场景呢?这不是手机的镜头显示吗?我不是用电脑操作,怎么镜头跑到手机上的呢?……
一个个为什么将我打回原点,此时的我,如果有个地洞真的想钻进去,多日的准备,郭老师多次的彩排和提醒,却是如此的场景出现……
自己个人出错倒罢了,问题是严重影响了网师的直播效果。
“实在不好意思,变成手机摄像了,不是电脑的镜头,是我的失误,影响了直播的效果……”我意识到此次直播的效果会因为我的镜头的错位大打折扣。
郝老师没有一丝责怪,反倒安慰着“讲得很好,课件制作值得推广”,郭老师和小龙老师也给我安抚。事已至此,无法挽救,就坦然的接受和面对当下吧。调整情绪,吸气,再慢慢的呼气,连续两次,平复一下心情,刚刚火热的脸此时也慢慢降温,全然拥抱当下、拥抱自己,进入下一个互动答疑环节。
用电脑听着小龙老师的汇报,怕再出意外,断然关闭手机,一心扑在电脑上,小龙汇报结束了,我再次登场入镜,完成了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任务。
“不完美”背后的思考
上午的在线讲座结束了,有些沮丧和挫败,也有遗憾和不甘。虽完成了本次任务,但是是以不完美的状态结束,心中也久久不能释怀。假如当时不关闭手机,假如当时多看看留言互动,假如多看看直播时手机的镜头显示……
但是,人生没有假如,过去的一切都是真实,记录着真实的当下,还有那个讲座中镜头出错的我。
自小到大,一直比较追求完美,做任何事情都尽自己所能尽可能高质呈现,高效完成。今天的讲座,这个意外实在让我难以接受,因为这不是代表个人的品质,而是代表网师的质量。
如果在过去,我会陷在此事难以超脱,会用几天的时间来安抚心中的不平。还好,经过上学期刘热生老师课程的学习,在正念和自我觉察的练习中学习了关注当下和强大内心,如实地接纳现状、接纳自己,不管是顺境之中的“我”还是逆境中“我”,很快平复了情绪,调整了状态,走出内心的窘境,开启新的心路,从中也在反思此次不完美背后的原因:
一是未充分重视。有了上个月课程宣讲参与小鹅通直播的经历,陷入自我经验化,直播前,看时间充足还接了一个手机电话,没有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当下之中。
二是平台不熟知。电脑、手机同时使用,将手机放在一边看效果,自己也很奇怪,关闭手机小鹅通平台,此时的直播镜头不在电脑而在手机上,可见自己对平台操作了解不是很透彻,知道简单的一招一式,却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全都知道了。
三是没有及时关注信息反馈。讲座中,由于不能完全脱稿,所以注意力只聚焦于文本上而没有关注到信息的交流反馈上。就如教师给学生上课一般,只是一味的讲授,没有倾听和观察学生的反馈,更没有了解学生当下的状态,这样的老师只能算是传递知识的教书匠,却不能称为理解学生的教育者。
因为教育是相互的,是彼此传递和相互温暖的,而我今日所扮演的就是“传递者”的角色,不由想起这样一句话“三流老师教知识,二流老师教方法,一流老师教思维”,目前的我处于何种状态,面对网师的信任,今年承担的学前团队的授课我能高质量胜任吗?
《论语》曾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他人,从自身找原因,对所做的事情能客观分析,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便是真实的成长和真正的收获。
讲座活动的收获
通过本次“三县新教育通识培训”的直播讲座,再回溯整个讲座的前后经历,再次审视整个活动前后中的“我”,又采撷到一些点滴的感悟。
1.学会执行和规划
7月25日,接到小龙的任务,让我担任8月8日左右的新教育通识培训中“教师专业成长”版块的讲师,时间半小时左右。这两周正好轮到单位值班,昨天下午,新网师学前教育教育团队又布置撰写综述的任务,
本想这周的重点任务是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文献并撰写综述。接到小龙的任务,心中有些纠结,平时的时间就紧张,对于“三专模式”,平时践行得也不够深入,我是承担此次任务还是拒绝推脱呢?犹豫了一下,还是断然接受,心想,作为网师的老学员不能光在网师索取,也要学会奉献和付出,况且承担就是最好的成长。
回复小龙愿意接受任务之后,立刻被小龙拉进“三县新教育培训群”,不到二十分钟,就收到郝老师分享的关于新教育相关的学习资料,并收到小龙发出晚上腾讯会议的通知。晚上的腾讯会议中,郝老师做了详细的任务讲解和内容分工,小龙立刻安排好了近期此项活动的工作计划。
在这活动的背后,我感受到网师人做事的速度和行动的力度。郝老师和小龙对事务的规划能力及任务的执行安排总是条理有序,既能全局谋划且面面俱到,既关注整体的把握也有细节的处理。
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网师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想到就做,毫不动摇,一切在事中做,在事中行动。同时,我也学习着如何规划、如何执行、如何行动,这将是我克服做事拖拉无序的法宝。
2.拓宽思路和视野
一是讲座的思路拓宽。接到小龙的任务时,原先的思考就是结合自己在网师的经历,谈谈在网师学习中自身的“三专发展”的实践和行动,参加腾讯会议后,经过郝老师的指导和要求,我调整了原先的思路,原来是定位在新网师的实践思考,如今要在全面了解新教育文化的基础上,对三个县区的学员进行新教育相关理论的培训,要跳出网师看新教育,不能只是坐井观天局限于网师这一层面,否则只能限于局部的狭隘之中。所以,这次讲座,也是一次自我学习的机会,要学习文献、思考写作、课件制作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等。
二是文稿的思路修改。自从25日接到任务,单位事务和家庭的琐事夹杂一起,心中最重的“石头”就是此次讲座的任务。7月30日,拒绝家庭的大聚餐,独守家中撰写分享稿。一天的时间,读文、找要点、列提纲,形成了初步文稿,31日上午调整修改,交给小龙审核。8月2日晚,百忙中的小龙对我的初稿进行了反馈指导,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从小龙的反馈中,可以看出我的文稿撰写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念问题,对于新教育中“职业认同”和共同体的文化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未深入理解;二是逻辑架构,在“专业阅读”的阐释中,原先只谈了阅读现状、阅读结构和阅读方法,缺少了阅读书籍的这一内容,显得前后关联欠缺;三是标题问题,文章题目很平淡不吸引眼球。经过小龙的指点,我抓紧调整文案,再次修改提交,还好二稿顺利通过。
3.补漏不足和发现
8月5日上午试播,郭筠筠老师提到了互动答疑环节,需要讲师现场答题,我有些心虚,新教育的十大理论、核心理念、讲座中提到的新教育的阅读路径的五条假设、根本书籍、知性阅读等等问题,我能具体阐释、清晰表达吗?……
上午试播小鹅通的软件,不及时更新,重新安装,都无法登入直播间,那对于当下的我不也如此吗?不更新迭代,能跟上新教育的脚步吗?
对于讲座的分享,事先认真准备即可,但现场互动,考验的是个人专业素养的“真枪实弹”,我能胜任吗?心中的忧虑和恐慌接踵而来,那就抱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侥幸心理。
8月6日一天,重新捧起《教师阅读地图》,再次走进书本,了解阅读方面的理论,也感受自己的学习状态还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浮于表层没有深入更没有真正活出,所以导致一些内容知道但说不清。
学习着魏智渊老师的这本书,在根本书籍的介绍中,《静悄悄的革命》的对话、倾听、润泽;《儿童人格教育》的尊重与成就感;《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的个别对待等等,又从书中的概念走向我的内心,忽觉眼前一亮,这些经典书籍所渗透的理念,恰好又契合我们当下学前团队“师幼互动”所寻找的理论支撑的知识点,利用这些经典书籍打底,一是让我们的研究有抓手,二是能让网师的经典文化渗透在我们研发的课程中……,心中不由暗暗窃喜。
原本只想重新回顾书本内容,给自己补上一课,但得到的不仅仅是我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它又帮我点亮“另一扇窗”,这经典的魅力真是无穷大呀!8月7日的团队共读中,我也和团队成员分享了这个收获,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下一步就要带入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一切问题在做中行动和解决!
回想着新教育指导手册“序”中一段话“我有这样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中国呼唤一种追寻理想、着眼于未来的精神。”
这种理想的呼唤,这种未来的精神,是多么美丽的教育情怀呀!在新网师,我就是被这样一群追逐理想的教育领路人带着,一路走来,虽不是事事完美,但一样感受到内心的充盈和丰实。
感谢此次讲座的“不完美”,让我又收获了许多良思!
欢迎读者朋友加入新网师学员交流圈
进行深度交流,以文会友
作者:周娟
编辑:赵凤金
审核:张守兰 覃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