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同简介(讲好海的故事王大同)
王大同简介(讲好海的故事王大同)有点印象的是去年的第二次出行。我们到博鳌亚洲论坛参观,顺道还和住在琼海避寒的浙报“活字典”汤司令和“小农女”相约潭门渔港,一边吃海鲜,一边海阔天空地交流。据说这里盛产一种萌物——玳瑁,可惜无缘看到。而第二次则受小时候“万泉河水清又清”的诱惑,可到了跟前,也失望之至,好听的歌声骗了我们,既冷清又无趣。这两次选择都让我颜面扫地。不敢再随便造次。话说去年,也是这个时节,由于疫情,我再也不能像往年那样,去布里斯班去亲子亲孙,小彬兄夫妇在三亚召唤,我需要避寒,所以就有了冬季到三亚来的首次过年。三亚的气候实在养人,又和布里斯班很像,气温不会上蹿下跳,清晰度全优,全年300天无雨,真是很理想的过冬选择。转眼又是一年,今年11月底,许老宗帅夫妇过来了,徐大姐夫妇过来了,我也再次过来了。假如疫情仍不能团灭,我想明年还是要过来的。去年逢双休日,总要安排一些活动,我们第一次出行选择在90年代的热土万宁兴隆华侨农
海的故事远眺
讲好“海的故事”
王大同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下一句很时髦的话,题目太大,非吾一己之力所为,是14亿人和中南海的大事。我这里只想讲好“海的故事”。
话说去年,也是这个时节,由于疫情,我再也不能像往年那样,去布里斯班去亲子亲孙,小彬兄夫妇在三亚召唤,我需要避寒,所以就有了冬季到三亚来的首次过年。三亚的气候实在养人,又和布里斯班很像,气温不会上蹿下跳,清晰度全优,全年300天无雨,真是很理想的过冬选择。
转眼又是一年,今年11月底,许老宗帅夫妇过来了,徐大姐夫妇过来了,我也再次过来了。假如疫情仍不能团灭,我想明年还是要过来的。
去年逢双休日,总要安排一些活动,我们第一次出行选择在90年代的热土万宁兴隆华侨农场,而时过境迁,想不到兴隆已经风光不再,昨日黄花,白头宫女,萧条、破败、烂尾的令人唏嘘。
而第二次则受小时候“万泉河水清又清”的诱惑,可到了跟前,也失望之至,好听的歌声骗了我们,既冷清又无趣。这两次选择都让我颜面扫地。不敢再随便造次。
有点印象的是去年的第二次出行。我们到博鳌亚洲论坛参观,顺道还和住在琼海避寒的浙报“活字典”汤司令和“小农女”相约潭门渔港,一边吃海鲜,一边海阔天空地交流。据说这里盛产一种萌物——玳瑁,可惜无缘看到。
酒足饭饱之后,不知谁提议,听说“海的故事”很好玩,大家遂驱车约20分钟,来到一个叫玉带湾海滩,这里的海,比三亚湾闹腾,风急浪高,我们忘情于沙滩涌浪,玩轮子硕大的沙滩自驾,速度与激情飞扬,恍若回到无忧的童年。
“海的故事”紧靠玉带湾。
闹腾的海浪一波接一波,红衣小孩羡慕神奇的海浪。
更精彩的是,绕过高高的旧船坞,拾级而上,登临海岸,才发现一片古色古香的新大陆。原来“海的故事”指的是这个网红景点,我用“高德”测了一下,距琼海高铁站18公里、距博鳌高铁站19公里,可谓三足鼎立。
踏进“海的故事”,就好像踏进了18、19世纪旧航海时代。一眼看去,貌似破败的渔村、渔网、浮子、船锚、方向舵、木浆、罗盘、汽灯……,恍若隔世,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海的故事”、“老船长”、“打鱼归来”、“等你”……,这些奶油、小资的诗话,不经意间隽刻在、镶嵌在、出现在不曾留意的古渔具上、船帮上、高低横竖的原始木头上,诗意盎然。
我们在亲海平台合影。
诗情画意吸引两个“文艺青年”坐下来回首往事。
门锁着,老船长你去了哪里?
这样的小鱼船,海上已经找不到了,只有在这里搁浅,供人追忆。
其实海的记忆各不相同,但总是深刻的,你就随意记下来,分享各自的故事。
渔灯、旧马达、依然玉树临风,给人指明方向。
“海的故事”并不大,荡一圈,也就20分钟,但是360度无死角,只要你随性举起手机,拍下来,都可入诗入画,吸引着许多善男信女任性地打卡留影。走进酒吧,满屋都在告诉你,这是心灵栖息、邂逅有情人、收藏乡愁的地方,比我们小时候大好几十倍的航海汽灯挂在结实的,斑驳的、黑褐色的、大船木支撑的屋梁下,置身其中,好像走进晃荡远航的大渔船。“海的故事”主建筑的门楣,是两个旧船头竖起来的造型,旧船头中间恰如其分地立着一把桨。柜台是船的造型,即使给客人养海鲜的喷水玻璃缸也安置在古船上,这些美丽活泼、硕大、迷你、色彩斑斓的鱼啊、贝啊,都是大海所赐,但是不是面前的玉带湾捕捞上来,却不得而知。
这是亲海平台的木椅特写,这些木头经过无数海浪的冲击,很有情调,很有故事。
白天的餐吧,没有什么人,如果晚点来,就一座难求了。
餐具已经摆好,这张桌子已经被订走了。
把酒看海的日子总是不多的,她们冷吗?
屋里有许多旅客挂着的纸片,记录着许多不同的故事。你就静静地,随性的,真实地写吧,这里没有人管。
而亲海的大木平台,突兀地伸向沙滩,粗犷的老船木,做成了许多高低参差的吧台,每个吧台上都点缀着几盏红色的小汽灯,和蓝天、白云、彩旗、船幡相映成趣。渔的元素、海的基因无处不在,有几波潮人把酒看海,浪涌云舒,涛声依旧。这里是最佳看海、听海、亲海平台,没有之一。
集体活动,时间有限,我们热闹了一番,大约逗留了一个小时,就跟“汤司令”看楼盘去了,国人对于楼盘总是没有抵抗力的。回到三亚芒果Honse,坐在一池碧水边,和老板娘说起“海的故事”,她说,那是一个晚上的景点,你们应该在那里住一晚,那才可以看到灯红酒绿下的酒吧盛景。
是哦,我们显然错过了。
今年元旦,我们一行5人,自驾“联动云”共享SUV汽车,首选“海的故事”。与其说是旅行,却更像是去还愿,我们要再去补上夜幕下“海的故事”。徐老宗帅夫妇是跑过世界最多的人,他说:“你那么推崇一个景点,还要一去再去,那一定是个不错的地方。”
去年我们还有博鳌亚洲论坛、万泉河2个目标,今年就是直奔,后来证明我和宗帅兄的攻略还是理想的,我们入住一个很难记住名字的酒店,全称叫“海南琼海博鳌海岛森林海景大酒店(据说原来就叫玉带湾大酒店,我看还是原来名字好)”,不像去年的琼海希尔顿欢朋大酒店那么好记。车行约2个小时,我们就到了。
海南琼海博鳌海岛森林海景大酒店,总台就是一艘渔船。
海南琼海博鳌海岛森林海景大酒店在渔船模样的总台,我们首先要打听这里到“海的故事”多远?,他们指了指身后,不到100米,终于住在离“海的故事”最近的地方,如愿以偿。
房间还没收拾好,总台小伙要我们先去用餐,还说这里的餐饮比外面便宜,还打8折,等你们吃完,再来拿房卡。一看时间,已到下午1点,我们把行李放在总台,吃午饭去了。餐厅就我们一桌,也许是过了饭点时间?也许是疫情闹的?餐饮部的负责人,是个善于公关的小嫂儿,帮我们点了几个特色菜,味道还真的不错。欢声笑语闹腾一番,酒足饭饱。结账的时候却不是8折,而是8.8折,我们要和总台小伙开玩笑,把多算的0.8折补回来,小伙子说是我们听错了0.8折。没有录音,自认倒霉。
我们在总台拿了房牌,上了8楼,都是单号,不朝大海,我们马上再下到总台,要他们换房,他们说:“你们订的是花园景观房,不是海景房。”携程啊携程,处处猫腻,处处坑。看来“细节决定成败”此话不假。他们要我们补40元差价也属正常,我开玩笑说,补差价可以,但是要送我们一串香蕉、3个椰子,他们竟爽快地答应了,其实香蕉本来就是供住店客人随意拿的,椰子倒是开玩笑开出来的,徐老宗帅兄在电梯里调侃:“每房加40元,买了三个椰子,大同还屁颠屁颠的。”大家一场欢笑。进了房间,我们终于面朝大海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记住一定要订双号房,阳台即景。
我伴着海浪声美美滴睡了一大觉,庄大姐没有睡意,已经在“海的故事”转悠了半天,拍照拍到手发软,直到手机没电,才幸福满满地回来充电。
黄昏时分,“海的故事”果然不同凡响,灯火亮了,晚霞布满天空,镶嵌在云边的,是太阳照耀出来的金边,映到海里,成了暖色调的七彩光影。亲海平台、酒吧、露天餐吧已经人头攒动,还不断有人涌进来。古色古香的渔村,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一家餐吧门口,有一张古木椅子,椅背上刻着“等你”字样,太让人想入非非了,“等你”可以等亲人、友人、恋人、情人、逝去的人、留在记忆深处的人……。
不知谁突发奇想,大家来吧,一起合影,把“等你”椅子让出来,一位女郎很友好地为我们从各个角度拍照,这张照片是用来调侃小彬夫妇的,意思是去年避寒的人都已站在这里,唯独就“等你”了。
小彬叔叔、小钱阿姨我们在这里等你们。
破旧的发动机,淘汰了,供人参观,为人照明。
夜幕下的海鲜柜台,现选现烧,挑一些你并没有吃过的,丰俭随意。
这是情侣套餐吗?
记得去年也是一个黄昏,我坐在天涯海角一块岩石上,看着夕阳发呆,思绪涌动,写了《故园三十七年前》,而此刻我心里仿佛听到了邓丽君小姐那深情的歌声《海韵》,而且歌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响,好像要把我整个身心都淹没在情深似海的境界中:
女郎,
你为什么独自徘徊在海滩。
女郎,
难道不怕大海就要起风浪。
啊!不是海浪,
是我美丽衣裳飘荡。
纵然天边有黑雾,
也要像那海鸥飞翔。
女郎,
我是多么希望围绕你身旁。
女郎,
和你去看大海,
去看那风浪。
80年代初这首《海韵》是我最喜欢听的邓氏歌曲之一。
后浪推前浪,邓丽君把徐志摩拍在沙滩上。
《海韵》首先是有“情诗王子”徐志摩写的5章诗歌,问世距今已经97年(1925年),过了2年(1927年)赵元任为其谱曲,原诗是这样的:
一
"女郎,单身的女郎,
你为什么留恋这黄昏的海边?
女郎,回家吧”。
女郎:“啊不,回家我不回,
我爱这晚风吹。"
在沙滩上,在暮霭里,
有一个散发的女郎
徘徊,徘徊。
二
"女郎,散发的女郎,
你为什么彷徨在这冷清的海上?
女郎,回家吧。”
女郎:"啊不,你听我唱歌,
大海,我唱,你来和"。
在星光下,在凉风里,
轻荡着少女的清音
高吟,低哦。
三
"女郎,胆大的女郎!
那天边扯起了黑幕,
这顷刻间有恶风波,
女郎,回家吧。”
女郎:“啊不,你看我凌空舞,
学一个海鸥没海波。"
在夜色里,在沙滩上,
急旋着一个苗条的身影,
婆娑,婆娑。
四
"听呀,那大海的震怒,
女郎回家吧,女郎!
看呀,那猛兽似的海波,
女郎,回家吧。”
女郎:“啊不,海波他不来吞我,
我爱这大海的颠簸!"
在潮声里,在波光里,
啊,一个慌张的少女在海沫里,
蹉跎,蹉跎。
五
"女郎,在哪里,
女郎?在哪里,
你嘹亮的歌声?在哪里,
你窈窕的身影?在哪里,
啊,勇敢的女郎?"
黑夜吞没了星辉,
这海边再没有光芒;
海潮吞没了沙滩,
沙滩上再不见女郎,
再不见女郎!
————
注:此诗发表于1925年8月17日《晨报·文学旬刊》。
“情诗王子”徐志摩的诗意《海韵》。
1934年的赵元任。
女郎,你为什么独自徘徊在海边。
徐志摩、赵元任都是20、30年代的文坛大咖,他们CP的《海韵》至今仍是美声合唱经典曲目。49年以后的1974年(距徐志摩空难辞世43年),电影《海韵》在台湾问世,邓丽君以同名歌曲一炮而红,这首《海韵》却是著名词人庄奴(小赵元任29岁、小徐志摩24岁),是依据徐志摩《海韵》诗意浓缩的,但还是很“徐志摩”,由古月谱曲,邓丽君演唱。声名一下子盖过了瘦细的徐志摩,后浪拍前浪,邓丽君把徐志摩拍在“沙滩上“。以至于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把邓丽君此歌作者,误认为徐志摩。
“海的故事”是一个思绪飞扬的地方,至于所思何人?所想何事?因人而异。反正我仿佛看到书生气十足,消瘦细长的徐志摩徘徊在海边,看到了衣裙曼妙的女郎也在徘徊,于是隔空对话,就有了《海韵》,至于女郎指的是谁?给人留下了无垠的想象。
稍纵即逝的木刻,这样的诗意说不定你就错过了。
到了这里,你要仔细地用眼睛去发现,诗意无处不在:我就在沙滩挡板上,看到几乎要退光了色彩的刻字,稍不留意,也许错过,细细品味却很“徐志摩”:
“旅途中
有些风景
有些故事
无法忘却
你走后小镇消散了 芬芳
只有夏日的海
湛蓝的有点忧伤
也许 你已经淡忘
但大海会记得
你走了
留下海的故事
只是
我在海的这头
你在故事那头”
这首诗,引出了“海的故事”创办人蒋翔,他当过语文老师,曾在省旅游局干过,当过好几家知名酒店的“老板”。直到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落地博鳌,他带着乡愁,带着对海的眷恋回来了。2008年一个机缘,他终于有条件用这片海滩做点什么了。
“第一件事是回外婆家,村里的老船木,珊瑚石房子,这一切都带给我很深的情感记忆,就是我想要的本土文化元素。
“海的故事”火了,博鳌的人们醒了。他们索性在面对亚洲和世界的论坛边上,把自己家最温柔的故事放在了海边。“海的故事”隔壁,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琼海人王敏,用“捡破烂”的方式,把博鳌人丢弃的老式生产、生活用具搜集回来,放在一处老房子里,就有了“老房子”生活馆。一片博鳌见惯的木麻黄林被完整的保护下来,人们穿过十道当地特有的门,就走进一个“海边的老房子”……。
蒋翔说过:“我的故事就在海上。那天清晨,霞光很美,我在沙滩散步,忽然看到已经远去的外婆和妈妈在海面上、在云端看着我,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乡愁,我再也不会离开这片海了。”
天,完全黑了,在不断涌入的年轻人中间,我们已经把灯红酒绿的每个角落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该找个地方小酌一下了,去“海的故事”一定要多穿几件衣服,比三亚冷多了,你如果要亲海户外喝酒,爽是爽了,但夜晚、海风因素一定要估计到,否则你只能像我们一样,躲进酒吧唯一一张空桌,店小二忙的不亦乐乎,我们也没什么食欲,就沉浸在古朴的氛围中嗨聊。直到肚子叫了,才招呼店小二,才知道这里是扫码点菜,我们要了高80厘米一个沙漏模样的生啤,点了三个菜,店小二说够了,于是开吃。隔壁传来萨克斯舒缓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云层很厚,没有看到日出,在用自助早餐的时候,又看到餐饮部的负责人,那个小嫂儿,她问我:“昨晚睡得好吗?”,“很好”“那么就不要走了,多住几天”。宗帅兄又起幺蛾子,神吹海夸了我一番,她马上要加我微信,我这才知道她叫黄玲,热情好客,我们已经快要上车了,黄玲微信电话来了,要我们等她一下。送来一大串香蕉,还把酒店老大叫来,和我们留影,再目送我们上车,公关人*才呀。
要离开了,黄玲妹妹(左四)、美女同事和我们在宾馆门口合影留念。
还会去的,一定还会去的。因为潭门城镇建设的时候,蒋翔被邀去为这个著名渔港小镇,设计加入了许多老船长、老渔民的标志性建筑,而据说“海的故事”旁边不到一公里,蒋翔又开了一个“渔人故事”。明年冬季,这位本土诗人又会有什么新作出来?留下些许期待。
——2022.1.7日凌晨草于三亚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