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thehotzone文学作品(发烧人最爱-经典作品集)

thehotzone文学作品(发烧人最爱-经典作品集)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以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专辑语种:古典专辑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当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就像夜晚飘过水面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所谓“印象派”音乐的最好诠释。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ehotzone文学作品(发烧人最爱-经典作品集)(1)

专辑名称:经典作品集(The Very Best of Debussy)

专辑艺人: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

唱片公司:Virgin Classics

发行时间:2007年06月11日

专辑语种:古典专辑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当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就像夜晚飘过水面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所谓“印象派”音乐的最好诠释。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以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甚至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 Gray)亦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在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备的。

德彪西一生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交响素描《大海》,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以及钢琴曲《版画集》等,此外还有一些声器乐和室内乐作品。

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二十世纪现代音乐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除了作曲、教学外,德彪西也从事音乐评论的工作,由于他的评论立场中肯,言辞锋利,相当受人尊敬,曾出版乐评集。由于此时巴黎美术界的发展正值颠峰状态,雷诺瓦、莫奈、塞尚等画家十分活跃,当时莫奈完成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而名噪一时,这便是印象主义、印象派等艺术形式用语产生的开端。再加上文学作品都以标榜"印象主义"为题材,这些文学家与艺术家互相往来,对于音乐家有很大影响。德彪西遂将其理论应用到作品中,发展成为印象主义,成为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与完成者。

生前的最后十年,是德彪西艺术颠峰的时期,许多伟大结束的代表作皆陆续完成,自成一派而闻名世界,也经常在欧洲各国演奏与指挥自己的作品。至50岁起,被癌症所困,身体日渐衰弱。

1918年3月25日,德军空军和炮兵对巴黎发动了春季攻势,德彪西因癌症在巴黎的家中去世。逝后葬在Passy公墓,完成了他死后“在树木和鸟儿中”长眠的遗愿,他的妻子和女儿同他葬在一起。

作为印象派代表的德彪西的众多作品中,我最为喜爱的便是《月光》与《牧神的午后》。这两支曲子,一首在夜里流淌着清冷的光,一首在夏日吹拂着暖热的风。而不同的温度中都笼罩着一个梦,不同的色彩都描绘出多姿的景。这是德彪西的音乐所特有,也正是我最为着迷的地方。

其实说到月光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贝多芬的《月光曲》,甚至还有不少人将这两支曲子混为一谈。但事实上,只要你认真的听过比较,就会明显的感知到二者的不同。贝多芬的月光曲中交织着太多属于他自己的情感,那是伟人的沉思,平静中潜藏着汹涌的暗流。一旦这宁静被打破,月光被惊醒,火焰般的烈日将携着可怕的力量卷带着愤怒与抗议奔涌而来。贝多芬的音乐是他的灵魂,没有人能在他的平静中彻底的放松懈怠,因为他的平静蕴藏着生命的抗争。

说办贝多芬再说德彪西的月光,就显得有些有趣了。因为在我的感觉中,德彪西的月光什么也不是,又或者说,就是月光它自己。可偏偏,就是这样的特质让我“一见钟情”。艺术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创作者因着或许多年的积淀或许一时的灵感而展露出巨大的激情,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绘于纸上,写于诗中,将流动的时光就此定格,又或者是让那些梦境与思绪流淌在音乐里,以一种活动的形式来将它“禁锢”于某个时间段中。可以说艺术没有客观的,相反,它是创作者灵魂的写照,那些毫无特色的作品无疑是缺乏真诚与生命的,就像蒙娜丽莎一样,我幻想每一个艺术品中都藏有创作者的秘密,于是我们在欣赏时免不了去思考这些作品中蕴藏着创作者怎样的情感,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又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等等。或许是印象派过于隐晦,又或许是这首曲子真的过于清透单纯,像湖水一样,在被看透前先是映照出了观看者自己。

第一次听这首曲子就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和好友在操场上一圈圈的慢跑,空气中弥散着一种温和的默契,然后我们坐下来休息,她拿出MP4放起了这只曲子,并伴着旋律抬起双手在空气中一起弹奏了起来。她的手指是那么纤细美丽,在月光下白皙而透明。夜晚的操场空旷而安静,如月光般的旋律围绕着我们静静流淌。时光仿佛凝在了地上,满地碎光。音乐停止过了一会儿,她回过头来对我说:“等我全部学会了,第一个就谈给你听,这是我最爱的德彪西噢。”那时的《月光》清透中带着一缕让人安心的平和与快乐,让我在深夜中一个人听了一次又一次。好友的《月光》直到现在我也未能听到,以至于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碰德彪西,我突然间发现他的曲子似乎无论哪首都蕴藏着一丝悲伤与寂寞。细若游丝,意犹未尽……

就在现在我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我依然在听着《月光》,一入耳便是听过无数次无比熟悉的旋律:琴声渐起,寂静的夜晚隐去了白日所有的焦躁,月光清澈如水,轻轻的泄了一地,散发出的淡淡光晕将眼前所见的一切景致都柔和了边缘。湖水是如此明亮!简直让人怀疑那是月光凝聚而成。一串轻快地短音滑过。晚风吹来,弄皱了湖水,水中的月亮被揉碎,氤氲的湖水反射出的光芒在岸边映照出一片动人的水波。原本停滞的思绪也随之慢慢散开……夜有些凉,忽然回过神来,湖水已经恢复成了水银状,这似乎过了很久,又似乎只是稍转之间。如黑夜般的发丝也染上了一层冰凉。略微起伏的心又恢复了平静,伴随着寂静的月光,清透的琴音淡淡的飘远。

如果有谁想要认识德彪西,以我个人的看法,最好先听《月光》,因为它干净的旋律能够轻而易举的渗透人心。

和《月光》的清澈比起来这首曲子实在是太不同了。从第一个音符起就是夹杂着慵懒与神秘的长笛,悠长而困倦的调子中透着一股迤逦的风情。和被《月光》一点点打动不同,我听到这首曲子的第一瞬就被一种被称为惊艳的情绪所掩埋。德彪西在这首曲子中创造出了一种多么迷人的慵懒啊!这首曲子是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所写,讲述的是牧神潘恩的故事。

马拉美的诗描述西西里岛上,半人半羊的牧神午睡方醒,女妖玫瑰色的肌肤仿佛在他眼前飘动。牧神顺这感觉追溯幻境,正想折苇笛吹奏时,突然见远处山泉旁草丛里,有雪白的肌肤在闪动,苇笛声徐缓悠扬,惊起泉畔的水鸟,女妖也纷纷潜入水中。牧神追赶过去,发现脚旁有两个意态慵懒的女妖正旁若无人地躺在那里。牧神抱起两人,隐入蔷薇丛中,女妖若隐若现,无所谓地心不在焉,牧神觉得手中的猎物四肢无力却不易抓住,“竟然不知陶醉地欢喜欲泪”。最后猎物逃脱,牧神却浮现拥抱美神维纳斯的幻影,身心疲惫下来,伏倒在热沙土上,再次要瞌睡。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想到庄周梦蝶,不同的是庄子清醒的怀疑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而潘恩却在郁热的空气中直接陷入睡眠,把思绪懒懒的扔在一旁。用艺术来诠释欲望不得不说是一种很巧妙的手段,身体的冲动落入音乐中便化作了绮丽的梦境,让人在迷蒙间既想追寻又感觉困倦而茫然。

或许德彪西只是想描绘出诗中美丽身影离去的场景。我却觉得在迤逦缱绻的旋律中还隐藏着一颗浮动不安的心。或许因为我是摩羯座吧,对潘恩总有着一种莫名的情。面容丑陋的他不为任何人所爱,以至于将美丽女妖拥抱入怀时他欣喜欲泪而紧张不安。“莫非我爱的是个梦?”小心翼翼的疑问中满是不可置信。但无论怎样兴奋与不安,最终他都在午后暖热的阳光中阖上了双眼。这样的结局更是显得梦与现实真假难辨,这个午后发生的一切被演绎的更加绮丽迷蒙。夜晚皓白的月光下,池塘里随风摇曳的睡莲中,一滴水珠里,精灵们正在奏乐起舞……

这首曲子让我深深爱上了管弦乐,并在这之后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

我还想要告诉潘恩,不要自卑与迷茫,你吹出的迷人乐曲大家都会听到,终有一天,会有人循着笛音来到你身旁。从此,你将不再寂寞。

清澈寂静的《月光》与慵懒迷蒙的《牧神的午后》,两支迥然不同的乐曲,同样的印象主义,希望播放它们的你们能用心聆听,懂得的人或许某天会在它们的旋律中遇上一个被称之为天才的男人,那个男人叫德彪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