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灵魂留在了过去(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树)
他把灵魂留在了过去(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树)不忘育人初心 打造童话王国代课期间,因为读写基础好,勤奋用功,何夏寿的语文课很快在业界有了名气。1985年,他被评为县语文教坛新秀、绍兴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同时,他自学中师课程,修习教育专业,一路拿下大学文凭,并在1988年,被县教育局破例转为公办教师。何夏寿出生于1963年,三岁那年的一场小儿麻痹症,让他的右腿落下终身残疾。从懂事起,残疾带来的自卑转化为强烈的自强。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发奋读书,可谁能料想,高中毕业前夕,报考大学的理想又被当时残酷的高考制度拒之门外。“与其跪着借光,不如站起来播种,把自己培养成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面对生活给予的磨难,何夏寿没有颓废,不甘被打败的他,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改写命运。1979年,16岁的何夏寿通过考试,成为了村小的一名代课教师。从蹒跚着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留守乡村,教书育人就成为了他一辈子的事业。
2019-04-18 11:0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淋玲
日前,2018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名单揭晓,经过初评、读者微信投票、复评、征求各地和有关单位意见、终评等多个环节,我区金近小学教师何夏寿榜上有名。
四月的金近小学,春意盎然,鸟语花香,鱼龙池、童善园、探索岛、艺美林……整个校园犹如一座梦幻的童话王国。而何夏寿就是这所乡村小学的筑梦人,他用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深深扎根这片土地,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树。
不甘命运磨难 圆梦三尺讲台
何夏寿出生于1963年,三岁那年的一场小儿麻痹症,让他的右腿落下终身残疾。从懂事起,残疾带来的自卑转化为强烈的自强。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发奋读书,可谁能料想,高中毕业前夕,报考大学的理想又被当时残酷的高考制度拒之门外。
“与其跪着借光,不如站起来播种,把自己培养成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面对生活给予的磨难,何夏寿没有颓废,不甘被打败的他,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改写命运。
1979年,16岁的何夏寿通过考试,成为了村小的一名代课教师。从蹒跚着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留守乡村,教书育人就成为了他一辈子的事业。
代课期间,因为读写基础好,勤奋用功,何夏寿的语文课很快在业界有了名气。1985年,他被评为县语文教坛新秀、绍兴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同时,他自学中师课程,修习教育专业,一路拿下大学文凭,并在1988年,被县教育局破例转为公办教师。
不忘育人初心 打造童话王国
八十年代初期,乡村学校没有图书,学生课外阅读匮乏,何夏寿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每天晚上伏案写童话,第二天又读给学生们听,看到大家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地模样,他的内心就特别满足。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有趣的童话故事,他把自己的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一来二去,竟在全国多家少儿报刊上发表了30多篇童话,被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而当何夏寿得知学校所在地正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话故事《小猫钓鱼》与《小鲤鱼跳龙门》作者金近的故乡时,他欣喜若狂,更加坚定了用童话开展语文教育的决心。
1996年,何夏寿担任了金近小学的前身——四埠小学的校长。寒暑假、双休日,甚至连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他的童话教育上。“小鲤鱼”文学社里,他指导学生看童话、写童话,在全国各家报刊发表500多篇童话;语文教研组里,他是骨干,带着老师们总结“穿针引线”等十种童话写作法;课程开发室里,他是总指挥,带着学校老师编写全套6册《童话》教材,其中一册还入选余秋雨任总编的义务教育课外读本《语文新天地》;业余时间,他更是笔耕不辍,发表了200余篇教学论文,撰写并出版了《一个小学老师的童话情愫》、《爱满教育》、《记着》等散文集,主编了《中华戏曲读本》、《金近故乡的童话》等。
在何夏寿的不懈努力下,偏居乡村一隅的金近小学被浙江省教育厅破格评为省示范小学,被省教科院确立为“省十大育人模式”创新单位。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校特色发展,投入了几千万资金,为学校建起了童话馆、图书馆、金近纪念馆,还校拓宽了校园周边的马路,新征了教学用地,金近小学成了名副其实的童话王国。
不舍乡村学子 潜心传道授业
随着童话教育的声名远扬,省特级教师、省名师名校长工程导师、省首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在何夏寿的身上不断叠加,有地方向他抛出了高薪聘请的“橄榄枝”,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乡村学校更需要我,即便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留到最后。”
虽然何夏寿身在乡村学校,可他的徒弟却遍布浙江乃至全国,在推广儿童文学教育的过程中,他先后在全国各地讲课500余场次,向外宣传上虞教育经验。与此同时,何夏寿还筑巢引凤,全国儿童文学金近奖颁奖典礼、全国“越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全国教师好声音比赛、浙江省首届小学语文乡村名师教学风采展等众多国字号、省市级的教学活动相继花落金近小学。何夏寿说,全国那么多名师名家名教授能到这么偏远的乡村小学传经送宝,造福乡村学子,提升教育品质,促进乡风文明,这就是他守望乡村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2018年,何夏寿主动卸任校长职务,回归成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对于这个决定,他考量已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我也喜欢教书,应该在教学实践上多花些时间,出些成果,让特级这一称号名符其实。培养本校及省内外我的徒弟成为新生代名师,尤其要培养他们的爱家爱乡教育情怀。”
不离生养故土 惟愿扎根成树
在金近小学教书的40年里,何夏寿迎来送往了很多的师生,却始终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守望。每当看到个别青年教师最终抵挡不住城市的诱惑、产生调离学校的想法时,他总觉得很不是滋味,自己留在乡村的信念也更加坚定。
“我是这片土地种出来的一棵树,理应把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此次获评2018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何夏寿觉得这个奖是对他以及和他一样一辈子坚守农村教育的同行们的肯定与鼓励。 “农村学校的生源没有城区学校优秀,我们所面对的,相当多的是学习基础较弱、行为习惯欠佳、家庭教育也不是太好的学生。教这样的学生,确实会缺少点成就感和优越感,但教育是行善的行为,我们能为这个社会最底层最弱势的学生,送去知识、习惯、温暖,这就是我们从事农村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绍兴市人大代表,近年来,何夏寿所做的提案,几乎都聚焦于乡村教育、乡村文化振兴。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利用双休日、寒暑假为村里的文化建设规划、设计,希望能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乡村学校的价值。“在乡村教育这片土壤上土生土长了40年,我希望自己能活成一棵树,汲取、扎根、反哺,给更多的乡村教师希望与自信,为乡村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