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第一次上台说相声(下一个相声天才)
大兵第一次上台说相声(下一个相声天才)为学相声,大兵拜了两个师父。在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可惜没有相声专业)读书时,拜师长沙弹词泰斗彭延坤。“跟他学舞台技巧,他从没塌过场,总是满堂彩!” 后又专门到相声的发源地北京拜师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李金斗一肚子相声经,大兵的每部作品,他都会提点意见,大兵每一步的发展,他都会把把关。操一口“塑料长沙话”上了四次央视“春晚”,带领相声湘军实力闯入全国前五甚至前三(京津的孩子听相声说相声长大,后备力量太雄厚,没法比),让南派相声雄起,大兵,你不得不服。塑料长沙话讲相声,有点吃亏“我讲的是塑料长沙话,不是塑料普通话!”大兵赶紧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澄清。人家妈妈是北方人,自己当过播音员,怎么会说不好普通话?因为相声是方言的艺术,才坚持用长沙话讲相声,长沙话又要让全国各地的观众都能听懂,就变成了“塑料长沙话”。大兵给你“科普”,全国八大方言区,整个长江以北甚至川、滇、黔、鄂、湘、桂的西北部或西部都操北方
“我一见你就笑。”台上台下,谁见了大兵那小眼睛蔫坏蔫坏的样子,都忍不住要咧开嘴笑。
(图片:大兵)
48岁本命年那年,大兵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兵化生子”。牛年春天,53岁的大兵高空俯瞰橘子洲,忧从中来:我要是死了,谁来教蠢得死他们说相声啊?
大兵自认是个相声天才,从小就晓得自己要吃相声这口饭。16岁,在长沙一中读书,就在元旦文艺晚会上,表演了人生第一个单口相声《学说普通话》。37年过去了,记者笑他讲相声还是一口“塑料”普通话。
塑料长沙话讲相声,有点吃亏
“我讲的是塑料长沙话,不是塑料普通话!”大兵赶紧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澄清。人家妈妈是北方人,自己当过播音员,怎么会说不好普通话?因为相声是方言的艺术,才坚持用长沙话讲相声,长沙话又要让全国各地的观众都能听懂,就变成了“塑料长沙话”。
大兵给你“科普”,全国八大方言区,整个长江以北甚至川、滇、黔、鄂、湘、桂的西北部或西部都操北方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湘方言在湖南也只有部分地区的人在用。你说,湖南人讲相声吃不吃亏?
操一口“塑料长沙话”上了四次央视“春晚”,带领相声湘军实力闯入全国前五甚至前三(京津的孩子听相声说相声长大,后备力量太雄厚,没法比),让南派相声雄起,大兵,你不得不服。
为学相声,大兵拜了两个师父。在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可惜没有相声专业)读书时,拜师长沙弹词泰斗彭延坤。“跟他学舞台技巧,他从没塌过场,总是满堂彩!” 后又专门到相声的发源地北京拜师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李金斗一肚子相声经,大兵的每部作品,他都会提点意见,大兵每一步的发展,他都会把把关。
相声只是说学逗唱?你别逗我
“一晚200,一个月6000!”1994年,这样的高薪,在夜总会当主持的大兵竟眼都不眨就放弃了,和在文联当干部的杨奇志一拍即合,当职业相声演员去!两人搭档到夜总会、歌厅试场,开始一个晚上讲一场,30元两人分。慢慢一个晚上有了两三场。1996年,还每周到电视台赶一场,“奇志碰大兵”火开了。到1998年,两人每晚要赶五个场子。1999年,两人上央视春晚表演相声《白吃》,全国人民都晓得了奇志大兵。
相声只是说学逗唱?你别逗我。从《白吃》《我是110》《还手机》《楼上楼下》《谁让你是优秀》《赛诸葛》《向领导汇报》《治感冒》《免费电话》……大兵和搭档奇志、赵卫国等表演的每一个作品可不那么简单。内容都在针砭时弊,鞭挞假丑恶,让观众捧腹大笑又深深触动。当大兵实名举报“打黑”的新闻上热搜时,大家好像并不惊讶:这像是大兵会干的事!
(图源:相声剧《特工大师傅》)
大兵属猴,传闻他小时候有“多动症”,他死不承认。但你看看,他从电台播音员到相声演员到多省卫视主持人,从夜总会、歌厅到电视台到剧院,从湖南到北京再到全国巡演,从相声到双簧到小品到情景喜剧到相声剧《夺宝熊兵》《特工大师傅》,动得还少吗?
相声好好一门“说学逗唱的语言艺术”,竟让他变成了一门内涵和外延还在扩张的表演艺术。
《赛诸葛》《青春典当行》讲的是哲学
哪个徒弟不想跟大兵学表演?可他对16个徒弟说什么:你们不要做相声表演艺术家,要做相声艺术家、相声作家!他和徒弟们在一起,不聊表演,聊些什么:最近读了哪些书?听到什么好故事?对生活有哪些感悟和思考?平时,还请王跃文和何立伟等著名作家给徒弟们上课。
大兵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艺术终究是文学,相声只是文学和哲学的另类表达。他那个《赛诸葛》,自诩聪明过人的“赛诸葛”给了擦皮鞋的蠢得死三个锦囊,结果让自己的女儿被骗的作品,就是看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后创作的。牛年元宵节后在天心阁演出的《青春典当行》,也是一个哲学命题:年轻时拿青春换欲望,老了拿钱买青春,一代代人恶性循环。
(图源:相声《赛诸葛》)
在笑工场青年相声俱乐部,对创作人才有重奖,去年奇奇创作《插队》就奖了5万元。每年笑工场还要办一个纯新作品的晚会。
这是湖南相声最好的时候
听了几十年相声,你可能还不晓得湖南相声是怎么发展的。大兵回顾,第一阶段是上世纪40年代,欧德林(开口笑)把北方相声介绍到长沙,在五一广场西北角的大众游艺场演出,现场听的人不多,但给了湖南人相声启蒙。第二阶段是上世纪50-70年代,专业相声演员吉马和郭新分别从北京和天津借调来长沙,在省群艺馆里培养了周卫星等一批人才。第三个阶段是1980-2010年,先是杨志淳(杨五六)和周卫星赶上了电台的黄金时代,出了录音带,接着是奇志和大兵赶上了电视的黄金时期,在全国火爆。现在也许是第三个阶段的余波,也许是第四个阶段的开始。
“这是湖南相声最好的时候!”疫情给相声演出带来重创,但大兵还是非常乐观。相声的师资力量增强了,自己和郭新、周卫星、赵卫国都在,谁想学,免费教。有了笑工场,有了演出的专门场地,幽默短视频《哈利油传》拥有了600万粉丝。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爱听相声的消费群体,长沙人在请客唱歌、洗脚、泡吧外,也会相约来听相声。
作为新文艺群体领军人才,身教重于言传。大兵想的是每年多出几个响当当的作品,受王跃文《甲申事》的启发,他正在酝酿创作《甲申“忠烈”传》。他还在湖南师范大学给青年学生上台词选修课,把相声艺术的种子在青年中播下去。
盘腿坐在椅上,大兵不急不躁。他说,相声人才培养不出,靠发现。他只能积极营造氛围,等待下一个相声天才的出现。
文 | 芋头